同程艺龙作恶记(二):屡教不改或成公司基因,看更深买机票套路
用户第一,也许是他们开的最大的玩笑吧。
一周前,「新芒X」出品了一篇文章:《防不胜防!默认勾选复燃,看刚上市的「同程艺龙」作恶勇气和相悖价值观 》
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引起了诸多用户和网友对这种防不胜防骗人现象的共鸣和愤怒,如上图,可点击放大了解。
有网友说有这种案例,国家就该要有法律去约束同类问题了、希望作为入口的微信可以慎重评估合作方,甚至还有网友反问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查一下?
另一侧,也得到包括四大门户、头部自媒体平台、财经和商业媒体等媒体的收录、转载和跟进。单网易平台就有25万阅读,甚至还一不小心还获得了头条的专项优质内容奖励青云奖。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要的是希望看到这家刚刚上市的公众公司有可以改进的动作和魄力。 但是很遗憾,没有。
唯一的反馈是在微博平台,其中一家官方微博死板的机器人式回复:您好,看到您反馈的信息,我们深感歉意,请问博主可否愿意将您的订单号和具体问题私信给我们,我们定会尽最大努力为您核实处理,有任何问题您可随时联系我们。谢谢。
新芒X对此也作了答复:不用为我个人核实解决。文中提到的问题很明显是普遍大概率存在的问题,不是我个人个案。要求很简单,整改产品,取消附赠产品服务的默认勾选,还消费者安心消费的环境。
然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一方面在官网冠冕堂皇的写道同程的价值观第一条是客户第一,客户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但实际上却是在最大程度上损害用户利益,即便在已经知道的情况下,也毫无悔意。难道这就是OTA行业抹不去的原罪或者潜规则?
上次我们全面的体验了通过「同程艺龙」小程序和APP购买火车票的过程,结论就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自动默认勾选服务,进而多次加价。
那么除了火车票,购买机票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们就此也更进一步进行了体验和了解。更多方位的还原「同程艺龙」的面貌。
再看买机票这件大事背后的满满恶意
上篇文章详尽的体验到了购买火车票这个小事时的满满恶意,那么购买机票这种大事呢?
这次依旧通过他们主打的微信钱包九宫格之“火车票机票”入口进入,随后就到了「同程艺龙酒店机票火车票」的小程序。
切换到机票板块,随机选择北京到上海的行程,按显示的最靠前的06:35东方航空,票价显示790,选定点击进入,随后进入预定页面。
此时,在预定按钮位置,有两个选项,一个是重点突出并引导你点击的“订”,另外下方还有一个相比之下被刻意弱化的“普通预订”。 按照这种设计和显示,大部分用户会被引导选择推荐的方式。
点击去之后,我们发现价格变为了910元,查看明细得知,机建燃油费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多了一项40元的增值服务“航班意外险”,此外也没有任何关于这项保险的说明。
按照常识,航班意外险是出行的保证,但是也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意向进行选购。 在订购过程中我们也没有看到用户选择的余地,而是直接默认加入此项产品或服务。
如果退出这个页面,再返回来选择“普通预订”,就不会再有这个费用。但是返回“普通预订”也会考验你的耐心的智力,对于不怎么熟悉使用的用户简直就是高难度系数的动作。
上期我们体验定火车票,套路很深是共识,如果是互联网重度用户,可以仔细甄别,然后去掉默认的勾选,小白用户就会被无情套路了。而此次如果是通过他们推荐的预定路径,就没有选择的余地,除非再退出选择普通订购。
屡教不改的老戏骨「同程艺龙」
据了解,根据民航局最新发布的互联网机票销售行为规范,严禁搭售行为,要充分维护旅客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不得以默认选项的方式出售机票以外的产品;应以清晰、明确、明白无误的方式,为旅客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以免产生产品误导或诱购行为。其中,保险产品显然在此之列。
而「同程艺龙」显然也熟知这项规定,但为了规避风险,别有心机的在界面设计上做了手脚,通过无形的引导让你订购别的服务,当然你也有权不选择,只是需要花费心思和精力再去判断和寻找路径。
像去年也正是某大V在携程订购机票时中了圈套,在微博上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进而就是几乎全民的讨伐,最后整改。
通过查询,这种事件对同程艺龙的质疑和曝光也屡见媒体端,但这家公司也对此屡教不改的态度。
但我们也想起一种叫蝴蝶效应的现象,这只蝴蝶也早已经煽动了翅膀,那么什么时候会大规模大力度的波及到这家作恶的同程艺龙,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新芒X最后说
最后还是不得不说再次说明的是,作为一家专注AI的精品媒体,为何会关注此种选题。
还不是因为他们早就放出风声,说在加码人工智能布局:语音购票进入测试阶段。我们依旧对这种尝试持欢迎态度,也等待这项技术的尽快推出和落地。
但是,按照他们骨子里的价值观和现在的表露出的套路,即便有了AI,作恶的基因大概率不会改变吧?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