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开启“年终大促”,这其中水有多深
错过了“双十一”不要紧,马上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年中大促”。临近年末,一大批公司已经开启了年终特卖模式。
作者:王婷
来源:远见财讯(yuanjiancaixun)
1“年终特卖”已来临 不知不觉又到一年年末,似乎不少上市公司感到年关难过,已经开始变卖资产来”过冬”。据上证报初步统计,11月以来,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公告转让/出售资产(意向、预案),其中12月短短的4天时间内就有十几家公司迫不及待大卖资产。 如今,已经有不少在今年前三季度仍亏损的上市公司,打起了卖资产扭转业绩的主意。从子公司到孙公司,从主动转让到被动出售,甚至司法拍卖,上市公司如此花式卖资产究竟为哪般?效益又如何?这场A股“年终特卖会”真有不少虐心的小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 新大洲A:赔了夫人又折兵 近日,新大洲A“忍痛”完成了一笔赔本买卖。公司12月4日公告,拟将公司二级子公司香港发展持有的意大利圣劳伦佐游艇公司22.9885%股权以 2280 万欧元转让给 SL 公司控股股东 Massimo Perotti先生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本次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 SL 股权。 至于售卖资产的原因,新大洲A直言,公司确立向牛肉食品产业转型发展后,将聚焦牛肉产业,逐步减少公司经营领域,退出制造业。出售 SL 股权有利于公司回收资金用于公司主产业经营。 虽说是为了聚焦牛肉主业,不过此次转让要让新大洲A先“割一块肉”。据新大洲A透露,本次股权转让将使公司亏损约 4200 万元人民币,亏损原因主要是历年确认的 SL 投资收益(该公司历年未分红)使 SL 股权账面价值增加以及汇率损失形成。新大洲A的这笔买卖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神雾集团:拍卖流拍,无人问津 实际上卖资产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简单,神雾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12月4日就传来了坏消息:神雾节能、神雾环保部分股权在司法拍卖中遭流拍。 神雾节能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神雾集团持有的 3182.05万股公司股票(占神雾集团所持公司股份的 9.11%,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4.99%)于 2018 年 12 月 1 日 12 时至 2018 年 12 月 2 日 12 时止(延时除外)在“阿里拍卖司法”上进行公开拍卖活动。拍卖标的还包括神雾环保92.94万股,两只股票起拍价为2.16亿元。 不幸的是,根据“阿里拍卖司法”网络平台页面显示的拍卖结果,本次拍卖流拍。有意思的是,本次拍卖吸引了14615人围观,却最终无人报价致流拍。可以说这令神雾集团感到相当的尴尬。 博信股份:卖资产被交易所盯梢 有的人做了赔本买卖,有的人没有做成买卖,还有的人做买卖还被盯梢了。12月4日,博信股份因资产出售及关联交易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 据公告,博信股份拟将持有的清远市博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深圳前海烜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对价确定为 6900万元。博信股份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剥离市政供水工程类业务,公司能够更加聚焦于智能 硬件业务板块,集中资金及资源重点发展智能硬件业务。 不过,这次交易的两个细节却引来监管问询。根据博信股份此前的公告显示,公司拟将所持博成市政100%股权转让给前海烜卓。 按照收益法评估,博成市政全部股东权益评估值为 6225.9万元(评估基准日为2018 年6月30日),增值率为50.35%。经双方协商交易对价确定为6900万元,交易方式将以现金支付。 并不算“贵”的标的,在体量较小的博信股份面前却显得“分量十足”。根据2017年的财务数据,博成市政资产总额和营收分别为7215.33万元和6312.44万元,在博信股份合并口径中的占比分别达68.08%和71.95%。 而根据博信股份的解释,这家待售的公司预计2018年下半年实现净利润-6.73万元,2019年实现净利润9.79万元,这也是博信股份选择甩掉这个“包袱”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样一家待售的公司在前几年的收入状况十分可观,2016年实现净利润1855.93万元,2017年实现净利润919.63万元,201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9.98万元。为什么不到一年的时间,标的公司的业绩就能跳水这么多?博信股份能否在年底前完成资产出售,还真是让人捏一把汗。要知道股民不是傻子,交易所更不是吃素的。 2监管层频频来问询 实际上,年底正式上市公司正忙于筹备2018年年报的时候,而现在上市公司出售资产,大多也是出于正常的经营需求。但站在目前时点,出售资产难免成为了短期内突击增色业绩的一种手段而。除了为业绩增色,有些上市公司出售资产也是为了甩掉沉重的“包袱”。 虽然说,资产出售短期内或许可以让年报显得“很好看”,但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来说却并非长久之计。因为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的这些售卖资产行为,已经遭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针对一些上市公司每逢年末会突击进行重大交易或会计处理调整,在去年年底证监会发言人就曾表示,证监会将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力度,交易所将聚焦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加大“刨根问底”式问询力度,强化与二级市场交易核查的监管联动。 3谨防“水份”盈利 近段时间,有许多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调节利润,甚至配合二级市场炒作,严重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扭曲资本市场正常的定价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功能,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再加之,目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拉开帷幕,年报业绩成为当下市场的一个投资热点,所以投资者们一定要火眼金睛,选择主营业绩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避开“水份”盈利。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