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名匹凸匹到被迫出售,网贷行业在资本市场上演冰与火之歌

2016-06-21 19:32:13
李利军
关注
2016-06-21

P2P在资本市场的遭遇,可谓忽热忽冷。热的时候是夏天的冷饮,都想喝一口;冷的时候是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触碰。

在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西域引入的P2P,感受着资本市场短期内急速上演的“热胀冷缩”。

 



先从最近的新闻说起。


新三板挂牌企业瓷爵士近日发布公告,将其持有的P2P平台温商贷100%股权全部转出。此举意在剥离互联网金融业务,瓷爵士在公告中也明了这一思路。

 

不过,让人纳闷的是,瓷爵士2015年财务报表显示,去年温商贷营收额为3537.22万元,占瓷爵士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7.57%

 

嘴里的肥肉不好好享用,偏要扔掉,不得不令人纳闷。对于这种“脑残”的做法,瓷爵士也为自己辩护: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存在一定的经营合规性风险,且在国家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未来经营业绩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此举是为维护股东利益,规避互联网金融业务带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与这条新闻直接相关的政策是近期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公告中提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特殊行业挂牌公司,在相关监管政策明确前,暂不进入创新层。进不了创新层意味着流动性受阻,挂牌新三板融资的计划就会大打折扣。


而之前发布的《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已挂牌的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不得采用做市转让方式,但本通知发布前已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除外。这一规定对于已登陆新三板的P2P平台而言非常致命。


而根据温商贷当初挂牌新三板时所发的消息来看,其当初为了谋求上市,所采用的是“借壳上市”。不到一年时间,遭遇转让,不得不令人唏嘘。



还有一则新闻是近期野马财经独家报道的。嘉实基金向香港上市公司卓尔集团(02098.HK)出售了其持有的嘉石榴90%的股份。不过,这次股权转让并非平台经营不善或者平台资产有变劣趋势。

 

嘉石榴是首家基金系P2P公司,备受业内瞩目,转让原因也与当下的政策相关。据嘉实金服CEO楼晓岸在《致嘉石榴用户的一封信》中透露,这次变动的原因仅仅是因证监会拟限制公募基金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他们选择在监管尚未出台政策前,主动安排出让相关股权。

 

而2013年6月实行新基金法后,基金公司的创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在业务合规、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查询2014年报道,大趋势也是在鼓励基金公司多元化发展。不过,考虑到当前的互金环境,不得不让人猜想,这应该还是P2P业务的敏感性,受到了监管方面的关注。


 


上市之路被封堵


自去年底以来, P2P行业被爆出来的一系风险问题,不少投资机构都下调了对P2P平台的预期。在监管政策趋严,获客成本高企的环境下,P2P平台转而投向资本市场,获得大量的资金的同时,扩大品牌影响力。


然而,在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当下,想要在境内上市,即使符合总股本达到5000万股、流通股不少于总股本的25%,最近3年持续盈利等硬性条件外,P2P平台还需要等待证监会漫长的审核过程;而目当前的新三板也不接受P2P企业挂牌受理同时,新三板分层时,也把P2P业务的公司排除在外,挂牌新三板的意义已经不大。


选择海外上市或曲线入市的方式开始第二选择,然而在美国网贷平台进入多事之秋,以及中概股纷纷欲私有化的情况下,网贷平台的海外上市之路变得更为崎岖。


因此,为了尽快搭上资本市场的融资快车,不少曾以P2P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开始进行自身的业务转型,通过分拆业务的方式谋求上市通道。91金融的相关人士告诉野马财经,其或将非P2P业务单独拆分出来,谋求新三板上市,而P2P业务则等待政策放开后,再考虑将资产重新注入其中。显然,P2P业务在企业资本运作时,成了拖油瓶。



 

不是过冷就是过热

 

P2P在资本市场的遭遇,可谓忽热忽冷。热的时候是夏天的冷饮,都想喝一口;冷的时候是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触碰。而这一转变,经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去年中旬,网贷业务还如火如荼,股市热点炒作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话题。5月中旬,多伦股份发公告称,将更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朵奇葩就这样,在中国的股市开放了。

 

针对更名原因,该公司公告称,多伦股份立志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由于“匹凸匹”是P2P的谐音,该公司更名后迅速遭遇此起彼伏的吐槽声。当时就有股民调侃道,匹凸匹都来了,凹凸凹(O2O)、闭凸闭(B2B)还会远么?

 

匹凸匹的出现,只是A股匆忙装下P2P业务的一个缩影,这种现象从2014年就开始在A股蔓延开来。

 

2014年可谓是P2P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时期。那时候,XX宝们还没有爆掉,刚刚起步,显示出广大的发展空间;那时候,相较于2015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12.75%P2P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7.4%

 

眼红的上市公司们坐不住了。据统计,A股中40余家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参股、设立子公司等方式涉足了P2P行业。而这些涉足P2P的公司,一些是在原行业经营惨淡或遭遇发展瓶颈,亟需寻找出路,由于P2P相对门槛较低,便迅速杀了进来。

 

按照业内的话就是,什么是热点,什么就好炒作,什么就能吸引资金。在这个逻辑下,P2P当时可谓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前进走得是探索式

 

可是,P2P的香没有持续散发,就被各种跑路的消息给搞臭了。而观其整个变化过程,也可以从行业龙头陆金所的成长身影中窥见一斑。

 

所谓“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话放到陆金所身上,其实也不为过。多年以来的网贷龙头企业,一直在谋求上市。而且,为了合规上市,不断调整业务构架。

 

在初期,陆金所主要是由自己开发设计产品自己营销,这期间,主要的模式就是P2P。后来,陆金所通过自身以及平安集团的资源,开始打造一个囊括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投资交易平台。而从去年以来,陆金所把发展目标设定为实现平台的进一步开放,形成一个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陆金所的持续转型,某种程度也是基于满足监管的需要。毕竟,相关部门已经明确P2P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为此陆金所已经将P2P产品设计与担保流程剥离至平安普惠部门,努力打造一个信息服务中介平台。

 

P2P起家的陆金所,算是成功甩开了这顶旧帽子。不过,努力谋求上市的陆金所还是放慢了步伐。今年1月份,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表示,陆金所最快会在2016年下半年启动IPO计划,但到底是在香港还是在上海IPO,未来几个月将作出决定。在此后的2015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透露,陆金所将不早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计划。然而,仅仅两个月后,计葵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透露:“由于市场动荡和监管问题,陆金所IPO可能将推迟到明年。”野马财经近日又向对方确认上市计划,官方表示,目前的口径依然是可能会推迟到明年。


而新三板上,那些P2P平台上市企业可能会更加郁闷。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与新三板企业关联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PPmoney、团贷网、金蛋理财、你我贷等几家平台。对应的挂牌主体分别为万惠金科、光影侠、软智科技、嘉银金科等。查询新闻和公告看,很多平台也是像温商贷一样,通过“曲线借壳”的方式,将P2P业务置入挂牌公司。现在政策生变,为了“顾全”大局,想要进入创新层,这些企业会将自己的互金业务置出吗?

 


 

总之,当下互金行业的集中整治还在进行中,各项监管也有趋严的态势。P2P的合规之路,使得资本市场对其望而却步。所谓最好的结局是两不相欠,网贷业务在大局面前,也许只能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回头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行业在资本市场中不是过冷就是过热?打铁还需自身硬,P2P行业全面合规化后,或许才能拥有正常的体温,健康的体魄。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1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李利军
224文章
·
1评论
·
19粉丝
聊聊,wechat:fibreguy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