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涨停王者会成下一个乐视吗?
从做软件到做硬件,暴风集团在上市之后一直争议不断。乐视危机爆发后,暴风却没能从竞争对手的陨落中获得胜利,反而一步步走向深渊。
作者:宗意
来源:远见财讯(yuanjiancaixun)
单季亏损超半年 进入十月份,三季报开始密集披露。亏损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曾经创下A股涨停神话的暴风集团发布的三季报预报却让大家对亏损有了新的认识。 10月15日,暴风集团公布了前三季的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18-2.23亿元,相比较下,上年同期盈利2024.22万元。其中,第三季度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12亿元-1.17亿元,相比较下,去年同期盈利451.73万元。 在预告中,暴风集团对业绩预减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然而,这份预告之所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还是因为第三季度的亏损额竟然超过了整个上半年的亏损额。 (暴风集团2018年半年报) “小乐视”神话不再 40天、36个涨停板、两个月涨20倍,这一连串的数字见证了暴风上市时的风光无限。然而今天的暴风却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弃儿,并被冠以“小乐视”的头衔。 回想2015年,冯鑫提出“DT大娱乐”战略,称将通过大数据关联暴风的各项服务,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业务。该战略提出后,其股价经历了30多个涨停板,成当年的一只“神股”。乍看之下,暴风集团未来可期,但为何冯鑫将一手好牌打得如此稀烂? 其实,脱下暴风光鲜亮丽的营销外衣,便会发现暴风自始至终都处在危险边缘。自2013年起,暴风集团就状况不断,要么是净利润出现下降,要么是增速放缓,而暴风魔镜更是导致暴风集团出现巨亏的主因。 据2018半年报,暴风影音对暴风魔镜在2018年上半年应收账款金额为5783万元,与2017年期末持平,同时进行坏账准备886万元,比2017年期末增加300多万元。 同时,暴风集团从暴风魔镜采购15万,离计划采购200万相距甚远。如此看来,暴风魔镜在市场上的确输得体无完肤,再加上电视硬件亏损、资金流动性不足,暴风集团更被是被投资者戏称为“小乐视”。 危难之际股东接连减持 巨亏难以挽回的同时,暴风的大股东也在夺路而逃。检索暴风集团的公告显示,2018年,公司共发布了11份与减持相关的公告,其中仅下半年就发布了9份减持公告。 今年8月以来,暴风集团的三家首发股东瑞丰利永、融辉似锦、众翔宏泰以及多名高管相继拿出减持计划,接连套现。这三家公司减持前合计持有暴风集团5.23%股份。天眼查信息显示,这三家公司均为暴风集团高管持股的企业,为一致行动人,冯鑫担任三家公司唯一执行事务合伙人,分别持股6.64%、10.66%、8.27%。 在上周一,暴风又发布了关于部分首发股东减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称,公司股东众翔宏泰前期披露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2018年9月26日,众翔宏泰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无限售股份22666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7%。 亏损不断扩大,且看不到短期内扭转亏损的有效途径,大股东们选择撤退可以理解。但这却给冯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自2017年开始,CEO冯鑫就不断将其所持暴风集团股份质押融资,当年上半年就累计质押12次,质押比例达到7成,到2018年中报,质押比例已高达95.35%。 面对如今回到个位数的股价,冯鑫今天所面临的境况,与当年还在国内的贾跃亭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危机是突如其来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乐视如此,暴风也如此。暴风曾被称为小乐视,同样是网络视频起家,和乐视曾搞出个不着调的生态化反一样,作为乐视的资深学徒,在乐视的多米诺骨牌轰然倒下后,暴风会步乐视后尘吗? 2008年的资本寒冬,暴风影音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暴风集团也随之而起。十年之后,2018年又一个寒冬到来了,这一次,暴风还能扛过去吗?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