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富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60%,预计年底前盈利
作为第二家赴美上市的金融科技企业,信而富的业绩一直受到诸多关注。
近期,众多互金上市公司纷纷披露2018年一季度财报,独角金融注意到,一季度信而富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与往年相比,这次的财报表现出了诸多亮点。譬如总收入、交易与服务费毛收入都同比获得了大幅增长。
除了业绩增长之外,信而富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些亮眼的表现很大部分都要归功于公司在2018年做出的几项重要改革。
战略适时调整,效果显著
与其他互金上市公司不同的是,信而富的发展战略是“Low and Grow”,即“低起步,稳成长”,具体是指单个客户的授信额度小,然后通过客户慢慢积累信用,再逐步上升额度的发展战略。
但是因为2017年底行业政策调整,整个消费信贷市场经历了行业性收缩区间,多数互金企业在业务量、逾期率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应对监管环境下市场的不确定性,信而富主动调整风控策略,将几乎所有新借款撮合发放给平台上的成熟借款人,在公司“低起步,稳成长”的战略下,成熟借款人的信用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现在增加授信额度,在风控上也将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
通过对借款人的调整,数据显示,信而富单笔借款的平均金额较去年同期的121美元增长至195美元,增幅达61%。其中,现金消费类借款的单笔平均金额从去年同期的101美元上升65%,至167美元。在信而富平台停留时间最长的借款人群体(36个月)的累计借款金额也在以稳定的速度增长。显然,风控策略的调整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而且用户粘性也因此进一步加强。
对于此项风控调整,信而富首席财务官沈筠卿认为,“这让我们的单笔借款平均金额大幅上升,从而抵消了借款交易笔数意料之中的下降。一季度我们的交易与服务费毛收入较去年同期几乎翻一番,这表明我们的借款产品依然有强劲的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策略作出重要调整之外,一季度,信而富的工作重心还体现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改革上。
据了解,这项改革主要是将消费贷、生活贷和财富管理分开,按不同业务单元划分职责,业务条线分开,自负盈亏。通过这一改革,公司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事业部制的改革,在公司业务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而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征宇表示,“一是帮助建立起响应能力更强、竞争优势更大的新产品研发机制;二是更好地服务其核心市场‘爱码族’人群(受过教育、按劳所得、频繁上网的成长中年轻一族)。三是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职能效率,缩减成本。”
这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对收入的贡献也在逐步增加。财报显示,一季度信而富的总收入达到1670万美元,同比增长60%,主要源于现金消费类借款业务。而且,交易与服务费毛收入也同比增长,总额达3190万美元,较2017年一季度的1680万美元增长90%。
从一季报分析,信而富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稳健阶段,高层策略调整的效果也已初显。
好日子要来了吗?
2018年,是合规备案元年,对于互金公司而言,压力颇大。除了要继续拓展业务之外,还要保证业务的合规性。目前,众多公司都在积极备案当中,信而富也不例外,也在为满足备案的各项要求做好准备。
当前网贷行业确实存在着诸如欺诈风险、多头借贷等问题,而监管的出台短期内让风险集中显现。监管政策向严,用户的部分需求短期内被遏制,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行业逐渐成熟,马太效应也将愈发明显,优势平台也将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
信而富从2010年涉足P2P业务至今,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更是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各项工作。
2018年上半年,信而富的主要精力在于设计、测试和上线一系列新的借款产品,以期能够满足目标客群的终身信贷需求,再辅以事业部制改革带来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向成熟借款人倾斜带来的风控的合理性,可谓是“三驾马车”行驶。
虽然仍有亏损,但是在更加高效的运营结构下,还有在众多新产品测试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未来信而富想要恢复增长,并不是太难,今年年底前实现盈利也有了更大的期待空间。
目前,信而富也已做好了备案准备,2018年或将成为信而富实现盈利且通过备案的双喜临门“好日子”。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