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之城北京 IPO企业过会数量下降

2018-03-31 10:06:02
独角金融
关注
2018-03-31

截至2018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93家,其中,已过会25家,未过会368家。

 

截至2018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93家,其中,已过会25家,未过会36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349家,中止审查企业19家。在已经过会的25家企业中,江苏省7家,浙江省5家,深圳市4家,北京市仅1家。

 

2018年北京没有一家企业过会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3月22日,上交所审核企业中,北京过会企业仅1家;深交所中小板,北京过会数量为0;创业板,北京过会数量为0。

blob.png 

而北京仅仅过会的这一家企业,是中铝国际工程,于2017年12月26日首发申请获通过。所以,严格来讲,2018年,北京市没有企业顺利通过发审会。


上市公司数量反应着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增长潜力,从上组数据不难看出,作为创新和创业之都的首都北京,对外传递的经济增长态势有些乏力。


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的上市企业数量就已经由第一逐渐滑落为第四,截至2016年底上市企业数量前四强中,广东省447家,浙江省309家,江苏省294家,北京为272家。时间到2018年1季度,以上排名尽管没变,但前四强的差距在扩大,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广东省共有上市企业575家,浙江省416家,江苏省386家,而北京省为311家。截至到2018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竟然没有一家企业通过证监会的审核,这不可不让市场为之疑惑和叹息。


从目前IPO排队的企业来看,北京市并不缺乏优质的大型企业,例如中国人保、中信建投证券、拉卡拉、中科软等金融与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上市后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金融科技创新优势,领衔北京市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同时能为北京市更多前期烧钱、后期实现大规模盈利的金融与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北京独角兽数量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市公司质量和数量增长的双重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独角兽数量却是全国最多的。


在富士康闪电过会之后,独角兽概念股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门标的。各大权威机构也纷纷以企业估值等标准公布筛选的独角兽名单。来自全球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Insights公布的全球科技创业公司“独角兽”榜单中,中国共有55家企业上榜。


而北京更是居国内独角兽分布城市。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其中54家在北京。创业黑马发布的《2018中国独角兽T100》中,北京有51家独角兽,占据一半以上。

表:独角兽上榜企业地区分布统计

blob.png

其中,在科技金融领域有拉卡拉、融360等;电子商务领域有美团、微影时代、口袋购物;按需服务领域有滴滴、ofo小黄车;教育科技领域有VIPABC、猿辅导;硬件领域有小米、掌阅;软件领域有APUS Group;创业服务领域有优客工场;人力资源领域有猎聘等。


 北京不仅是“独角兽之城”,凭借其丰富的科教研资源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北京持续吸引着有创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上市公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势必会加速区域新旧动能的转换和迭代,在目前证监会排队的企业中,北京47家,仅次于广东的66家和江苏的63家,其中不乏体量很大并且业绩高速增长的优秀企业。


对于目前北京区域内47家IPO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优秀创业企业,加大投入力量,为其上市保驾护航,是北京市扶持重点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上市数量赶超前三甲的必要工作。因为这些优质独角兽企业的顺利上市,不仅可以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同时也能为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做好服务。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独角金融
1403文章
·
0评论
·
98粉丝
致力于涵盖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互联网金融等大金融领域的报道,以独家视角观察金融,拆解市场,穿透迷雾。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