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提供强劲助推 ,丝绸面料企业借力再走“新”丝路

2018-03-31 10:06:13
吴华真
关注
2018-03-31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是大国纺织的引航者和见证者。

众所周知,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价值的代表,更是历史 “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主要货品。近日,在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的现场,这个历久弥新的行业借平台之力,再次走上了“新丝路”


饱满的蚕蛹在机器中上下翻滚,慢慢地抽成丝,丝再缠成线,线再织成布。这一传统的抽丝成布的工艺,引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现场许多人的驻足参观。一位丝绸面料企业负责人吴先生站在展位前,笑容满面地招呼到访买家

 

3月14日-16日,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以下简称“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办,吴先生是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老朋友本届展会现场更3400家全球优势面辅料企业到场展出,纷纷显露十八般武艺,现场刺绣、织布,向人们展示织布工艺的一步步发展。


图片 1.png


吴先生是江苏人,面容慈祥,笑起来两眼眯成一条缝。他用江浙一带特有的吴侬软语向参会人员介绍道:“我们这是祖传的手艺,打以前就是给宫里织布的,了不得的。我的父亲85年办厂,那个时候碰上改革开发,效益好得不得了,接的单都做不过来的。” 

 

发展起起落落,但脚步更加坚毅

 

改革开放,让这一“瑰宝”得以更好地走向世界,重放异彩。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支持,真丝商品出口额迅速增长,1994年创造了当时32.8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几乎是10年前出口额的2.5倍。自此我国丝绸行业迅猛发展,一举成为世界丝绸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但是,好景不长。

 

吴先生皱了皱眉头,回忆道:“96年,我20岁,接了父亲的厂,那时候立志要把厂子做强做大,结果效益一年不如一年,积货严重,生出来但是卖不出去,好多厂子都在低价抛售,我们也只能亏本抛售求生存。”

 

另一家丝绸面料企业的创始人江先生连连点头,顺着吴先生的话说道,“那个时候的日子不好过啊,差一点就活不下来了。”江先生也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的老朋友了,他的展馆就在吴先生对面,两位早已认识,虽是竞争对手,但却因为相同的经历而惺惺相惜。

 

二位回忆,他们都是在1996年的前后几年,intertextile面辅料展相识“那个年代平台少,这种优质的更是十分可贵。”他们希望抓住每次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的机遇,多增加一些客户。“后来,面辅料展甚至还开设更细致全面的服务,让上下游企业们有面对面交流,谈合作的机会。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的助力下,订单多了起来。”受整体环境影响,和以前的效益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90年代初期国内丝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无序竞争、低价倾销,使得丝绸信誉受损。再加上西欧和日本等丝绸消费国经济的不景气,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1995年以后中国丝绸的出口严重受阻,出口量显著减少。

 

吴先生说,“我两三次想把厂子卖了,1998年还折旧卖掉了一半的机器。也是想厂子办不好,会丢了祖上的脸,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仅靠手工效率太低,这对于以手工为主的刺绣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另一位展商王女士表示,该企业的刺绣手艺代代相传,他们家族绣的花栩栩如生,连上面的露珠都十分逼真。但是市场环境的低迷,让他们也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

 

直到1999年丝绸行业才全面恢复增长,也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

 

“2000年的时候,也算机缘巧合,我到日本参观别人的厂子,他们那机器好的哟,织出来的布比我们的结实,效率也比我们高出好多。回来我们就合计,我们的蚕丝比他们便宜,人工水电也更便宜,就算加上出口关税和运费,价格上也是有优势的。”吴先生微微一笑,接着说道,“说干就干,贷款进口了几十架机器,场子就这么转型了。””带着新机器生产的产品,吴先生再次来到intertextile面辅料展,颇有收获,“还真别说,那几年身边的厂子关了好多,我们厂平稳度过,由亏转盈。”

 

图片 21.png


但是,受到国际环境竞争加剧和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我国丝绸行业再次面临严峻的形势,供大于求,蚕丝价格长时间处于下滑状态,并且屡创历史新低。另一方面,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原料供给却还在大幅增加,这种矛盾的供给关系给丝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度过了一个危机,又来一个危机,厂子效益不好,我天天睡不着觉。”江先生回忆起之前的那段时光,仍然深有感触。

 

吴先生顿了顿,语气有些无奈:“虽然在interterxtile面辅料展平台的辅助下,厂子效益好了,但总没有太大的突破。”

 

在2000年之后的四五年间,为提高我国丝绸产品的竞争力,多数企业把重点转移到出口上来。后来,得益于亚马逊,eBay等美国新兴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中国跨境电商在2003年前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吴先生也赶上了这一波电商浪潮。“我intertextile面辅料展现场听说有企业在网上做外贸接订单,效益很好。互联网的东西我也弄不懂,就请专业的人,自己也努力学,还真别说,网上接着订单要比线下容易,资金到位也快。后来路子就更宽了,邮件宣传、出国参展,厂子可算重新风光。”

 

另一家丝绸面料企业的合伙人秦先生得意地说道,“电商的发展,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我们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快速发展起来的。”

 

“2006年我们当时也参加了intertextile面辅料展,很多老外都知道我们公司,我们的展位挤满了人,特别热闹。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后来intertextile面辅料展还帮我们搭建了一个中外展商沟通平台,在那个会上我们又成了很多单。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营销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丝绸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巩固国际市场、繁荣国内市场、扩大丝绸消费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打开贸易新丝路

 

而对丝绸行业发展最利好的消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许多面辅料企业也因此将公司的未来规划与一带一路紧密挂钩。

 

提到一带一路时,吴先生心情很激动,“2013年听说国家要建设‘一带一路’时我就坐不住了,这对我们是一个新机遇,2013年开始,我就有意去接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17年开始这些客户订单逐渐稳定,老客户也不断地介绍新客户。‘一带一路’可谓给我们带来了又一春,打开新‘丝路’。”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好处,江先生连连竖起大拇指,在国家政策和intertextile面辅料展的平台助力下,我们未来的日子好过啦。”

 

有数据显示,越南、埃及、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纺织业对外投资热门领域。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结构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占比达33.36%,对其他64个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9%,出口占比升至34.1%。显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成效逐步显现。

 

正是因为意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近几年,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已多次举办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推介会,本届展会期间举办了埃及和罗马尼亚专场,重点聚焦“一带一路”沿线非洲、中东欧的重点合作国埃及与罗马尼亚,深度探究埃及、罗马尼亚纺织业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图片 31.png


对于吴先生这类纺织企业来说,任何一次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对其影响都是巨大的。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每年一届,犹如行业的一个缩影,犹如一次历史定格。他们的每一次参展都代表了行业的一个发展阶段,以及背后的政策、环境变化。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是业内较全面的采购平台,现如今已成为纺织企业捕捉行业内外信息,收获早春订单的绝佳机会。对参展的企业们来说,也是一次交流的契机,和向大众展示产品,展示自信的好机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纺织业焕发的勃勃生机。

 

现场人潮如涌,络绎不绝在历史的洪流中,中国纺织企业纷纷展现出了不凡的工匠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则是大国纺织的引航者、见证者。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吴华真
80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生活就是无尽的学习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