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桶石油涌向中国两个大城市!背后有啥危机?

2016-06-03 19:31:41
凯胜解盘
关注
2016-06-03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

导读: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本周召开油产会议,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路透社》发表一系列海上油轮及储油船的卫星照片,凸显全球供油严重壅塞情况:约2亿桶石油被迫在海上漂流或停泊,上不了岸。


注:OPEC周四在没有就石油产量达成任何新协议的情况下结束会议,将继续采取放任政策,成员国称现有政策已逐渐协助供需恢复均衡并提振了油价。


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油船们要么等着装货,要么等着卸货,它们装载着共计约2亿桶原油,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海上交通拥挤问题,而港口们又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多的原油船可能是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局面的最明显迹象。


几乎所有660艘超大型油轮(VLCC)都被用于运输石油,挤满了中东到印度及远东的亚洲消费中心的航线,上图显示的是所有在4月11日运行的超级油船。超级油轮是油轮的一个级别,按载重船型分类。不同级别的油轮的安全要求不同。


从接下来的卫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拥堵的几个节点主要位于石油的产地,消费国和转运枢纽。全球4大油轮拥堵节点,中国就占了两个。


海湾地区


尽管出现了战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在伊拉克东南部的巴士拉附近,依然有19艘超大型油轮和苏伊士型油轮(Suezmax),装载着总量4300万个油桶等待被装满。而巴士拉正在努力解决伊拉克不断增加的石油产量。在阿联酋的东部海岸线上,富查伊拉和豪尔费坎停泊着另外19艘油轮等待装载的油轮。


中国青岛


青岛油轮压港的情况,据一位石油交易员透露,山东本地茶壶炼厂在去年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后,他们大量采购了进口的低价原油,这些原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运输时间,五月底刚好到货,引发青岛港的油轮出现排队现象,在20至30天里排队等待卸货的油轮已经增加了四倍。


同时,由于港口的转运功能所限,目前没有成熟的管线可供运输,基本都是凭借卡车拉,所以非常耗费时间,这也是构成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加坡和南部马来西亚


几乎所有前往远东的油轮都需要经过新加坡,那里仍有有几十艘装满了未售出原油的大型油轮停泊在岸边。下图中显示的是途径新加坡的各类油轮,在拥堵的水域里油轮不得不在港口附近努力寻找行驶的空间。


中国上海


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上海,同样数百艘油轮沿着长江行驶。


石油产量过剩


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的邮轮压境,可能有部分因素跟委内瑞拉石油换贷款协议有关。据彭博新闻社4月份报道,中国今年从国外采购石油的总量可能达到3.7亿吨,超过美国今年预估的进口量3.63亿吨。


对石油资源匮乏的中国而言,低价时囤油是最有利的发展战略。


不过,国际投行的分析师们从中看到了另外的问题,他们认为,各地邮轮压港,其背后暴露的是全球石油投机和石油产量过剩。


此前高盛表示,受尼日利亚输油管道爆炸影响,原油市场的再平衡已经开始。市场很可能在5月陷入供不应求的局面,加拿大火灾和尼日利亚输油管爆炸带来的产量下降影响将贯穿至整个下半年。


高盛称:“原油市场从储量接近饱和,到供不应求的转变远比我们此前预期的要早,因此我们上调上半年和年底的WTI油价预期至45美元和50美元。


PIRAEnergyGroup的创始人GaryRoss称,油价上涨是因为原油市场正在重新平衡,我们看到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显著下滑,我们看到第二季度全球石油产量过剩已经在以100万桶/日的速度减少,这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早了很多。


然而,卫星图所呈现的现货原油供应状况,显示产量过剩的情形依然存在。


今日,油价出现小幅回落,WTI7月原油期货跌入49美元以下,布伦特原油期货跌入50美元以下。源于OPEC会议将至,但OPEC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们却对油价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


尼日利亚石油部长周三表示,尽管不想揣测这次的OPEC会议,但目前的形势对于OPEC成员国来说,已经没有四月份多哈会议时那么紧迫了。


阿联酋石油部长称,他相当满意看到油价正在正确地上涨。


贸易商囤油


据业内人士的说法,这塞满油轮的海面也未必完全意味着石油生产过剩,也有可能是石油贸易商们的一种旧把戏。


在业内称作“升水”的市场状况下,一种大宗商品的未来交割价格要比现货价格高,即所谓的看涨,此时,囤油是贸易商们屡试不爽的赚钱手法——以当前低廉的价格买进原油,然后以油轮来囤积原油,再卖出未来交割的期货合约,借此锁定利润。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暴跌的过程中,因为两月以内的近月期货合约的流动性较好,受到资金抛售的压力相对更大一点,这时候或许会出现套利机会。


从圣卢西亚到南非,再到荷兰鹿特丹,石油贸易商们到处寻找这种获利机会。只要远月和近月之间的价差足以维持这些原油在油轮上的运输和储存成本,那么就有交易商不停买进并囤积原油。


这种囤积原油以待未来抛售的盈利模式并非新鲜事。前一轮贸易商积极囤油出现在2009年,当时油价持续大幅回落后出现了难得的套利机会,那时7个月后的原油期货合约与近月合约价差最高超过12美元/桶,且6美元/桶以上的价差维持了接近半年。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原油价格从2009年最低点上涨了近一倍。据彭博社报道,世界第五大独立石油交易商贡沃尔当年狂赚了6.21亿美元。


2014年,相似的情节再度上演。


例如,前年9月份油价处于下跌通道时,就有媒体指出联合石化租赁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TI Europe在海上储存原油。


据美国油轮经纪商Poten& Partners的数据,联合石化2014年签订了815笔油轮租约,占现货市场原油租船交易的7.8%,位居全球第一。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瑞士知名大宗贸易商Vitol预定了TI Europe的姊妹船TI Oceania来存储原油,使得2015年的多数时间里,这艘容量达320万桶的超级油轮只会停留在新加坡附近的海岸上。


贸易巨头的“囤油热”甚至还带来了油轮产业“逆市”繁荣。



(本建议出自团队分析部老师,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建议仅供参考(以湖南有色报价为准),盈亏自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凯胜解盘
29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