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业绩预增翻倍A股上市公司数量缩水50%

2018-02-26 15:33:31
千亿CLUB
关注
2018-02-26

虽然跟2016年相比,2017年A股业绩预增企业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从2016年的53.7%提升到2017年的73.4%,值得祝贺。但是业绩预增翻倍企业数量却下降了50%,与2016年相比,缩水一半!

过了春节,就是A股上市公司和卖方,买方,财经媒体最忙的年报披露季节了!承袭去年惯例,国际章和明镜LEO研究发现,截至2018年2月13日,沪深两市已有254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7年全年业绩预告。其中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共计1866家,占比达73.4%:包括预增863家,续盈199家,扭亏179家,略增625家;业绩预减214家,略减260家,预亏174家(包含139家首亏,35家续亏,其余26家则为不确定)。从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来看,预计将有327家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业绩实现翻倍。

国际章翻开2017年2月1日千亿CLUB《从2016年年度业绩排行榜看A股快成长》一文,发现与2016年相比:去年同期共有2312家上市公司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243家预增,占比53.7%,381家预降、285家预盈、185家预亏。从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来看,预增翻倍的上市公司有650家,包括52家预告10倍净利润增长!


国际章点评:虽然跟2016年相比,2017年A股业绩预增企业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从2016年的53.7%提升到2017年的73.4%,值得祝贺。但是业绩预增翻倍企业数量却下降了50%,与2016年相比,缩水一半!

国际章与明镜LEO戴上“放大镜”,就2017年净利润增长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及其变化做了研究分析,分享如下:

1 A股成长驱动力从“外延逐步转向内生”

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第一驱动是“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曾经是上市公司谋求快成长最立竿见影的手段,2016年54%的10倍成长企业采用了这一手段,其中50%的企业通过并购转型,将自己变成“壳”公司的有13家;另外50%的并购是外延式扩张,在现有主营业务链上增加相关细分领域业务和/或区域化扩张。

然而进入2017年,“并购重组”不再是A股业绩增长的第一驱动了! 这一点可以从不同上市板块增速分析明显看到:上交所主板公司2017年预计净利润增速达225.4%,不仅首次扭转了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的趋势,而且引领所有板块增速;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乐视网)2017年预计净利润增速为15.8%,排名倒数第一;中小板 2017年预计净利润增速为56.4%,保持了近年来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市值大小角度看,更加印证了以上结论:大市值上市公司的预计盈利增速较为突出;其中,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预计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551%,市值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公司为1342%,市值在300亿元至500亿元的公司为732%,市值在200亿元至300亿元的公司为446%,市值在100亿元至200亿元的公司为249%,市值在50亿元至100亿元的公司为27%,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公司为-67%,负增长。


国际章:随着沪深港通的开通,A股投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A股投资人的偏好也开始与海外接轨,从“只要你说,我就信你”;到“你先做到,我再信你”;随着业绩对赌期的结束,大量靠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出现业绩下滑,非但持续成长不保,还增加了商誉减值的隐患;再加上“强监管,去杠杆”下的并购重组再融资政策收紧,可操作性下降。无论是A股监管环境,还是A股投资人胃口,以及A股上市企业遭受的并购重组挑战,都指向了A股上市公司要想持续成长,必须回归旧主业,或找准新主业,以该主业为核心向上下游延展,迅速用广义企业文化整合被并购企业,扎扎实实的不断加强内生体魄才是硬道理。

2 快成长板块从TMT行业为老大,转向周期性行业及国有企业

2016年净利润10倍快成长的52家企业中,TMT依然是快成长企业最多的大行业,共有14家快成长企业;医药和环保新能源合起来为11家。制造与化工行业有11家快成长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内生增长,资产出售(非经常性)和政府红利带来的快成长。TMT行业中的文化传媒,主要包括传播营销和影视娱乐,以及互联网细分领域中的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成为借壳上市,并购转型的核心方向,也是快成长企业之所在。

然而进入2017年,周期性行业和国企表现突出。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钢铁、煤炭、有色等过去严重亏损的传统周期性行业2017年的业绩改善十分显著。在钢铁行业,WIND数据显示,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24家上市公司中预增家数为18家,占比75.00%,没有亏损预告。其中盈利底限在10亿元以上的共有16家,占比66.7%。韶钢松山,包钢股份,安阳钢铁等3家企业业绩同比增长10倍以上。在煤炭行业,受供给释放缓慢以及需求较好的双重影响,2017年煤炭价格全年保持高位。在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29家煤炭类上市公司中,仅有两家将出现亏损。按照净利润预告同比增长上限来看,有高达17家净利润同比将实现翻番。中国神华,陕西煤业预计分别将实现净利润452亿元和106亿元。在有色行业,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92家上市公司中,有44家企业预计将实现净利润翻番,包括方大碳素,华友钴业等多家企业则预计净利润同比将增长10倍以上。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以及国有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了显著增长。WIND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计有584家国企类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按照业绩预告上限计算,其中有406家净利润将同比出现上升,其中,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的就有225家。

3 超高增长无法持续:2016年10倍增长企业,2017年有75%不达预期

2016年净利润增幅10倍或以上企业中的52家,其中14家,卖方对其2017年的预测还将有5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一年过去了,实际情况见下表:


国际章点评:以上14家2016年10倍快成长企业,尽管分析师们的预期是2017年,他们至少还会保持50%以上的业绩高增长,但是实际结果却是75%(不含2家未预告企业)的快成长企业,接下来的一年,2017年无法保持高增长。原因一目了然,这些企业在2016年的超高增长大多被并购重组所驱动,所以无法持续再现。

结论

2017年A股年度业绩盘点印证了A股正在全面与海外接轨,从投资偏好到监管导向。上市企业持续发展进入了2.0阶段,即寻找主业并围绕主业首先做到冠军,保持冠军的同时再外延式发展。然而不论是内生还是外延,投资人将越来越理性:从“只要你说,我就信你”;到“你先做到,我再信你”。这意味着要想持续成长,企业必须做到扎实经营,靠内功真正创造价值。靠并购重组“吹大”市值变现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千亿CLUB
137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