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如何帮助矮子挑战巨人(下)
企业要良好的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企业大佬们必须学习和具备的。
本周,根据麦肯锡(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表的最新全球数字化经济研究报告,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已经占全球电商市场规模的42%!中国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频率是美国消费者的11倍,中国拥有全球1/3的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国际章感叹:企业要良好的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企业大佬们必须学习和具备的。
互联网创新=微创新
互联网时代是体验时代,体验经济对C端用户来说首先是选择产品,其次才是选择公司与品牌。创新+体验就是“微创新”。根据周鸿祎,“从C端用户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然后通过快速的,持续的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叫微创新。”
小处着眼,小步快跑,其实这些都是成熟的企业,大公司所不擅长的。因此互联网时代,不断出现所谓“矮子挑战巨人”事件。就像数码相机挑战柯达胶卷,硬客/花椒挑战传统电视台一样;从传统行业的巨人看不起,看不懂的小处切入,不段打磨用户体验,最终挑战乃至颠覆传统行业。
国际章:问题是,如果你是今天传统行业的巨人,或你是成熟企业的掌门人,如何为你的企业植入互联网的微创新思维?从以下企业架构着手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架构:
扁平化与小而美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架构应该是“扁平化的,小而美的”。因为企业需要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而非传统的职能或功能为核心,只有“扁平化和小而美”才能赋予团队“ownership”。微创新其实跟创业差不多,团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ownership 非常重要。
国际章:成熟的企业和大公司往往非常注重上下级和先来后到。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是为了保护”领导们“的威信,信息资源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使权威得以保障。而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产品与用户体验,不是领导们的权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或推出互联网产品,往往力不从心,胎死腹中。
因此传统企业做互联网产品的最佳方式是“另起炉灶”。
平台生态战略是“忽悠”投资人的
回归用户价值和体验是正道
互联网模式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平台或生态”主义。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时,往往容易犯了一开始就要打造“某某生态系统“或”莫莫平台战略“的错误。其问题所在还是没有从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企业自身的业务和资源出发,想当然的认为,企业现有用户会对要打造的平台有需求,或企业现有的资源通过平台构建可以吸引到新的目标客户。
根据周鸿祎:“做互联网产品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说服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不需要一上来就有十大功能,只需要一个突破点就可以了.”
国际章: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受资本市场投资人的偏好,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中,往往需要勾画出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宏大逻辑故事。但是这种宏大的互联网生态或平台逻辑故事往往无发落地,时间久了反而成为企业“市值”的累赘.因此,回归创业初心,从用户需求和体验出发,从一点引爆,通过微创新逐步达到规模效应是正道。平台或生态战略其实是用来”忽悠”投资人的,中听中看不中用.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