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网络金融行业报告: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偏低
“随着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持续增长, 我们现在更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发展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求的”
独角金融讯 独角金融拿到的最新一份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增长强劲。而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市场相比,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偏低。
11月20日,《第二期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长了136%,规模约16164亿人民币(2452.8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表现尤为强劲。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大陆拥有亚太地区最大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市场规模约16032.2亿人民币(2432.8亿美元)。其中P2P个人信贷市场规模约8998亿人民币(1365.4亿美元),P2P企业信贷市场规模约3834.1亿人民币(581.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澳大利亚连同新西兰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共筹资金约54.89亿人民币(8.33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规模约40.2亿人民币(6.1亿美元)是亚太地区除中国以外最大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亚太地区其他重要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还包括:日本约26.23亿人民币(3.98亿美元)、韩国约24.78亿人民币(3.76亿美元)、新加坡约10.81亿人民币(1.64亿美元)和印度约8.17亿人民币(1.24亿美元)。
“随着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持续增长, 我们现在更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发展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求的”,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张征认为“要取得长期、可持续的和兼收并蓄的发展,网络替代金融需要在实践中发展中谨遵规范 、培养互惠互信、保持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给予投资者公平合理的回报。”
在亚太地区现阶段发展方面,《报告》也指出,在未来几年,亚太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需要通过何种形式发展替代金融行业,以最大化该行业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
此外,《报告》研究认为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对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明显偏低。2016年度,中国P2P企业信贷的资金仅有5%来自于机构投资。换句话说,中国的网络贷款仍以个人贷款人(零售市场)为主。
据了解,这份《报告》由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新兴金融研究中心(Cambridge Centre for Alternative Finance)、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和莫纳什大学商学院澳洲金融研究中心所共同出版。
《报告》汇总了亚太地区628个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其中包括了中国大陆的463家平台,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165家平台。
(作者:谭雅文)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