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越联合王晓婷:当我们谈论金融科技时,最应该讨论的是什么?

2017-11-16 21:00:05
独角金融
关注
2017-11-16

真正好的金融是什么样的?是中国创业者正在努力的。

“银行业的民主化”是《金融与好的社会》这本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本书是2012年入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希勒所著。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通过阅读这本书,自然联想到了她所从事的普惠金融事业,并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当下的科技力量,可以打破金融固有的边界,也就是促进银行业的民主化进程。


王晓婷是在近期北京举办的第八届财新峰会上发表这一言论的,以下为她的演讲全文:


屏幕快照 2017-11-16 下午8.55.22.png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的一本书叫《金融与好的社会》,很多华尔街人士和金融人士人手一本。我愿意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大家做简单的分享。


我特别赞同罗伯特·希勒书里的提到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任何金融创新必须以保护社会总资产作为根本目的,这是金融创新前提。第二个观点,要相信金融有充分能力为我们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

   

我们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科技能给金融带来什么,金融为社会带来什么?如果没有金融社会会怎么样?金融在经济社会中是根本,金融是整个经济的血脉,我们可以看到,科技正在推动金融往前面走。


金融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大概对于整个金融发展做了四个阶段的划分。

   

第一个阶段,2003年到2007年这是金融时代最主要提供者是银行。对于这个阶段,大家有特别认识。物理网点,银行服务大众是最基本的。金融发展2.0阶段是数字金融,手机银行,3.0阶段是科技引领阶段,中国出现支付宝,4.0阶段现在面临的阶段,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的阶段,我们面临着大数据风控、模型算法、区块链等等。

    

在金融发展的4.0阶段,金融科技市场面对着规模增速的高速增长以及快速裂变,有两个数据可以关注。2013年到2017年只看网络信贷增长余额,150%的增长速度到现在20%,3到4年,整个信贷规模增长还是20%,这是高速发展、快速裂变的现状,在这样的现状当中看地区发展不均衡是怎样的?北上广深占领整个金融的大半壁江山。

    

大西南、大西北面临怎样的落后状态?这张图非常直观——沿海城市是整个科技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前沿,东部和中部是第二梯队,大西北是极度匮乏的地方,但是我们看到,北上广深金融规模趋于平稳,但是大西南、大西北依然快速增长。

    

2016年科技金融100强,美国有35席,中国有8席。2016年世界投融资排名前三国家,中国、美国、印度。


近几年,在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金融科技融资总金额占全球规模的77%。2016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第三方支付支付领域,我国近两年每年增长速度达到382%,目前支票在美国还是普遍的支付方式,但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可以无现金支付。我们出门打车、消费、吃饭、结算,甚至医疗,可能用一部智能手机就解决这些问题了。


普惠金融的四大特性

    

不过,在细分领域的市场,西南财经大学家庭研究报告显示,我国80个家庭拥有借贷比例15%-20%,这个数据暗合了中美在接受银行服务覆盖的比例,在中国能够接受银行覆盖客户人群15%-20%,美国是75%-80%。

    

没有借贷的客群占到80%-85%,有贷款需求占20%。这些有贷款需求的客群,因为各种原因,遭到拒绝。


什么叫普惠金融?2006年联合国对普惠金融定义叫“包容性金融”,服务所有客群和所有人金融。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可触达性,第二个特点是可负担性,第三个特点是可持续性,第四个特点是丰富性。

    

什么叫可触达性?它应该是覆盖所有的人和客群,工业时代金融为金字塔顶端人士服务的。今天金融应该为所有人服务,所以强调可触达性。好的金融是无微不至的金融,在任何场景、时间段都能提供服务。

    

第二,普惠金融具有可负担性,指的是普惠金融的实惠可接受的。过去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原来传统的物理网点,人力成本无法降低,传统银行无法覆盖。大西南、大西北的金融服务难以普及到普通人,但是科技促动金融真正发展,科技为普惠金融里带来可持续性结果。

    

第三,普惠金融需要持续,从出生到生命终止的旅程当中都能享受到服务,普惠金融可以长期服务于我们。

    

第四,普惠金融具有多样性。普惠金融存在多样性,不单单停留可以方便用户借到钱,还有更多功能。支付宝普及了原来1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才能享受到的理财服务,现在普通人1000块钱都可以理财,做保险,这就是普惠金融。

    

因此,我们在讨论金融科技的时候,讨论的核心点应该是,科技给普惠金融,给全社会需要服务的人群带来了什么。


尤其在中国今天的新经济常态下,经济从投资驱动转成消费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更应该服务更多人群。易纲讲到,普惠金融是未来五年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理想中的金融

  

最后,真正好的金融是什么样的?机构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客群,能用大数据找到想找的客户,通过风控、反向手段真正服务他,在任何场景中提供目标客户想要的服务。这样,商业模式得到延展,这才是理想的金融。

    

科技在金融的整个转变过程当中,正在打破它的边界,首先打破地域、场景、时效、成本边界。科技只有在这方面做出一系列改动,金融才能真正下沉服务更好社会,服务更多的人。

    

在泛金融时代,我们希望金融没有边界,我们希望做有温度的金融,谢谢大家!


编辑:独角金融 李利军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独角金融
1437文章
·
0评论
·
98粉丝
致力于涵盖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互联网金融等大金融领域的报道,以独家视角观察金融,拆解市场,穿透迷雾。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