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背后放大招,石油出口国真的必须冻结产量?
伊朗背后放大招,石油出口国真的必须冻结产量?
导读: 伊朗在4月原油产量达到356万桶/日,出口量更是一个月猛增60万桶/日。分析师认为,这表示伊朗的主力油田并没有因制裁受损。在伊朗大力招揽国外投资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再增加50万桶/日供应。
今年2月到4月,原油市场上除了出现80%的油价涨幅,更是让市场多出了“原油供应中断风险”这么一个让原油空头心有戚戚且挥之不去的的预期阴影。过去一周,加拿大的火灾和尼日利亚的部分出口中断更是站在了市场的聚光灯下。就在这一周,伊朗的4月份产量数据也出炉了。
伊朗在4月份的产量达到了356万桶/日,已经基本上回到了2011年11月国际制裁收紧之前的产量。但是,同加拿大火灾相比,市场似乎对伊朗这完全出乎市场预期的产量增速反映比较平淡。
不过,一般来说,直接对全球供求起作用的是原油的出口量而不是产量,而伊朗4月一个月就实现了60万桶/日的出口增量,自2013年来首次突破2百万桶/日,这一增速是过去10年来最夸张的。
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原油供应端的顽固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油价高企时期上马的项目在油价低迷时期逐渐完工(仅需要少量资本投入)并且投入运营所形成的产量,当前场内参与者实际上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如果像伊朗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形成巨大产量,要么是这个国家在短时间内有着巨大且持续的资本投入,要么是这个国家的油田实在是太容易开采了,而且这两点并不互斥。沙特就是属于油田实在是太容易开采的国家,也是全球各产油国中极少数拥有大量空余增产能力(spare capacity)的国家。比如在2013年初利比亚原油产量受到政治事件影响而断崖式下跌,沙特能够在同样短的时间内产量火箭般蹿升填补差额。
而在整个市场都认为伊朗因为长期制裁而投入不足,制裁解除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产量的思维下,伊朗在今年1月份解除制裁后短短3个月时间就增产70万桶/日,达到了市场认为不可能的360万桶/日的产量,这个增速实际上已经打平了沙特在2013年抢利比亚份额时候的历史性增产速度。
因而,伊朗的实际产量快速飙升的表现释放出一个重要的隐藏信息,就是制裁前的主力产油区基本上在整个制裁期间似乎没有受到维护经费不足的影响,而且主力油田的油气藏特性似乎没有受到损伤(当然这个推测还需要一定时间检验),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伊朗的原油储存和开采禀赋非常优异,伊朗在6月份OPEC会议前完全实现甚至超过制裁前产量很有希望(目前官方已经宣称达到400万桶的目标,但是有分析师认为是一种政治手段)。
科威特外交部副部长Khaled Jarallah称,石油出口国必须冻结产量,市场无法支撑伊朗产量的增长。
KUNA援引Jarallah对日本时事社所称报导时表示,冻产之外别无选择。当时Jarallah与科威特代理石油部长萨拉(Anas al-Saleh)一起参加一场科威特-日本在东京的企业研讨会。
在被问及伊朗产量政策时,Jarallah称,伊朗应从市场中记取教训……因为市场没有提供增加产量的机会。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jufu38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