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裁员背后,看清“潮水”的方向有多重要 || 深度

2024-04-08 11:39:45
无冕财经
关注
2024-04-08

AI革新着中国协同办公市场,率先响应者向好前行。事实也证明,方向选择的正确大于大力出奇迹。

来源|无冕财经  作者|齐三 编辑|程程 设计|岚昇


“竟然没有3G”“竟然没有物理键盘”“触摸屏也没有配一个手写笔”……

17年前,当乔布斯向全世界展示第一代苹果iPhone时,几乎立刻就收获了此起彼伏的吐槽声。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iPhone成为手机史上的伟大“发明”,《时代》杂志称其为“一部永远改变手机产业的手机”,我们也得以踏入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

技术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初代iPhone不好用,同样地,让计算机步入图形界面新纪元的Windows操作系统,尽管已经更新迭代到第12代,但仍在被用户抱怨“难用”。

这些足以引领划时代变革的新产品,如果过多从“好用”这个维度来判断,无疑是在埋没它们的巨大价值,不亚于制造出一场科技发展史上的灾难。

进一步看,如果一款产品执着于“好用”,失去对技术迭代的敏锐感知,很可能一次次错失机会。 

如今,AI技术翻涌,作为这一轮技术最佳落脚地的协同办公领域,按理说,正是变革生产力、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好时机。但在国内,协同办公领域三“巨头”之一的飞书,竟传出裁员消息。

3月26日,飞书CEO谢欣发布全员信,称要“适当精简团队规模”。动辄数千人的团队规模,“大力”没有出现奇迹,外界将飞书的调整主要归结为人效比太低。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飞书多年来沉迷打磨产品,的确赢得了用户口碑,却未能带来相应的商业上的收获。而在AI浪潮抵达后,相较SaaS领域的微盟、金山wps、钉钉等,执着产品体验的飞书,再次错过AI先机。

也许正是飞书一直忙着雕琢产品,没能及时看清行业潮水涌动的方向,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对整个行业来说,也足以引起警惕。

是极致体验,还是舍本逐末?

在协同办公领域,飞书的用户体量赶不上钉钉和企业微信,但在产品打磨方面,至少在行业层面上,的确可以称得上精雕细琢。

在媒体的报道中,谢欣非常注重产品细节,在2020年之前,整个飞书团队“追求极致的产品体验”。

比如,据晚点LatePost报道,过产品文档评审时,谢欣会关注中英文之间没有空格、标点用得对不对。一位前飞书员工称,“一些产品会把登录写成登陆,把账号写成帐号,这在飞书是绝不可能的。”

又如据市界去年的一篇文章称,据员工们回忆,谢欣关注重点全部在产品本身,内部有一个千人级别的“谢欣反馈群”,一旦有老板的指令,就有小助手来“报”。

遗憾的是,一边是抠细节让用户叫好,一边却是增长不易。

从月活用户数据看,在三家头部协同办公企业中,飞书明显落后于另外两家。去年4月份的数据是,在月活上,钉钉为1.99亿,企业微信是1.02亿,而飞书只有1200万。

图片

▲2020年-2023年效率办公APP月活跃用户数,图片源自QuestMobile。

作为to B的生意,飞书称应该淡化互联网行业惯用的日活、月活等数据,要看ARR(年度经营收入)。ARR方面,飞书去年宣布迈过1亿美元门槛,钉钉宣布远超1亿美元,企业微信未披露具体数据。

但尴尬的是,飞书仅人力投入,外界普遍认为在6000-8000人左右,是其他两家的几倍之多,也因此,在追求人效比的互联网公司,飞书的人效是落后于字节跳动平均人效的。

在与其他家产品没有明显差异化的情况下,飞书将大量人力和时间耗费在好看、功能精进上,却未能打动大多数企业主。

毕竟,为产品付费的老板,并不都是在乎好不好看,他们更关心能不能提升效率,当然最好是更有性价比。

这不得不引发一个思考:飞书精心雕琢产品体验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有科技博主认为,“说用户体验,传言飞书员工在高峰期就有8000人,晚点LatePost报道现在还有5000-6000人。搞这么多人雕花,每天调整按钮像素点的位置,当然能够有很好的用户体验了。但是雕花是雕不出真正的创新的,就像之前CV那帮人卷了半天,也做不出chatGPT来。”

纸上雕花,雕不出根本性的范式创新。

To B产品体验同样重要,但飞书的问题可能是过于重视产品体验细节,反而忽略了to B生意的本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有用、实用是一家商业公司选择工具的最优先依据。

AI之下,“产品体验”的逻辑变了

不可否认,20年来,协同办公所在的中国SaaS行业几经起伏,走得并不容易。

《2021中国SaaS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办公软件付费率不足15%,而欧美市场办公软件付费率已经超过70%。

在市场规模方面,据Statista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美国SaaS收入增长至8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5%。而2020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为538亿元,与美国市场差距明显。

美国SaaS行业从2000年起步,2011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而从2021年开始,其就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通过AI、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对行业进行优化。

正是由于提前布局AI技术,一些SaaS企业的业绩越来越好。

据微软此前发布的年报显示,在整合进人工智能服务后,其旗下的Office 365 商业版在过去一年的营收增长17%,并进一步带动商业版相关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长15%。Office的商业产品付费用户,从2023年4月的3.82亿,增加到现在的4亿。

所以,对于中国的协同办公市场来说,潮水的方向早就已经明确了,那就是AI。这是被视为范式创新的一次技术迭代。

2023年3月,微软发布由AI驱动的办公神器Microsoft 365 Copilot,这被看成是协同办公赛道新生产力角逐的开始。整合AI能力,关乎到参与者能否拿到企业服务市场的新入场券。

图片

▲苹果发布的Microsoft 365 Copilot,图片源自网络。

人们也直呼,微软再次性感起来。

几乎是在同时,国内的“百模大战”开始了,to B场景的AI应用开始涌现,多个协同类应用宣布接入AI能力。相较而言,飞书就显得有点迟疑了。

去年3月,飞书在春季未来无限大会上对AI只字未提,而直到半年多后,飞书才正式推出飞书智能伙伴。

有业内分析认为,飞书还是更注重文档体验优化、组织协作效率提升上,对于AI的到来,像是押错了技术栈。

钉钉已经摸清to B市场的生意逻辑,通过建立生态降低成本,如今更是依靠阿里的技术实力,全面发力AI;而企业微信本就布局不同,即使在AI上采取观望态势,但其背靠微信,只要做好私域流量连接,就已经不愁衣食。而飞书,是最令人担忧的那一个。

比“雕花”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战略的敏锐性

事实上,在商业发展史上,那些引领过范式创新的产品,恰恰最初可能不是做得最好用的,而是占住了技术变革的窗口。一如初代iPhone手机,并不好用,但踏在了智能手机的浪头。

对苹果这类公司来说,比产品更重要的,是不能错过技术发展的趋势。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苹果的Vision Pro,被外界看成是个人计算时代向空间计算时代的重大转折,也能推动AI产业的真正普及。

但它的体验现在也没多好。有海外科技媒体体验后称,一旦运行不畅,就会令人深感挫败,而且就像一个“开发者工具包”。但Vision Pro预售开启5分钟,苹果官网就被挤爆,首批20万台库存十几分钟就售罄。

反观飞书的产品,从广受用户好评的文档、妙记,再到会议、打卡、即时通信等,与其他协同办公产品并无大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要缩小体验上的差异,并不难。比如此前被诟病不够好用的钉钉,这几年也开始重视用户体验。至今在与飞书相对的几个独立产品上,比如文档、会议,单纯看产品体验已经逐步追上。

由此看来,至少在依赖技术革新驱动成长的协同办公领域,如果企业执着于产品功能的精细雕刻,并不能快速撬动更多用户,也不足以带来长期的增长。

方向选择的正确大于大力出奇迹,飞书,在AI这个大机会点上,反而掉队了。

当然,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胜负未定。即使有AI加成,落地效果到底如何,能否撬动大部分没有付费习惯的中小企业,都还是未知数。

但对其中的参与者来说,不紧紧跟上大势,踏准浪潮的节奏,而是舍本逐末,会被市场淘汰得更快。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无冕财经
498文章
·
0评论
·
4粉丝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