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亿元!中信银行收巨额罚单涉“56宗罪”,授信、贷款成“重灾区”

2023-12-04 10:23:56
独角金融
关注
2023-12-04

中信银行(601998.SH)再收巨额罚单。

作者/姚悦 李海霞 编辑/付影 来源/独角金融

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显示,对中信银行总行罚款1.52亿元、没收违法所得462.59万元,对分支机构罚款6770万元;罚没合计约2.24亿元。虽然这不是中信银行近年首次吃大额罚单,但与此前几千万罚单相比,此次的罚单实属巨额。

此次共计56项违法违规事实,涉及贷款、票据、信用证、理财、信用卡管理等多种业务。其中,违规违法事实中出现“授信”“贷款”“贷”字样19项,占比约三成。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对于上述巨额罚单,中信银行回应称,此次处罚所涉问题均发生在2019年及以前年度,该行已根据监管意见,全部完成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本次行政处罚的决定,与前期司法机关对时任行长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依法判决,都充分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该行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坚定执行。”中信银行表示。

针对此次处罚会对中信银行造成哪些影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被罚2亿多元对中信银行的财务状况会造成一定压力。其次,这次事件可能会影响中信银行的声誉和公众形象。

同时,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监管处罚中信银行这事,是对过往问题的纠偏,相关事项应该已经得到有效处置了,内控机制也会有进一步的改进,对中信银行的正常经营长期看反而是利好。

原行长孙德顺曾利用职权,

与企业老板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并非中信银行近年来首次收到罚单,2018年以来,中信银行连续四年收到2000万元级别的巨额罚单——

2018年,因存在理财资金违规缴纳土地款,自有资金融资违规缴纳土地款,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供保本承诺等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罚款2280万元;

2019年,因未按规定提供报表且逾期未改正、错报、漏报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等13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没收违法所得33.6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约2223.67万元;

2020年,因在业务开展中存在资金挪用,违规提供融资,审核不足等19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罚款2020万元。其中,13项违法违规行为涉及房地产业务,还有多项与消费贷有关。

2021年,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四项违法行为,被处以2890万元罚款。

不过,与此前几千万量级的罚单相比,此次罚单实属巨额,涉及违法违规事实的种类数量,相比之下也实属繁多。

中信银行将本次行政处罚的决定,与前期司法机关对时任行长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判决相提并论。孙德顺与此次巨额罚单有何关联?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0月,孙德顺赴任中信银行任党委副书记,同年12月,出任该行副行长;2014年5月,出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2016年7月孙德顺升任中信银行行长,直至2019年2月到龄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3月,孙德顺在卸任中信银行行长一职一年后,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今年11月,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认定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9.8亿余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0年3月发布的通报指出,孙德顺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违规向贷款客户借用房产,由他人支付应由其本人承担的费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职工录用中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经商办企业,为本人及亲友攫取巨额利益;把贷款审批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大搞权钱交易,在贷款授信、审批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据2022年年初播出的专题片《零容忍》披露,中央多次强调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孙德顺却背道而驰。孙倾向于贷给房地产,甚至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立刻停止制造业贷款,即便100%的抵押也不行。

除了追求政绩外,孙德顺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经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公司老板与他关系密切,并存在利益交换。

调查还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设立两家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十多家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

通过“影子”公司,孙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上半年个人定期存款1.1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16.64%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第二家股份行,仅比首家股份行招商银行晚几天成立。2007年4月,中信银行在两地A+H股同步上市。

2023年第三季度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8.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33亿元,同比增长9.19%;营业收入1562.28亿元,受息差持续收窄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2.62%。

银行专项业务指标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68.01亿元,较上年末增15.88亿元;不良贷款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05%;拨备覆盖率209.51%,较上年末上升8.32%。

银行基础业务方面,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信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4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

其中,公司存款及个人存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969.92亿元和1599.41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关于个人存款,中信银行2023年三季报中没有作详细披露。而在半年报中,可以看出中信银行的个人存款规模中,个人定期存款贡献的比例最高,占比接近80%。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定期存款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64%。

定期存款增长快与整个行业与市场背景有关。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消费与投资意愿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如果是短期预期不佳,则增加的是活期或一年以下的定期存款。

此外,定期存款加速,或与中信银行施行的高定期存款利率有关。

以北京为例,当地中信银行网点打出定存利率1年2.15%、2年2.65%、3年3.25%的黑板报吸引储户。在中信银行APP上,这一利率以“专享”二字特别标示。据中信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专享实际针对在中信银行开立的所有账户。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披露,2023年3月,银行1年、2年、3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071%、2.571%、3.104%。而相较于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的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表现,中信银行各年度定期存款利率对储户的吸引力极高。

此外,从起存金额看,与其他股份行相比,中信银行2年期、3年期起存金额分别为1000元、2000元,起存金额较低。

在柏文喜看来,对于银行而言,因为中长期定期存款增加了负债端资产,而预期下行之下合格贷款人不足或者贷款人贷款意愿不强,会加大银行的放贷压力。

强大的吸储能力下,银行信贷成本增加,净利差、净息差出现收缩。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1.81%、1.85%,较上年分别下降0.13、0.14%。

“在放贷难度加大,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容忍空间被压缩,因此银行的风控水平急需提高,不良率也需要得到有效控制。”柏文喜这样表示。

中信银行能否重回股份行前列?

净利差、净息差承压下,中信银行在不断谋求与扩宽放贷新途径。与孙德顺任期过度倾向房地产不同,当前中信银行延伸到供应链金融方面。

2022年,中信银行对已有的战略客户进行提级营销,对于包括在新能源、新基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TMT、大消费等行业客户以及产业链上的大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中信银行投产物联网金融平台,并已应用于高端白酒行业控货场景。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中信银行推出了包括信e链,信e采、信e销等供应链产品,解决了客户在采购、销售、仓储等环节的资金需求。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供应链融资量达6906.79亿元,同比增长8.57%;供应链融资客户24170户,同比增长11.64%。

以白酒行业为例,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整个白酒行业毛利比较高,而且市场份额向名酒集中,所以那些经营名酒的代理商、烟酒行和超市都有良好的信用与还款能力。所以,中信银行等一些银行瞄准白酒行业的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肖竹青还介绍,白酒供应链金融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货,相当于做仓单质押,把货拉到一个第三方仓库做质押。还有一种方式是地方的农商行或者城市商业银行直接做流水贷,或者叫税务贷,而且机制很灵活,放款的金额也很大。

整体而言,对于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投向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新基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TMT、大消费等,柏文喜认为,从银行放贷业务上来看,这些行业都是有发展前景且政策鼓励的行业,符合银行的展业方向。同时他也表示,各家银行的竞相涌入会加剧行业内卷的隐忧。

2022年作为中信银行“新零售”战略全面落地的第一年,虽然该行在零售业务的营收上有小幅增长,但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年,中信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为846.64亿元,这一数据在2021年为825.63亿元。中信银行的零售利润却从2021年的227.04亿元降至2022年的173.89亿元,降幅达23.4%。

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营收440亿元,这一数据在2022年上半年是420.15亿元;零售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78亿元,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12.38亿元,增幅44%。

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整个零售业务资产规模2.2万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为5189.13亿元。同时,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04.7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48亿元;不良率2.02%,较上年末下降0.04%。

2021年-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累计发卡量分别为10132万张、10660万张、11073万张,较上年末分别增长9.4%、5.21%、3.87%。

但同时,信用卡面临交易额缩水。2023上半年,该行信用卡交易量13555.33亿元,同比下降2.0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96.76亿元,同比增长0.35%。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是投诉的“高发地带”。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中信银行涉及投诉量19706多条,其中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投诉不在少数,投诉内容主要围绕泄露个人隐私、手续费不透明、不愿协商分期、暴力催收等。

来源:黑猫投诉

“大争之世,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有三十年银行从业经验的方合英深知行业竞争的残酷。早在2021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方合英公开表态,“我们要早日重回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前列。”

业绩数据是表,高质量发展是里。未来,中信银行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如何平衡,差异化竞争如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或许是中信银行重回股份行竞争前列的关键。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独角金融
1156文章
·
0评论
·
98粉丝
致力于涵盖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互联网金融等大金融领域的报道,以独家视角观察金融,拆解市场,穿透迷雾。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