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资管“新势力”!

2022-01-25 09:15:28
环球老虎财经
关注
2022-01-25

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促使资管行业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证券资管已然是市场上成熟的玩家。而“出身”不到4年的理财子公司靠着承接母行理财产品,成为资管新秀,当前规模已超越证券资管,位列第三。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进入2022年,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热情空前高涨。


1月18日,河南省宣布推动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设立银行理财子。而就在不久前的1月7日,浦发银行理财子公司浦银理财获准开业。

 

显然,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已成为大势所趋。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有29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25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其中23家已获批开业。

 

银行理财子公司承担着承接母行理财产品规模的使命,正逐步成为资管行业中的新星,与公募基金、保险以及券商资管同台竞技。

 

理财子公司的“使命”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资管行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乘胜追击,鼓励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形式开展资管业务。在此基础上,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运而生。

 

2019年6月,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成为国内首批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拉开理财子公司的帷幕。随后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相继开业,国有五大行率先拿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场券。

 

股份制银行也紧跟其后,加快理财子公司的筹建,前有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后有平安理财、华夏理财。

 

在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将至时,又有多家银行出现布局理财子公司的大动作。如12月29日,广发银行理财子公司广银理财正式揭牌开业;2022年浦银理财正式开业一事也尘埃落定,目前股份制银行中仅民生理财、渤银理财以及恒丰理财三家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尚未拿到开业许可。

 

不仅是股份行,还未设立理财子的城商行也加快筹建的脚步。在2021年,北京银行、乌鲁木齐银行 、西安银行以及贵阳银行先后表示拟出资设立理财子公司,但去年仅有上海银行理财子公司上银理财获批筹建。

 

截至目前,一共有29家银行理财子获批筹建,包括25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其中23家已获批开业。

 

探寻银行加速布局理财子公司的背后则是产品净值化时代的正式来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银行净值型理财占比达86.56%。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去年三季度净值化表现均高于预期。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值化转型平均数分别为80.62%、83.18%和93.7%,环比增长分别为21.3%、14.08%和11.49%,增速明显高于二季度。

 

2022年的到来,意味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到了“收官”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式退出舞台,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主流。


资管“新势力”

 

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资管行业依旧实现正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到122万亿元,同比2019年的111万亿增长近10%,基本上已经恢复到资管新规实施前的水平。

 

在资管行业这块大蛋糕下,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横空出世”,依托母行的天然优势,有了与公募基金、券商、信托、保险等各类资管机构同台较量的资本。

 

从数据中更能直观地体现出银行理财的亮眼表现。

 

首先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规模仍然在公募、保险、券商等机构中排名第一。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28万亿,其中第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更是一扫去年前两个季度的低迷,创出年内单季最大规模增量,增长2.15万亿元,环比增幅达8.33%,远高于一、二季度的-3.21%和3.08%。

 

而公募基金截至2021年9月底,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23.9亿元,较2020年12月底的19.89万亿元同比增长20%。

 

保险行业的资管规模更是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已有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业运营,通过发行保险资管产品、受托管理等方式管理资产总规模约18.72万亿元,较2020年末的21万亿元下降2.28亿元。

 

券商的资管规模呈现小幅增长,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达 8.64 万亿元,相较年初增长 1.06%。

 

在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规模碾压其他机构的同时,理财子公司承接母行理财产品一跃而上,远超其他金融机构,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存续规模达13.69万亿元,较年初的6.67万亿元增长1.05倍,这1.05倍远高于远超公募基金、保险以及券商的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幅。

 

目前,多家理财子公司已跻身“万亿俱乐部”,如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以及招银理财。截至2021年9月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79万亿元;截至2021年11月,工银理财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突破2万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建信理财管理规模已达2.2万亿元。

 

而从单家管理规模来对比,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然超越公募“一哥”易方达1.05万亿的管理规模。

 

理财子如何“逐鹿”资管市场

 

作为资管“新势力”,如此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如何参与市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资料显示,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更多专注于固收、权益、委外三种方式,其中固收类产品占主要部分。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固收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中的存续占比高达75.88%,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占比分别为9.81%、0.48%、0.03%和13.8%。

 

以工银理财为例,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共有1348只存续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为861只,占比为63.9%;混合类产品486只,占比36%;权益类产品有1只,暂未发行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不难看出,固收产品依然是工银理财的主力军。

 

这并非个例,建信理财也是如此。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共有753只存续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为632只,占比高达84%;混合类产品119只,占比15.8%;权益类产品有2只,暂未发行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当理财子公司成为独立于银行的资管公司,尤其是与公募和券商站在一起PK,意味着理财子公司需要有更强的投研能力和收益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固收。因此,理财子公司发力权益类产品刻不容缓。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目前理财公司存续的权益类公募产品共有19只。其中,光大理财有5只,招银理财、宁银理财、华夏理财各有3只,信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各有2只,工银理财有1只。

 

以招银理财为例,目前招银理财拥有三款纯权益类公募产品,分别是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招卓消费精选周开一号以及招卓泓瑞全明星日开一号。

 

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日开一号”单只产品就贡献超过13亿的发行规模,仅次于贝莱德建信理财旗下的权益类产品--贝盈A股新机遇私行专享权益类1期。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招卓消费精选周开一号在去年三季度末的资产规模分别为8.7亿元以及4.6亿元。总体来看,招银理财旗下三只权益类产品的资产规模达26.5亿元。而贝莱德建信理财两款权益产品合计发行规模达到28.6亿元。

 

此外,发行FOF也成为理财子公司间接参与权益市场的方式。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共存续FOF理财产品211款;其中有166款由理财子公司发行,占比高达78.7%。

 

而工银理财、信银理财以及建信理财三家公司就占据理财子公司发行比例超八成,工银理财更是“一马当先”,166款FOF产品中就有67款均来自工银理财,占理财子公司发行比例超四成。

 

诚然,作为主打固收的银行理财产品在权益市场仍然较为“弱势”。但委外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参与权益市场的主力军。

 

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委外主体部分仍是以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为代表的通道类产品,2021年上半年占比为50.09%。不过,基金类委外比例已经达到48.16%。显然,基金类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新贵。

 

“另类”投资

 

除了二级市场外,理财子公司正逐步“渗入”一级市场。

 

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参与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一是“LP”(即有限合伙人),二是直投,三是“LP+直投”。

 

相比有较高要求的直投模式,以委托投资的方式通过第三方间接投资股权资产的“LP”模式更受到银行理财子的青睐。通常,LP模式是理财子公司同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合作,以有限合伙企业的角色参与,资金主要投向未上市公司股权。

 

目前单纯的采取有限合伙人模式的主要有工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徽银理财4家公司。这4家银行理财子采用LP模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的数量共18家,其中杭银理财数量最多达8家,其次是工银理财达6家。


图片

图片来源:老虎财经

 

以工银理财为例,6家有限合伙企业分别为广盈博股一号科技创新投资(广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天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浙盈锦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乐永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深改哲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珠海市铁建亚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信银理财与建信理财则是采取直接投资模式与LP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信银理财此前最先采用的是直投模式,2020年11月,其率先投资100万元给湖州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简称“湖州市大数据运营”),拉开股权投资的帷幕。随后其首次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是在2021年4月入局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意味着信银理财参与股权投资的模式演变为“直投+LP”。

 

信银理财自然不会满足于直投一家企业,除湖州市大数据运营外,还先后投资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勤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

 

有限合伙企业则为3家,分别为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苏州工业园区元禾重元叁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不仅是信银理财,建信理财也是如此。2020年7月,建信理财斥资近亿元入股盛虹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12.77%,但随后在去年7月便退出盛虹集团,更倾向于LP模式的股权投资,目前建信理财拥有三家有限合伙企业。

 

种种迹象都表明,随着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的逐步拓宽,其正成长为一股资管“新势力”。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环球老虎财经
392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让你成为战胜市场的人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