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冲刺IPO “AI四小龙”能飞多久?

2021-09-03 15:48:10
黑池财经
关注
2021-09-03

“AI四小龙”终于在冲刺IPO的路上集齐了。

来源/黑池财经


随着商汤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AI四小龙”终于在冲刺IPO的路上集齐了。 


在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商汤科技递交招股书之前,其它三家早已在IPO的大门前转了几圈,上市之路走的颇为坎坷。

 

其中,旷视科技在2019年就曾冲击港股上市,但2020年该计划搁浅,后来又在2021年3月冲击科创板上市,目前刚回复第二轮问询;依图科技曾在2020年11月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但在随后被两度“中止”,于今年6月撤销上市申请;云从科技则在2020年12月冲刺科创板上市,曾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一度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但目前已顺利过会。

 

现如今,作为“AI四小龙”中最神秘的存在,商汤科技虽然最晚公开上市动作,但仍值得的业界期待,不过,从上述“三小龙”IPO之路的坎坷程度来看,商汤科技的上市命运,也令人担忧,那么,“AI四小龙”目前的状况究竟能否敲响IPO的大门吗?

 

图片


亏损越来越大 研发投入越来越高

 

从“AI四小龙”各自披露的招股书数据来看,商汤科技无论是在估值,还是在营收规模等方面都是四家公司里绝对的领头羊。

 

按照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对商汤科技500亿元估值的设定,商汤科技或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最大IPO,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3年时间,商汤科技营收高达83.3亿元。

 

这是同期旷视科技营收的两倍有余,其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和13.91亿元,共计35.05亿元;是同期云从科技营收的四倍还要多,其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共计20.46亿元;另外,已终止上市的依图科技营收规模则排在“AI四小龙”的末位。

 

毛利率方面,商汤科技依然在“AI四小龙”中具有优势,2018年至2020年,商汤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56.5%、56.8%、70.6%;2018年至2020年6月,依图科技分别实现毛利率54.55%、63.89%及70.99%,云从科技毛利率则分别为21.70%、40.89%和53.45%;旷视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44.24%。 

 

如此看来,商汤科技营收高,毛利率也高,应该是赚的最多吧?然而事实却是亏得最多,2018年至2020年,商汤科技期内亏损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200亿元;同期,旷视科技三年累计亏损127.7亿元,云从科技亏损超26亿元;依图科技则是两年半亏损61亿元。 

 

究其原因,商汤科技在研发上支出占比最大,过去三年,商汤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及24.54亿元,分别占营收的45.9%、63.3%、71.3%,今年上半年,17.72亿元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更是超过了100%,高达107.3%,三年半合计研发费用近70亿元。

 

这相当于其它“三小龙”的研发费用之合,拿2019年的数据进行对比,虽然旷视科技10.35亿元的研发费用相对于跟依图科技的6.57亿元、云从科技的4.54亿元,是一倍多、两倍的投入,但商汤科技全年研发费用近20亿元,几乎相当于三者之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和商汤科技一样,“三小龙”同样都把研发投入提升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旷视科技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0.02%、74.05%以及92.32%;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61%、56.25%和112.00%,依图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则分别为95.77%、91.69%、100.1%。

 

IPO募集资金也同样如此,以商汤科技为例,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将拿出60%用于提升研究和开发能力,包括投资Sensecore、产品开发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融资步伐放缓 造血能力待解


亏损越来越大、研发投入越来越高,这都在透露一个信号,“AI四小龙”们造血能力有限,想要生存下去,还要继续“烧钱”,因此,这些企业才会不断寻求融资和上市。

 

在AI风口之下,大量的资本机构们都在重仓押注AI独角兽,“AI四小龙”们也都融的“盆满钵满”,领头羊商汤科技融资最多,IPO前共完成12轮融资,据招股书披露,商汤历史总融资金额为52亿美元,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以及云从科技三家公司的已知总融资额分别是12.3亿美元、5亿美元和53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商汤科技融资停留在2020年12月;依图科技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6月;云从科技融资停留在2020年5月;旷视科技融资停留在2019年5月,如此看来,“AI四小龙”融资步伐正在放缓。

 

有业内人士直言,2021年对“AI四小龙”来说尤为关键,因为伴随一家家AI企业披露真实的财务数据,赛道的泡沫一点点被看清,从目前来看,资本耐性被磨灭得差不多了,如果上市希望破灭,它们就离告别市场不远了,现在市场真正看的是,谁能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把技术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或许是迫于上市,又或是为了缩减成本,“AI四小龙”中的一些企业频频传出降薪、裁员的消息。

 

有传闻称云从科技在今年上半年被爆出裁员30%,这是上一次裁员30%之后的又一次减员,有脉脉认证的云从科技员工此前的4月爆料称,云从进行过一次裁员20%的行动,同时还全员降薪20%,不过该爆料随后被云从科技否认。

 

一位云从科技的员工对媒体表示,“今年实施新的业务组织架构,加上每年初绩效评估,会有优胜劣汰的优化,但没有传言那么严重”,而一位被优化出局的员工则调侃道:“降薪裁员在AI界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都是节省人力成本的常规操作,没烧到投资人的钱之前,先烧员工的钱”。

 

依图科技的裁员现象或更加严重,早在7月中旬,就有媒体报道,称依图科技接近完成第三轮裁员,目标削减至200-300人,整体裁员规模超70%,同时,也有相关人士在脉脉上发帖爆料,“1月依图裁员20%,N+1补偿,没有年终奖;依图3月上市IPO中止;5月依图降薪10%,且P5-6降薪10%、P7下调20%、P8下调30%”。

 

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AI第一股”竞争火热


此外,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华为为代表的大型ICT综合厂商以及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硬件龙头企业也加入了AI赛道,让AI市场应用的竞争达到“白热化”。

 

这不仅导致AI四小龙的客户流失,还让一部分客户变为竞争对手,旷视科技曾在问询函中披露,2018年蚂蚁科技集团曾位列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之后蚂蚁科技开始自研云端身份验证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对公司采购量减少,依图科技2017年、2018年的前五大客户也曾经包括大华股份、华为等,后续这些公司也减少了采购。

 

目前,除了“AI四小龙”外,格灵深瞳、第四范式等多家AI企业也在冲刺上市,“AI第一股”竞争火热,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过去一两年,随着科创板开闸,政策对于科创公司的支持,已经有虹软科技、寒武纪、中芯国际等人工智能相关公司成功上市,随着这些示范效应的扩散,在2021年,更多人工智能公司将会登陆或准备登陆资本市场。

 

不过,其还表示,“造血”问题仍是它们短期难以摆脱的困境,人工智能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很多企业依然依赖高投入来实现高成长,但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盈利,在商业模式上并不成熟,如果高成长无法持续,即使上市其估值也会大打折扣,现如今,这些AI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让行业和资本看到它们真正地“成熟”。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黑池财经
219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聚焦资本市场,为你轻松解读财报,帮你看清表象背后的商业价值。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