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巨头”遭标普下调评级,市值下跌千亿、存续债券130亿

2021-05-20 11:27:02
债市观察
关注
2021-05-20

“屋漏偏逢连夜雨”,业绩下滑又遭标普下调信用评级,昔日“养猪大王”温氏股份光芒不再。


图片

作者 | 冯伟康

编辑 | 卢泳志

来源 | 债市观察


5月18日,标普将温氏股份(300498.SZ)发行人信用评级由 “BBB”下调至“BBB-”。

 

而就在一个月前,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温氏股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确认该评级为“BBB+”。


降级


关于下调评级的理由,标普认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2020年温氏股份的生猪产量持续下降,今年一、二季度,生猪产量的回复速度也低于预期。

目前,生猪进入下行周期,温氏股份为了恢复产能,还增加了资本支出,这也导致温氏股份相当大的自由经营现金流赤字,标普预计,温氏股份将在2021年投入140亿到160亿元用于生产。

 

由此,标普认为,在2021年可能进一步将温氏股份的杠杆率推升至2.4倍,而此前标普认为较为理想的杠杆率在1倍左右。

 

目前温氏股份存续债券有5只,存续规模为129.97亿元,其主体和相关债项信用等级均为AA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图片


今年3月,温氏股份刚发行了一笔可转换债券“温氏转债”,筹资高达92.97亿元。此外,还有“20温氏01”“19温氏01”“20温氏食品MTN001”“17温氏01”四只债券。

 

温氏股份还存续两只美元债,存续规模为6亿美元。

 

另一方面,近年来温氏股份杠杆水平不断攀升,偿债压力随之逐步加大。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温氏股份流动负债达204.27亿元,相较2020年末增长22%,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95.01亿元,其中以短期借款为主,达77.13亿元。另外,温氏股份非流动负债为218.93亿元,主要为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为148.26亿元。

 

而截至2020年末,温氏股份账上货币资金却只有33.1亿元,相较93.9亿元的短期债务有约60亿元的缺口,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温氏股份总资产为907.26亿元,总负债为423.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65%。

 

受业绩及下调信用评级影响,温氏股份股价也一路震荡下跌,在2019年3月曾升上历史高点36.13元。截至今年5月19日收盘,温氏股份股价为13.82元,市值为880亿元,缩水近千亿。


业绩大跌,痛失“王者”宝座


从业绩表现来看,作为曾经A股“最赚钱猪企”的温氏股份,近年来遭遇增长瓶颈,不仅被同行牧原股份(002714.SZ)反超,还被甩得越来越远。

4月21日,温氏股份发布2020年财报和2021年一季度报,这也成为被下调评级的直接原因。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749.24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归母净利润74.26亿元,同比下降46.83%。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也不尽人意,实现净利润5.44亿元,同比下降逾七成。

 

与牧原股份相比,温氏股份在赚钱能力上相差甚远,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去年实现净利润274.51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9.63亿元。

 

究其原因,2018年8月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不同公司应对能力不同,从而导致了行业格局的变化。

图片

相比同行业者“自繁自养”的模式,温氏股份走“公司+农户”的发展路线,在快速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形成了粗放经营的弊端,温氏股份农场在对非洲猪瘟物理检疫方面的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

 

结果就是在猪瘟压力下,与温氏股份合作的中小养殖散户不愿再承担风险,复产意愿低,导致猪价高企时,温氏股份的生猪供应却跟不上了。

 

2020年,温氏股份商品肉猪销售954.55万头,相比2019年1851.66万头,大跌48%。相较之下,牧原股份2019年和2020年肉猪销售量分别为1025.33万头和1811万头。一进一退之间,牧原股份实现了对温氏股份的反超,市占率从1.88%上升至3.44%,而温氏股份市占率则从3.4%下跌至1.81%。

 

步入2021年一季度,温氏股份生猪养殖规模仍在萎缩,销售生猪209.72万头,较去年同期的225.6万头下降了7.04%。

 

因此,温氏股份受非洲猪瘟影响较大,能繁母猪的淘汰率较高,同时外购仔猪也抬高了养殖成本,经营业绩大受影响,温氏股份的行业地位也从2019年的第一下滑至2020年的第三,次于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002157.SZ)。

 

除非洲猪瘟外,家禽价格的显著下降也是主要拖累因素。2020年,温氏股份销售肉鸡10.51亿只,肉鸭5693万只,毛鸡、毛鸭均价分别同比下降21.79%和32.94%,致使养鸡、养鸭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稳定”之下何时回归?


温氏股份成立于1983年,起家于小农场,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

 

1983年,温北英和儿子温鹏程率领当地的7户8人,共集资8000元,创立簕竹畜牧联营公司。次年,公司更名为簕竹鸡场,以养鸡业务为主,并于1986年创立“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1997年开始涉足养猪业务。

 

农户向温北英赊购鸡苗自养,温北英则提供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成功率,由于效益好,越来越多的农户前来赊购鸡苗。

 

通过这种“公司+农户”模式,簕竹鸡场产值连续翻倍,在1987年实现100万,1988年则上升至235万元。2007年,温氏股份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2008年,“温氏集团”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温氏股份随后还在一路增长。2013年,其上市肉猪突破1000万头。2015年,温氏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广东大华农在创业板上市,市值超过2000亿元,一度成为创业板市值最大的企业。

 

目前,温氏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肉猪、肉鸡、肉鸭、鸡蛋、肉鸽、原奶及乳制品,还有生鲜肉食品、农牧设备和兽药等。

 

最近几年,温氏股份的肉猪类产品收入比例基本维持在60%左右,占据主导地位,肉鸡类产品维持在30%左右,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则不到10%。

 

在抢先上市的2015年,温氏股份稳坐行业“老大”位置,生猪销售量约为牧原股份的10倍,收入也几乎是牧原股份的9倍。

 

而在近一两年,温氏股份逐渐被牧原股份超过,市场份额、利润水平、市值都有所不及。

 

不过,标普在下调评级的同时,也给出了“稳定”的展望,其认为在今后的两年内,生猪产量将会明显提升,平均生产成本也会降低,这将有助于部分抵消生猪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

 

在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温氏股份提到,今年一季度外购仔猪的比例为30%,并于近期暂停,在未来仔猪价格降低、预计不会亏本的情况下,公司也有可能外购仔猪进行补充,分摊产能折旧等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

 

首创证券分析师认为,养猪业务改善效果值得期待。温氏股份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报告期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110万头,其中高效能繁母猪比例提升至80%左右。

同时,温氏股份集中力量做好猪场防疫措施,为夏季非瘟预防做好了充足准备。因此,公司6月份肉猪出栏量有望回归,2021年下半年养猪业务或将受益于量价齐升实现业绩的持续修复。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温氏股份肉猪业务增长乏力,未必证明“公司+农户”模式一定存在问题,可能也与温氏股份战略调整有关,减少肉猪投苗并延长存栏时间、加大留种力度从而导致出栏量和销量的下降。“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更有利于扩张规模。

 

至于公司何时回归行业领先水平,近日温氏股份在回复深交所时称,公司的种猪和肉猪存栏量正逐步增加,但肉猪生产周期较长,从种猪、肉猪存栏量增加到肉猪出栏量恢复到之前正常年份的水平,大概还需要近一年时间。

 

你认为昔日“养猪大王”还能王者归来吗?欢迎在文末留言。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债市观察
411文章
·
0评论
·
98粉丝
债券市场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