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的下一个对手是美团吗?

2021-04-27 17:05:24
达摩财经
关注
2021-04-27

4月24日,哈啰出行在纳斯达克递表,正式赴美上市,计划通过IPO筹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

撰文 | 曾雯

出品|大摩财经


图片


4月24日,哈啰出行在纳斯达克递表,正式赴美上市,计划通过IPO筹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

在此之前,嘀嗒已经第二次赴港上市,滴滴也传出完成16亿美元Pre-IPO融资。共享出行赛道,谁能率先讲出一个好故事?成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两轮的生意比四轮更好吗?


哈啰出行是共享单车大战后仍保持独立运营的“唯一幸存者”。但其入局共享单车不算早,2016年11月才投放第一批车,彼时摩拜和ofo在一线城市激战正酣,后来者哈啰只能从杭州、南京、武汉、长沙、宁波等二线城市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随着ofo倒闭、摩拜被美团收编,共享单车赛道竞争进入下半场,逐渐形成美团、哈啰、青桔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哈啰赴美上市半个月前,嘀嗒在港交所二次递表。因在去年10月首次递表六个月内未完成上市,嘀嗒的第一次IPO闯关失败,招股书失效。

 

一边首次赴港失败,一边积极闯关美股。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两轮的共享出行生意比四轮的更好吗?

 

从业绩上看,2018-2020年,哈啰出行营收分别为21.14亿、48.23亿和60.44亿,期间同比增速为128.2%和25.3%,去年的增速明显放缓。与营收增长同步放缓的还有哈啰的平台交易量,2019年哈啰的平台交易量为55.8亿次,2020年为51.95亿次。哈啰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新冠肺炎的影响,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的城市封锁和交通限制。

 

从收入构成上来看,哈啰出行的业务主要包括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的共享两轮车业务,以及顺风车业务。2018-2020年,哈啰的共享两轮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1亿、45亿和55亿。而顺风车业务在2019年才开始产生营收,2019、2020年分别收入2亿和4.63亿。

 

共享单车曾靠疯狂烧钱,最终烧成了现在三家鼎立的市场格局,但是共享两轮的生意并未到终局。

 

今年4月,北京交通委公布,2021年北京中心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控制在80万辆以内,各企业承诺的投放规模上限分别为:美团40万辆、哈啰21万辆、青桔19万辆。可以预见,在一线城市相继采用公开招投标和动态调整政策的背景下,留给哈啰的增量空间正在被挤压。

 

而且,哈啰成立至今仍未突破盈利难题。2018-2020年,哈啰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15.05亿和11.34亿元,虽然亏损幅度正在逐年收窄,但三年合计亏损48.5亿仍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意味着,哈啰仍然要靠融资输血。2018-2020年融资分别为哈啰带来39.58亿、26.64亿、14.98亿元资金。自2020年开始融资减少后,哈啰的现金流主要来源变成经营现金流。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哈啰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3亿、21.98亿,截至2020年底,哈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22亿。

 

成立五年以来,哈啰累计完成十余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25亿美元。本次IPO前,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为哈啰第一大股东,持股36.3%;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持股10.4%;其后几大股东分别是:GGV、成为、复星、春华以及大湾区基金等知名财务投资人。

 

除了主营两轮车业务之外,哈啰出行入局四轮车赛道也一度赚足眼球。

 

2018年10月,哈啰车服上线,先后接入网约车、顺风车服务,虽然面对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联盟的强敌环伺,但四轮车业务已经成为哈啰的主要营收贡献力量。2020年哈啰所有业务交易总额突破130亿人民币,其中顺风车业务和共享两轮业务分别贡献58.46亿和69.68亿,顺风车成了拉升交易规模的主力。

 

顺风车作为纯共享的出行模式,司机和乘客端补贴较少,行业不会为了刺激需求进行价格战,所以运营成本更低。事实上,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就是最早实现盈利的业务板块。

 

不过,由于平台对顺风车司乘双方的约束性较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监管的重点。而且,虽然顺风车不需要像网约车一样领取运营牌照,但也面临价格管控,让行业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的顺风车服务达到9450万次,总交易额69.68亿元。另一顺风车平台嘀嗒在招股书中表示,去年完成1.46亿次顺风车服务,实现交易总额81亿。由此来看,哈啰的顺风车客单价明显高于嘀嗒。

 

事实上,涨价是去年哈啰出行顺风车交易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顺风车业务的单次价格分别为60.7元、73.7元,增幅达到21.4%。与之相应的是,顺风车业务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32.73%抬升至2020年的52.22%。

 

哈啰此时寻求上市机会不难理解。作为共享出行领域的“第三人”,哈啰在顺风车业务上拼不过滴滴和嘀嗒,在两轮业务上也面临美团和青桔的猛烈攻击。随着营收增速明显放缓和债务压力加大,哈啰的天花板已经愈发明显,急需在窗口期上市变现。

 

来自美团的挑战


共享两轮领域经过一轮轮烧钱,仍未出现绝对的垄断玩家,共享四轮赛道在滴滴之外,也有高德、曹操、哈啰虎视眈眈。一次次的竞争表明,共享出行领域想要“烧出”绝对的龙头,太难。哈啰在共享出行之外,需要开辟新的想象空间。

 

招股书显示,在哈啰出行用户池中,60.5%的助力车新用户、40.2%的顺风车新交易用户、39.9%的顺风车新接单司机、63.2%的电动车新用户来自哈啰单车用户。

 

这意味着,依托高频的单车出行需求,哈啰已经构建起一条相对成熟的用户转化路径。开拓新的业务增长曲线,对哈啰迫在眉睫也顺理成章。

 

自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哈啰出行就上线了多个本地生活新业务,如到店团购、哈啰酒店、哈啰打车等。随后几个月,哈啰又相继上线跑腿业务“哈啰快送”,试水生鲜业务、火车票业务等。

 

本地生活和出行属于强关联业务,共享两轮车具有低客单价、高活跃用户的特点,可以作为流量入口,根据地点定位提供相对低频的本地生活服务。

 

这条路上,本地生活老大美团已经走出一条路。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将自己的基本盘从本地生活和外卖扩展到出行领域。2020年,美团电单车上线,与美团外卖一起,成为带动美团业绩的高频流量入口。

 

由此来看,美团从本地生活跨界进入出行领域,再通过出行领域反哺本地生活领域,已经是一条跑通的商业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共享出行领域的头部企业哈啰出行进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也顺理成章。

 

尽管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已经成为巨无霸,但在三四线增量市场依然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当下巨头竞争的动力所在:依托高频入口去撬动县域级的电商市场。

 

不过,哈啰在出行领域之外的积累并不够深,其向外扩张涉猎的新业务全是巨头的战场,投入成本高,面临的竞争压力大,能否突围成功值得怀疑。

 

哈啰在招股书中直言,竞争对手有比自己更强势的财务、技术、营销,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手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同时提供更低的价格。

 

事实上,本地生活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消费场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巨头的注意。

 

最先看上这个市场是滴滴。滴滴在新一轮Pre-IPO融资中获得16亿美元加持。无论在共享出行领域,还是本地生活领域,滴滴无疑都是哈啰绕不开的强敌。

作为共享出行领域的绝对龙头,滴滴在2020年的社区团购大战中率先参与布局,成为社区团购赛道目前的头部玩家之一。相比同属出行赛道的哈啰,滴滴在本地生活领域布局早、生态足够丰富、产业链更完善、用户粘性更强,在这样的竞争中,哈啰的单车场景可替代性很强,想借此通过高频带低频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已经登录资本市场的快手和一直有IPO消息传出的抖音,也盯上了本地生活的赛道。日活达6亿的抖音,最大的优势是通过一套成熟的基于兴趣的个性化推荐技术,让海量兴趣与海量供给之间精准匹配,并通过其搭建的社交场景来推进基于定位的团购、门票预订等本地生活服务。

 

另一边,日活3亿的快手已经将本地生活作为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来打造,直接在首页导航内上线了“本地生活服务”入口,跳转到的页面根据定位进行个性化推送。

 

由此来看,哈啰选定的第二赛道绝对是一个困难副本,上市不会是哈啰竞争的重点,未来能否打通共享出行和本地生活的“任督二脉”才是关键所在。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达摩财经
323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