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躲在举报信里,给老年痴呆患者下药?

2021-01-27 16:13:17
金角财经
关注
2021-01-27

你的脑子有病,是因为你肚子里的细菌,世界多奇妙。

来源:金角财经(ID:F-jinjiao)

作者:周大锤

图片


1月21日,深夜,北大终身讲席教授饶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出一封震荡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实名举报信。

 

这封举报信里,饶毅剑拔弩张质疑中科院院士裴钢,指出裴钢1999年发表的论文存在学术造假,必须彻查,“ 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信发出后,学术圈腥风血雨,两派人各自站队,互相攻讦,饶毅一连写了四篇稿子,回应裴钢的门生、支持者。

 

你来我往之间,这位教授“随手”把另一件更严重的学术争议事件推到台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主导,绿谷制药研发上市的“九期一”老年痴呆药物。用他的话说,裴钢造假的问题,和耿美玉及其背后的绿谷制药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学术界与药品界的江湖,都开始发现,饶毅之所以此时和裴钢开战,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耿美玉以及他背后的“老年痴呆治疗神药”。

 

这个神药有多神?按照他们说法,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只要吃了这个药,过上6~9个月,症状将明显减轻,甚至还可以写小说发表。

 

这个神药拥有的市场又有多大?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个药上市10天就卖断了货,23天销售额就超过了1.79个亿。

 

看来,中国小说界有救了。


举报信背后的女人

 

两年前,网上突然出现一篇署名饶毅的非正式举报信,罗列出裴钢、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等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

 

这封信引发针对上述学者的质疑以后,饶毅没正面表态,只是轻飘飘回了句:有过草稿,没发出。

 

言下之意,信真是他写的。


图片

涉及裴钢、曹雪涛这两名院士,以及李红良这位长江学者,又出自北大教授饶毅之手,这封举报信很快得到重视,针对相关人员的学术不端调查随后启动。

 

整件事情里,以研究员身份上榜的耿美玉看起来不值一提。就连调查结果,她都处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位置。

 

曹雪涛被取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各一年,李红良被取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各两年。

 

实际上,今年1月21日,饶毅发布举报信的当天,针对耿美玉等人的学术不端调查刚刚有了结果:不存在造假,但耿美玉需要接受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也就是说,不存在学术不端,只不过一些具体操作上有些小失误,比如图片使用不够合规,小小瑕疵,批评教育足矣。

 

回想当年才被举报的时候,耿大研究员在喜庆的新药发布会上声泪俱下,对着媒体痛哭不止,说自己闷头研究22年,觉得无比孤独,“没人理解你”。

 

其实耿美玉也不用太伤心,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她,绿谷制药创始人吕松涛也会是那个例外。

 

当年耿美玉还没成为绿谷制药监事,在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教授引荐下,带着还在实验阶段的药物找上绿谷。


图片


第一次和吕松涛见面,吕松涛就被耿美玉“自信、自豪和兴奋之情深深感染”,当即敲定合作,情真意切地说,“药物的作用机制,我不理解,但我理解你”。

 

这个实验阶段的药物,代号GV-971,是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

 

这是值得写入历史的一面。

 

这一面之后,曾经只有中华灵芝宝作为拳头产品的绿谷,又迎来了第二春,一颗国产原创药的希望之星,就这么在吕松涛的办公室里冉冉升起。


 创造绿谷

 

吕松涛差一点就跳了黄浦江。

 

1996年2月,来自上海巨人集团的代表,敲响了陕西卫生厅药政处长赵斯安的房门,用1.5万元,买来赵处长为中华灵芝宝、灵芝片、灵芝胶囊等5种药的批文开绿灯。

 

没有经过任何临床实验和正规测试,10天时间,批文就这么下来了。

 

那时候,吕松涛和史玉柱搭伙做生意,没想到批文才到手,巨人集团就因为珠海的大厦烂尾陷入危机,据吕松涛回忆,当时只剩下八千八百万的债务、五万元现金、一个药品的销售代理权。

 

巨人摇摇欲坠,分家的时候,吕松涛拿走中华灵芝宝,创立绿谷制药,不到一年,中华灵芝宝的销售额就超过4亿元。

 

保健品要卖得好,不看功效看营销。


图片


绿谷的营销手法简单粗暴,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大量购买广告,把中华灵芝宝包装成抗癌新药,然后自费发行《抗癌周刊》、《东方健康抗癌特刊》等各种刊物,宣传这个药物的抗癌功效。

 

最妙的是,吕松涛雇来一大堆护校毕业的厂工,扮演“专家”、“抗癌勇士”,召开研讨会,走遍全国搞坐堂会诊,开了会议营销先河。

 

成本只有0.5元一克的中华灵芝宝,就这么卖出了和黄金一样的价格,1590一盒,三个疗程吃完,至少2.5万。

 

吕松涛东山再起以后,给了老朋友史玉柱50万,其中5万用于补发工资,15万用于生产,15万作为备用,剩下的15万,全部用于江阴市场脑白金的宣传推广。

 

后来史玉柱说自己的营销手法是跟柳传志学的,但看起来,和吕松涛如出一辙。

 

2001年,抗癌龙头企业绿谷被告上法庭,原告是检察官刘运毅,这位检察官花费20多万给母亲治疗癌症,这些钱里,有6万多都被用来买了绿谷的中华灵芝宝。刘运毅胜诉后,不断有中华灵芝宝的受害者登上媒体发声。

 

反复被曝光丑闻后,中华灵芝宝突然从市面上“消失”——绿谷拿到国药准字批号,中华灵芝宝换了个双灵固本散的新马甲,等风头过去,又重新回到药架上。

 

国际中医药研究会名誉会长,绿谷研究所所长陈金生教授写了篇《双灵固本散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双灵固本散对肝癌细胞抑制率高达93.6%,肺癌抑制率高达100%。


图片

按绿谷给出的说法,这些实验数据是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教授合作实验得出。顺便一提,丁健除了担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所长,还是绿谷制药的董事、副董事长,绿谷研究院院长。

 

嗯,这里有一个点很关键。

 

按照《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规定,药品广告中不得含有利用专家、医生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

 

至于专家给药物写论文,学术的事,怎么能算广告呢?


“神药”

 

2001年7月,国家建立违法药品广告公告制度,双灵固本散,也就是原来的中华灵芝宝,成为违法药品广告公告黑榜的常客。

 

健康时报记者统计过,从新规出台到2006年11月15日,短短五年多时间,双灵固本散累计至少发布违法广告834次,就算在保健品行业里,也是少见的违法大户。


图片

前科劣迹斑斑,也难怪由绿谷研发,号称可以治疗老年痴呆的九期一面世以后,饱受争议。

 

争议主要围绕三个点:学术造假、作用机制不明确,以及未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

 

耿大研究员直接和这种药物有关的论文,在她22年漫长的科研生涯里只有2019年的一篇。饶毅在质疑的时候,提出耿美玉曾撰写过另外12篇同领域对于GV-971的研究,却没有亲自引用这些研究成果,自己否定自己的工作。

 

在那12篇没有引用的论文里,GV-971可以突破血脑屏障作用于大脑,而被质疑造假的这篇论文里,却又作用于肠道菌群。

 

简单来说,所谓的九期一就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造的一种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也就是一种糖。

 

按耿美玉的理论,这种糖起作用的路径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老年痴呆。

 

你的脑子有病,是因为你肚子里的细菌,世界多奇妙。


图片


至于这套机制靠不靠谱,耿美玉又到底有没有学术造假,学术的事,外行人没办法做出判断,倒不妨聊聊临床试验这种没有太高专业门槛的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且没有完全明确,且这种疾病病程时间长,治愈难度大,一直是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九期一上市以前,全球用于老年痴呆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世界各地的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药,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已宣告失败。

 

这些失败者,包括礼来、辉瑞、强生、罗氏、葛兰素史克、默沙东等全球顶尖药企。

 

礼来是距离成功最近的,2016年底,礼来公司的新药Solanezumab通过40周临床试验时被认为有效,但当试验持续至80周,该药物却被证明无效而不得不宣布失败。

 

有前车之鉴,对于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一般行业内会制定两年的三期临床随访周期,好确定药物的有效性。

 

而被包装成国产神药,走快车道有条件上市的九期一,二期临床只有6个月,三期倒长了一点,9个月。


药神来了

 

2019年12月29日,正式上市当天,九期一就铺往了全国25个省、151家专业药房。

 

按照吕松涛的套路,早在上架之前,宣传就已经做到位了,一位神经内科医生回忆,那段时间他接诊的患者中“不时有人来打听九期一这款新药”。

 

可以拯救老年痴呆家庭的新药,可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

 

按照定价,单盒九期一(150mg14粒3板)895元,如果按照药物说明书服用,每月药费约3580元,一年约4万2千多元。

 

对于定价太高,普通人家吃不起的质疑,吕松涛少见地正面回应了一次。他说在美国,一个老年痴呆的护理费用就要每年4万美元,中国也不便宜,每年13万元,这笔钱里超过67%是非直接医疗费用。

 

这么一笔帐算下来,用吃药代替照料费用,还能治好病,多划算,“总体还是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就像《我不是药神》说的,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差点忘了,电影里,假药贩子把买药的人聚集在会议大堂里,用各种科学原理忽悠人的模式,脱胎于现实中药品行业的会议营销。会议营销的创始人就是吕松涛,行业内,统称为“绿谷模式”。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金角财经
405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城市新中产读本,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