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曾踩雷P2P,长安保险连亏三年,正加码车险和责任险

2020-05-11 17:37:19
独角金融
关注
2020-05-11

“五一”节前的4月30日,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保险”)踩着点披露了2019年年报。曾经深陷P2P爆雷旋涡的长安保险2019年仍未扭亏为盈。独角金融(微信号:uni-fin)发现,长安保险信用保证类业务在品尝了踩雷P2P苦果后,已经大幅压缩了与P2P相关的业务规模。


作者:田野

来源:独角金融


“五一”节前的4月30日,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保险”)踩着点披露了2019年年报。曾经深陷P2P爆雷旋涡的长安保险2019年仍未扭亏为盈。独角金融(微信号:uni-fin)发现,长安保险信用保证类业务在品尝了踩雷P2P苦果后,已经大幅压缩了与P2P相关的业务规模。

 

与此同时,虽然长安保险完成了大额增资,偿付能力重新满足监管要求,但是评级机构认为长安保险的新股东带来的外部支持无明显增信作用。

 

1


长安保险在走出P2P的阴影?


保险公司也会踩雷P2P?

 

长安保险是从2015年开始涉足P2P信用保证业务。相对于传统的财险产品,P2P网贷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费率较高,费用成本却较低。

 

这类业务简言之,即一旦借款人违约,保险公司需要首先代替借款人偿还债务,赔款垫付后形成代位追偿资产。在没有违约事件发生的前提下,该类产品收益可观,先后有10余家包括和信贷、存利网、精融汇、融金所等在内的P2P企业与长安保险达成合作。

 

2018年,众多P2P公司陆续爆雷,长安保险也无法避免引火烧身。虽然在2018年四季度,长安保险停止了与多数P2P公司的合作,但此项业务对利润和偿付能力的负面影响却仍在持续,长安保险也不得不自食苦果。

 

在2018年年报中长安保险曾称,公司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年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承保亏损,尤其是信保业务亏损严重。这也是导致2018年偿付能力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涉及这类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并非长安保险一家。据《证券时报》报道,在2017年、2018年涉足P2P业务的保险公司至少有十余家。2018年有超过6家财险公司信保业务出现亏损,其中有险企最高亏损超过3亿元。

 

尽管这些保险公司信保业务不全是与承保P2P相关业务,但是总体来看“随着P2P行业加速出清,该类业务对这些险企的信保业务承保利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险企屡屡踩雷P2P,监管层在2017年、2018年、2019年都曾经出台文件强化保险公司信保业务监管,一些公司甚至被采取监管措施,影响到产品批复、分支机构设立等。

 

长安保险披露的2020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称,“自2019年以来,公司一直在不断加强追偿资产的处置和转让力度,加快资金回流,随着信保业务保险责任的到期,信保业务赔款支出对公司流动性影响已大幅下降,信保业务流动性可控。”

 

据中债资信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长安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承保余额仍有2.35亿元,并将于2021年7月到期。

 

大公资信亦在今年一季度末的评级报告中指出,目前长安保险仍处于经营亏损状态,信用保证保险业务面临一定的赔付和追偿压力。

 

不过,数据也能看出品尝了P2P恶果后的长安保险开始回归正途。从2019年的保费收入结构来看,长安保险大幅降低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占比,转而继续加码传统的车险和责任险。

 

(图片来源:中债资信评级报告)

 

中债资信评级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车险和责任险的占比分别由76.36%和8.79%上升至85.49%和10.96%,信用保证保险则从2018年的2.32%下降至0.05%,同样大幅低于2017年的5.68%。

 

2


三年连亏,增资不增信


此外,据长安保险2019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8.59亿元(含再保分入业务),亏损0.55亿元。

 

虽然长安保险在2019年的业绩较2018年明显改善,但是据独角金融查阅长安保险历年财报发现,过去数年,长安保险的业绩仍以亏损为主,2016年至2018年,长安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为830万元、-1.95亿元和-18.33亿元,尤其是2018年,亏损最为显著。

 

也就是说,自2017年以来,长安保险已连续第三年亏损。

 

就投资收益而言,因增资带动投资规模的增长,长安保险2019年实现财务口径投资收益12,039.6万元,较上年增长510.3%,财务口径投资收益率6.72%,较上年增加8.09%。

 

增资带来的利好还包括长安保险的偿付能力重新满足监管要求。截至2019年12月末,长安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5.64%,较2018年末的-185.9%上升超过370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较2018年要好看得多。2018年12月末,长安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9%,较2017年下降360.6个百分点。

 

长安保险认为,2019年偿付能力的上升主要原因为公司资本金增加至32.5亿元,核心资本、实际资本大幅增加,偿付能力得到恢复。

 

增资实则也与当初的涉P2P信保业务亏损有关。2019年1月,银保监会向长安保险下发监管函,要求长安保险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同时,该公司总公司及分支机构停止接受除车险和责任险以外的新业务,并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在长安保险2019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长安保险甚至提到受信保业务大额现金赔付影响,公司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压力。为此,公司采取了多种方式保障流动性,其中包括增加注册资本金工作缓解流动性压力。

 

直到国厚资产和蚌埠高新合计注资16.3亿元后,2019年11月,银保监会正式解除了因长安保险偿付能力不足而对其采取的包括停止接受部分新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

 

不过,中债资信在2020年一季度末的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长安保险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2.99%和185.98%,偿付能力“处于行业很低水平,若公司追偿款回收不及预期,偿付能力仍有下滑风险”。

 

长安保险成立于2007年11月,初始注册资本36,000万元,2011-2014年,数次增资至16.2亿元。2019年,得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增资之后,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厚资产”)、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蚌埠高新”)参与认购了长安保险股份,长安保险的总注册资本变更为32.5亿元。国厚资产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31.68%,蚌埠高新为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8.45%。

 

增资完成后,长安保险的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从2018年四季度末的D类上升为2019年三季度的C。只是,从主体信用评级来看,此次增资并未给长安保险带来信用评级的改善。

 

今年一季度末,中债资信仍维持长安保险A-的主体信用评级,与增资前无异。中债资信认为,国厚资产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李厚文,蚌埠高新实际控制人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外部支持无明显增信作用。

 

好在,长安保险如今业务结构终于更趋稳健,在努力走出P2P踩雷阴影。对于长安保险及其与P2P相关的业务情况,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参与交流。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独角金融
1151文章
·
0评论
·
98粉丝
致力于涵盖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互联网金融等大金融领域的报道,以独家视角观察金融,拆解市场,穿透迷雾。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