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美金驰援潘石屹,巨鳄黑石潜行中国12年

2020-03-18 21:55:40
野马财经
关注
2020-03-18

苏世民又一次对他的中国朋友伸出援手。


作者 | 蔡真 缪凌云

来源 | 野马财经

 

苏世民又一次对他的中国朋友伸出援手。


跑路最终章?


“潘石屹跑不跑?”这个被讨论数年的问题,似乎在接近最终答案。

 

3月11日下午,SOHO中国发出公告,称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是否导致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作的全面要约尚未确定,且并未与任何一方订立实施潜在交易的正式协议。

 

此前,关于黑石集团正与SOHO中国就后者私有化进行谈判的消息不胫而走。据媒体报道,这笔交易价值40亿美元,报价为6港元/股,黑石或将接管SOHO中国合计约47亿美元的债务。3月10日午间,SOHO中国发布短暂停牌公告,截至停牌时,SOHO中国涨幅达到39.26%,报4.15港元/股。

 

2013年至2018年,SOHO中国的营收分别为142.6亿元、60.98亿元、9.95亿元、15.77亿元和19.63亿元、17.21亿元。这离潘石屹2012年曾放言的“五年后,租金年收入将超过40亿元”的目标相差甚远,他的写字楼生意愈发难做。

 

2019年10月,SOHO中国宣布以7.61亿元的价格出售位于北京的2583个地下停车位;没过多久,有媒体爆出SOHO中国考虑以80亿美元出售中国的办公大楼权益,SOHO中国公告称对传闻“不知悉”。去年11月,潘石屹现身回应:“老是说我跑了跑了,这都是谣言,跑不了的。SOHO中国是上市公司,要以公告为准。”这是他对传闻为数不多的正面回应。

 

有意思的是,作为传闻买方的黑石集团,其联合创始人苏世民今年1月在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买入机会变少了,因为市场和资产已经变得如此昂贵。

 

俗语有云:“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 嫌贵的买家往往不会放过抄底的机会。


抄底专家,中国人的老朋友


黑石集团创办于1985年,业务领域涉及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等,素有“PE之王”之称。

 

2007年,黑石斥资2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金融危机之下人们对这笔交易褒贬不一。黑石通过管理改善了希尔顿的经营和盈利状况,在2013年将其送上纽交所。2014年之后,黑石逐步清仓希尔顿股票,获取140亿美元左右的利润,成为私募股权史上回报最丰厚的一笔投资。

 

这一次精准的“抄底”,是苏世民最得意的资本运作作品。

 

收购希尔顿酒店的第二年,黑石来到中国。创建了面向中国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机构——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随后买下上海长寿路上“调频壹”广场项目,正式进军中国商业地产。

 

潘石屹是苏世民在中国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2012年,黑石与SOHO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盈石搜候(上海)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2018年,前SOHO中国总裁阎岩加入黑石集团亚洲房地产部,出任董事总经理一职。

 

私有化的交易或许两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苏世民厌恶风险,在一次圆桌会议中,苏世民对“中国巴菲特”郭广昌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三个字——不亏钱。进入中国后,苏世民用几笔交易将“抄底”的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3年,黑石以4亿美元的价格取得了当时经营不善、几度易主的印力集团(原深国投商置集团)。在黑石加持下,印力集团得以迅速扭转颓势,转亏为盈的同时大规模扩张。2016年8月,万科联合招商银行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了商业地产企业印力集团96.55%股权,对价128.7亿元人民币。

 

当中国朋友需要用钱,苏世民可以雪中送炭;当他们需要扩张,苏世民也乐于为他们锦上添花。

 

2007年9月,恒大为了赴港上市融资,将持有的御景半岛项目的全资子公司雅立集团40%的股权转让美林。2010年9月,美林将包括这部分股权在内的项目打包出售给黑石。

 

2012年1月,黑石将广州的御景半岛项目40%的股权转让给恒大,套现12.6亿港元,这也是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地区地产投资的撤出,曾在地产市场掀起不小的涟漪。

 

一些东西兜兜转转又回到苏世民手里,他由此见证了几位中国朋友的余晖。

 

2016年3月,AB斥65亿美元从黑石手中收购了一个酒店信托;2016年底,AB又花5亿美元从黑石处买下荷兰办公楼资产包;2017年3月,安邦23亿美元收购了黑石日本房地产资产包,此时距离吴先生被警方拘留还有三个月。

 

还是2016年,一位中国朋友花26.15亿港元从黑石手中购得泰升集团66%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后将其更名“香港国际建投”;同年10月,这位朋友又用65亿美元买下黑石手中希尔顿集团25%的股份,此时距离它的流动性危机爆发还剩一年。

 

苏世民不动声色,在2019年3月又把香港国际建投的股份接了回来,即便该公司值钱的资产所剩无几,苏世民依旧给出70亿港元的高价。同年8月,黑石出价争取收购AB旗下日本地产资产的消息传出。

 

所谓老江湖,大抵就是可以为你撑起面子,也可以为你兜住里子。

 

外资跑步加仓商业地产


黑石在中国的商业地产之路并不孤独。近两年,许多国内房企高喊“活下去”,纷纷收缩战线,以黑石、凯德等为代表的外资却频频出手。在北京和上海的商业地产市场,他们尤其活跃。

 

有报告显示,2018年外资机构参与北京大宗物业收购金额达到了169亿元,占北京大宗物业总成交的三成,而在2017年,这一比例仅为2%,当年外资机构收购北京大宗物业的成交金额仅为9亿元。

 

据光大证券报告,2018年上海大宗物业市场成交总额1178亿元,其中外资占投资总额约54%,相较2017年占比31%大幅上升23个百分点。

 

商业地产咨询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团的数据表明,2018年外资在商业地产上的投资激增62%,达到780亿元人民币(约合91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黑石集团便是最大买家之一。

 

2018年6月,黑石宣布旗下一支亚洲“伺机型”房地产基金筹集了71亿美元。“由于亚洲地区都市化程度攀升及收入水准上扬,特别是中国及印度,激励投资者对购物中心、仓储、及其他房地产资产的投资意愿。”

 

进军中国12年,黑石集团频频出手,囊括写字楼、购物中心及商办综合体等,除前述之外,还涉及以下项目,总金额超300亿元:

 

2010年,与香港房地产开发商鹰君集团联合出资7.34亿元开发大连朗豪酒店;

 

2012年,与中国台湾顶新集团联手买下了位于上海华敏帝豪大厦5层~33层;

 

2013年,以1.28亿美元认购方兴地产子公司49%的权益,联手开发宁波一个综合商业地产项目;

 

2013年,以4亿美元收购SCP深圳购物中心公司40%股份;

 

2017年,拿下新加坡丰树集团旗下上海怡丰城,后更名“维璟广场”;

 

2019年,以4.8亿美元收购美国商业地产运营商亚洲分公司Taubman Asia Malls 50%的股份,此次交易涉及中国两处商业地产——西安和郑州的熙地港购物中心;

 

2019年,有报道称黑石正在就收购上海长泰广场进行谈判,交易价格或超过15亿美元。

 

去年,黑石集团的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了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房地产业务管理规模为1282亿美元,已经把另一大收入支柱私募股权甩得越来越远。

 

在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另一位巨鳄李嘉诚的不断撤退引起诸多议论,比他小18岁的苏世民却在不经意间构筑起庞大的资产版图,两位世界级投资大师的不同选择,值得玩味。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野马财经
2828文章
·
0评论
·
106粉丝
野马财经——穿透资本迷雾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