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9.5亿!山西再添“超级充电宝”,剑指万亿产业链

2025-11-17 18:21:03
三晋财经汇
关注
2025-11-17

密集签约三大项目

作者:三晋财经汇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成功签约三大储能项目,总投资额达19.5亿元,总建设规模达900MW/1.8GWh。

三大项目不仅能为当地县域经济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成为山西储能产业加速推进的生动注脚。

01

三大项目密集落地

11月13日,长子县人民政府与江苏恒迈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举行恒迈晟300MW/600MWh储能项目签约仪式。

该项目选址于长子县大堡头镇呈子岗村,总投资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期年平均发电量约168300MWh,年营业收入约1.8亿元,年上缴利税约1600万元。

而就在两天前,长子县还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控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约了两大新型储能项目。

其中,海博思创500MW/1000MWh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选址于大堡头镇,总投资8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1.5亿元,年上缴利税约1000万元。

华控电力长治大堡头100MW/200MWh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4500万元,年上缴利税约450万元。

短短三日,三大储能项目密集落子,呈现出"规模大、主体多元、定位清晰"的特征。

从项目体量看,三大项目总投资额达19.5亿元,总储能规模达900MW/1.8GWh。

从投资主体看,形成 “省内+省外”“国企+民企”的多元格局,既包括北京海博思创这样的全国储能行业上市企业,也有山西华控新能源等本土国企,还有江苏恒迈晟等省外优质企业参与。

从收益预期看,三大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营收合计可达3.75亿元,年上缴利税超3000万元,为县域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02

山西储能布局加速

长子县的储能项目集中签约,是山西省系统性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能源转型的风向标,山西在新能源与储能产业领域的布局成效显著。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通常储能主要指电力储能,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储存电能并按需释放,也被生动的称为“超级充电宝”。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激增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跃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超两千亿元,撬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万亿元。

聚焦到山西本土上,2024年山西新能源装机达6189.4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比重达50.37%,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也创下19.86%的历史新高,绿电外送交易电量保持全国第一。

新能源装机增长催生了巨大储能需求,山西储能产业也在全面加速。

2022年,《山西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规划3年后新型储能容量达60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5年5月,《山西省能源局关于加强2025年新型储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对新型储能项目库进行调整。新增入库119个项目,总容量高达2400万千瓦,同时调整出库89个项目、总容量1566.576万千瓦,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作为中国的能源重镇,山西的转型路径具有代表意义。随着长子县等地的储能项目陆续落地,为山西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几年,随着这些“超级充电宝”陆续投入使用,山西的能源含“绿”量将不断提升。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三晋财经汇
80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