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惊现神坑公司,涉嫌财务造假或被强制退市!
上市前业绩亮眼,上市后迅速变脸!
文|翠鸟资本
登陆科创板未满三年,苏州的清越科技(688496.SH)就给投资者“拉了个大的”。
10月31日,清越科技发布公告,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公司表示,若后续经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投资者懵了,市场反应迅速而激烈。11月3日,清越科技股价迎来20%跌停,随后公司股价在6-7元左右波动,比起今年8月的股价高点,已经下跌近40%。
如今,不但这些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不少大股东也遭到背刺。据三季报显示,清越科技新进了四大股东,三大股东加仓,若这些股东一直持股未动,几乎均处于亏损状态。
业绩变脸,上市即巅峰?
清越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提供物联网终端显示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于2022年12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清越科技主营电子纸模组、硅基OLED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以PMOLED技术起步,逐步形成了以PMOLED、电子纸模组与硅基OLED微显示器三大业务为主的产品架构。
上市前,2019-2022年,公司营收从4.36亿元增至10.44亿元,归母净利润保持在0.46亿-0.59亿元区间。上市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4亿元,同比大增50.4%,归母净利润5570.6万元。
令人错愕的是,清越科技业绩变脸来的如此之快。上市后的第一年,2023年营业收入降至6.61亿元,同比下降36.69%,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约1.18亿元。


在全球显示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清越科技的毛利率持续承压。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24.34%和2022年的18.35%,骤降至2023年的3%,2024年虽回暖至8.7%,但远未恢复至以往水平。
为应对困局,清越科技试图通过开源节流两种方式提振业绩,一方面拓展市场并加大新客户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期间费用支出。
然而,从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情况看,这些措施效果有限。
2024年公司营收虽回升至7.53亿元,净利润仍亏损0.69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76亿元,同比再降13.64%,净亏损0.43亿元,显示公司仍未能摆脱亏损困境。

在财报中,清越科技将持续亏损归因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进而导致公司面临产品销售价格下滑、存货计提损失提高等问题”。
合规堪忧,多个问题暴露
其实,清越科技“不老实”的问题早有预兆。
今年8月,清越科技曾披露收到江苏证监局下达的警示函,其中提及,公司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违规、CTP+OLED产品贸易类业务财务核算不规范、关联交易未披露等多项问题。
警示函显示,2023年,清越科技多次将募集资金转至一般结算账户购买银行理财;2023年第三季度新增的贸易类业务应按净额法确认收入,但公司却按照总额法确认营业收入并在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披露,直至2024年7月才更正;同时,2023年与实控人近亲属控制的关联企业发生363万元工程款交易也未在当年半年报中披露。
清越科技的财务问题甚至还延伸到了税务领域。公司的独立董事耿建新曾对清越科技2023年报持部分保留意见。
相关信息显示,2023年2月,清越科技全资子公司义乌清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收到金华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的《税务事项通知书》。
后经自查,系相关出口退税文件与规定存在差异,涉及税款约4442万元。这一巨额税务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财务合规性的担忧。
从明星企业到神坑公司,清越科技割韭菜的镰刀落得未免太快。随着清越科技被立案,投资者维权索赔也已拉开序幕。
近期有平台维权律师指出,若投资者在上市后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前买入该股票,并在2025年10月31日收盘时仍持有即可报名维权索赔。
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

翠鸟资本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