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机器人企业“把总部落在这儿”:首程控股以“产业园区+消费场景”双线奔赴,锚定下一代生产力
头部机器人企业“把总部落在这儿”:首程控股以“产业园区+消费场景”双线奔赴,锚定下一代生产力
在“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加速兑现的当口,机器人企业的选址不再只是办公空间的选择,而是对一座园区产业生态的“投票”。因时机器人北京总部乔迁至首钢冬奥广场(首程融石联合运营),叠加融石广场与「陶朱新造局」机器人科技体验店相继开业,首程控股(0697.HK)正在以“产业空间承载+消费场景转化”的双轮驱动,把“被仰望的技术”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并用可复用的方法论,吸引更多行业龙头在此“安家落户”。
一、总部落地≠租赁行为,而是对生态的认可
1. 产业集聚的新高地:首钢冬奥广场总规模近3.7万㎡,围绕具身智能、运动控制、传感系统、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打造“测试场地—共性技术平台—应用场景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因时机器人北京总部约7000㎡新空间启用,配置创新实验室、展厅与多功能会议区,显示其对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带和园区生态的长期投入与信心。
2. 龙头入驻的信号意义:对机器人企业而言,总部迁入往往意味着研发—采购—试验—迭代—交付的端到端效率提升。对园区运营者而言,它是“招商→产业耦合→产出指标”的闭环验证:技术路线上能看见协同,供应链上能找到伙伴,场景端能快速试运行并收集反馈。
“把总部落在这里”,本质是对首程“产业+资本+场景”一体化能力的认可,也是首程与头部企业双向奔赴的现实注脚。
二、首程方法论:产业空间承载×资本与场景加速
空间即服务(Space-as-a-Service):首程融石以“资产运营+产业赋能”为核心,形成“研究规划—载体改造—运营导入—场景共建”的成体系打法。冬奥广场与周边会展/赛事资源(冬奥遗产、园区活动、专题展陈)叠加,构成“研发→展示→订单”的低成本链路。
资本与生态协同:依托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及旗下产业基金,首程已深度布局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等核心企业,打通核心零部件—整机平台—控制与模型—应用场景的纵深体系。企业落地园区后,即可快速对接测试场地、开发者生态与C端触达通道,实现投资—落地—复用的飞轮。
会展经济带来的外溢效应:在服贸会与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期间,首程以“冠军之路”展陈与园区交通/停车/摆渡等运营保障,逐步形成“展—店—单”闭环:展会拉新、门店转化、场景复购,把一次性事件流量转变为长期经营的商流与人流资产。
三、从产业到消费:融石广场&「陶朱新造局」打通机器人“最后一公里”
1.机器人友好型商业体:融石广场(总建面约2.8万㎡)以工业遗存焕新为底座,首店经济与文化展演并行,构建“可看、可逛、可交易”的三维空间,为新技术提供稳定的人群与场景。
2.C端转化的前哨站:全国首家「陶朱新造局」机器人科技体验店在融石广场开业,同步布局首都机场T3、成都春熙路等高频场景。门店集中展示200+款产品,覆盖家庭陪伴、教育科创、医疗康养、运动娱乐、智能穿戴等,提供“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的一体化体验,显著缩短消费者从兴趣到购买的决策链路。
零售网络的规模化计划:未来一年,首程计划在全国核心城市逐步开设约20家体验店,门店×直播间联动,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即时成交—售后服务”闭环,让人形与智能机器人更快、更稳地进入千家万户。
四、运营数据与资产活化:从“空间焕新”到“现金流焕活”
1.园区侧:冬奥广场面向机器人产业提供研发—测试—应用—展示全链条配套;服贸会期间“小钢电”循环摆渡、园区停车与充电等运营保障,持续提升访问效率与体验感,助力展会转化与企业签约。
2.商业侧:国庆期间,首钢园成为京城热门文旅地标,融石广场开业带动人气与消费,叠加“机器人巡游/展演”“音乐会”“亲子嘉年华”等IP活动,形成“文化引流—科技转化—消费兑现”的经营路径。
3.财务侧逻辑:文化与科技场景的持续导入,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客流与复合坪效;机器人品类具备高客单与复购服务属性(安装调试、保养升级、内容订阅等),为“资产运营+资产融通”提供更具韧性的现金流注入。
五、展望:用可复制的产业—场景闭环,做“下一代生产力”的长期主义者
首程的核心不止是“招商”与“开店”,而是以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为支点,叠加资本协同与消费场景,形成可复制的城市级机器人生态运营范式:
把研发留在园区:共性平台与测试场景降低试错成本;把品牌做在场景:会展/赛事/商业体提供持续曝光与转化;把订单转化为资产:以稳定客流与服务收入焕活资产价值;把经验变成样板:从首钢园出发,复制到更多城市与园区。
当越来越多机器人企业选择在这里“安家”,当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在这里“第一次把机器人带回家”,首程控股正在用看得见的产业成果与真实的消费数据,兑现“产业+资本+场景”的承诺。
总部入驻,是企业对生态的投票;门店开业,是技术走向大众的通道。首程控股将与机器人行业伙伴双线奔赴:在产业端,以更有温度的园区生态助推技术迭代;在消费端,以更有内容的场景网络加速规模普及。下一代生产力,正从这里出发,走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周口网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