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3亿造芯片,“火腿第一股”还能折腾多久?
与其跨界造芯,不如靠主业拥抱年轻人。
撰文|H.H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不服输的金字火腿,又开始大幅度跨界了。
前不久金字火腿发布官方公告表示将会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切入半导体行业,尽管消息一出金字火腿的股价立刻迎来大涨,然而仍然有不少人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毕竟过去几年受主业增长乏力的困扰,金字火腿已经多次进入和自身业务毫不相干的赛道,时至今日仍未看到真正能改善经营状况的第二增长曲线。结合此前所披露的半年报,金字火腿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再次出现双双下滑。
那么,作为已经经营多年的老字号品牌,若跨界造芯无力回天,未来还能靠什么从根本上扭转颓势呢?
“火腿第一股”,主业乏力
浙江有三宝,西湖龙井、绍兴黄酒和金华火腿。其中金华火腿作为老字号品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之中,主要进行生产和销售金华火腿的品牌就是被称为“火腿第一股”的金字火腿。公开资料显示,金字火腿成立于1994年,旗下产品覆盖包括火腿、腊肉和香肠等产品,2008年建成了国内唯一的中式火腿主题博览馆,2010年底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彼时金字火腿的发展仍然处在上升阶段,对很多普通消费者而言途径浙江金华等地,火腿也是必带的当地特产之一。2020年金字火腿的营收和净利润达到巅峰时刻,公司总营收为7.1亿,同比增长152.32%;归母净利润为5930.14万,同比增长76.78%,专注于肉制品市场的金字火腿可谓风光无限。
不曾想,随着品牌的持续发展,再加上猪肉价格等多方面的影响,金字火腿的营收表现逐渐开始乏力。
过往财报显示,2021~2024年金字火腿的营收分别为5.06亿、4.45亿、3.14亿和3.4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3亿、0.49亿、0.4亿和0.62亿,除2024年之外,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今年上半年金字火腿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1.7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14.73%,不足2300万的净利润也下滑了25.11%。对于营收下滑,公司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到了行业需求变化的影响。
图源:金字火腿财报
客观来说,金字火腿并没有说谎。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肉制品行业规模为2.12万亿,相较于2023年几乎原地踏步,整个行业增长相当缓慢自然也拖累了火腿这一细分品类,2025年上半年金字火腿的火腿业务营收只有1.55亿,同比下滑10.15%。
大环境的影响只是其一,火腿这一细分品类作为逢年过节时期走亲访友的“利器”,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事实上除了金华火腿以外,国内知名火腿产地还包括云南宣威、江苏如皋、贵州威宁等多个地方,由于各自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无一不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如此背景下,近年来随着电商渠道的助推,火腿这一食材可以随时走进千家万户。金字火腿虽然也是其中的知名品牌之一,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41.09%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30.1%。
主业增长明显乏力,为了积极自救,金字火腿开始频频跨界。就在最近,或许是看到了整个芯片行业的热度持续高涨,金字火腿直接把一只脚跨进了半导体赛道,试图赶上这波热潮。
跨界造芯,追热点还是真转型?
9月22日晚间,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看好AI产业的趋势,拟以不超过3亿元的金额取得中晟微电子不超过20%的股权,本次交易将会通过两轮进行。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次日金字火腿股价开盘涨停,市值增长近10亿元。
据了解,中晟微电子曾在2024和2025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的榜单,尽管时至今日仍未实现盈利,对金字火腿而言似乎仍然相当看好该公司的发展潜力。不过金字火腿也并非进行“梭哈”性的投资,而是将金额分成两轮且带有相应的条件,试图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点。
无独有偶,打造了爆款单品“六个核桃”的养元饮品也曾在今年4月豪掷16亿获得长江存储0.99%的股权。同样试图跨界进入半导体赛道。似乎这些主业乏力的食品企业,都把半导体作为了自身的救命稻草。
那么,作为一家以火腿等食品为主业的品牌,金字火腿如此大幅度的跨界造芯片,究竟是要认真寻求转型路线还是只为了追热点讲出下一个资本故事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金字火腿的过往动作来判断。事实上,过去多年以来金字火腿的跨界动作可谓从不间断。
2013年金字火腿斥资8775万收购浙江创逸投资有限公司67.5%的股权,强势介入稀土赛道;2014年成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进入小额贷款领域;2015年通过增资参股的方式进入互联网电商行业;2016到2017年金字火腿又做起了新能源汽车租赁和医疗健康的生意;2019年,随着植物肉概念在国内的爆火,金字火腿合作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植物肉产品;不仅如此,2023年底金字火腿还以4.01亿的价格认购了银盾云科技12.28%的股权,试图布局算力行业。
只不过和每次跨界的大手笔不同,金字火腿的疯狂投资并未带来多少实际回报,反而还拖累了公司自身的业绩表现。例如2018年金字火腿曾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净亏损,净利润-843万,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此前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亏损影响。
除了每次跨界大多以失败告终之外,金字火腿还深陷减持和多次易主的风波。早在2013年创始人施延军兄弟就开始减持股份;2021年施延军退位,20.3%的股权一次性卖给任贵龙,后者成为金字火腿的新任掌门人;2023年,金字火腿的实际控制人又变成了郑庆昇。
从接连跨界、每次股价大涨后只留下一地鸡毛,到后来公司实际控制人频繁更换,两个长期被外界所诟病的关键点基本能够推断出金字火腿此次跨界到半导体行业,大概率也只是通过蹭热点的方式推高股价。毕竟这种方式所带来的好处更能立竿见影,而非通过长时间的投入和研发来实现增长。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过频繁跨界来发展副业实际上很容易会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稀释,到最后除了跨界所必须的高投入外,主业可能也会被逐渐边缘化。
还能靠什么焕发第二春?
除了频繁大幅度跨界,金字火腿曾在自己最擅长的食品领域试水预制菜。
2022年开始金字火腿进入预制菜行业,2023年底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司官方表示,将会围绕火腿这一品类进行预制菜的研发和拓展。
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预制菜更有利于标准化生产,金字火腿的成熟产业链自然也是其优势所在。据了解,截止到目前金字火腿已经有6款预制菜产品,未来还会不断在此领域进行研发投入。
客观来说,金字火腿选择预制菜赛道的确有别于此前的大幅度跨界,况且即便有西贝风波的影响,国内预制菜市场仍然处在快速增长通道。
据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为4850亿,同比增长33.8%,预计到2026年将会达到7490亿元。
图源:艾媒咨询
换个角度来看,随着国人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国内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已经逐步增长到了2022年的9.1公斤,只不过这一数据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美国为16.1公斤、预制菜渗透率遥遥领先的日本更是高达23.2公斤。
不可否认,由于前不久西贝预制菜风波的出现再加上此前梅菜扣肉等事件的发生,部分消费者仍然“谈预制菜色变”。然而从产业的角度来出发,预制菜几乎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只需将来在界定标准和知情权等多个方面做好保障。
作为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金字火腿切入预制菜赛道本身并没有问题,只不过在有了相应的产品后,如何让目标消费群体更愿意为之买单实际上更加重要。
消费市场有句老话叫做“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对应到金字火腿这个老字号品牌同样如此。2024年底金字火腿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包括金腿小饼、火腿零食、火腿冰淇淋等多个全新系列,总裁周国华也在现场表示要全力推进火腿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日常化。
不仅如此,金字火腿还赶在国庆节前夕于金华古子城饼街开了线下打卡门店,除了常见的火腿产品外,还包括现烤的金腿小饼和火腿冰淇淋等新品。在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已经有消费者前往打卡、晒照片。
正如茅台做月饼和冰淇淋等新品一样,金字火腿也在试图通过年轻化策略改变普通消费者对火腿只能逢年过节购买的刻板印象,优势在于由火腿所衍生出来的新品更容易贴合年轻人口味和习惯。例如火腿添加量在10%以上的饼干系列,上市之后便频频售罄。
对金字火腿而言,或许只有在发力预制菜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新品,才能帮助自身扭转颓势,而非盲目跨界。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