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2025年半年报:全链赋能行稳致远 聚焦增长蓄力未来
中国食品2025年半年报:全链赋能行稳致远 聚焦增长蓄力未来
近日,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食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中期成绩单。
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78亿元,同比增长8.3%;毛利率提升至38.1%,较去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调整后EBIT(息税前利润)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6.9%。
这一系列优于市场预期的核心财务数据,不仅源于其核心板块业务的强势增长与新品创新迭代,更成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展在中所提出的“守正创新”发展理念的有力印证。尤其是在公司的“十四五”规划接近收官之际,这一理念将继续指引公司稳步向“成为世界一流的食品饮料集团”迈进。
一、产品、营销创新与渠道深耕,市场表现强劲
2025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展现出强劲动力,汽水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9.4%,其中无糖汽水品类增速高达15.2%,继续扮演增长引擎的角色,果汁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酷儿”品牌重新上市焕活,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4%;功能饮料品类也表现惊艳,同比劲增35.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瓶装水板块的悦活品牌焕新升级,聚焦天然苏打水饮用场景,借助北京马拉松赛事打响体育营销第一枪。
这份出色的产品成绩单背后,是中国食品的精准营销创新与深度渠道变革。
中国食品持续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
中国食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传统快消企业如何通过全链条进化实现高质量增长,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1)在营销端,中国食品利用数字化平台与工具,精准触达消费者。
中粮可口可乐携手可口可乐品牌引入全球IP“Foodmark”,联合大众点评平台成功打造“可口可乐烧烤节”,通过线上套餐、门店推广与品牌露出,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赋能;
可口可乐品牌旗下雪碧则签约重磅“檀健次”为代言人,结合“辣食”场景与夏日主题进行营销推广,并借助“校园歌手大赛”等事件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更值得一提的是,AI数字人直播等创新形式也被中粮可口可乐投入实战应用。例如,四川厂基于多模态AI技术打造的数字人主播“川小可”,能高效、准确地回应观众关于产品、促销的复杂咨询,实测中关键信息识别准确率超95%,极大提升了互动效率和营销转化。
2)在渠道端,重构企业与客户、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面向B端,中粮可口可乐自主研发的“可乐Go”一体化服务平台已成为核心抓手。据了解,该平台并联客户端、业务端与合作伙伴端,实现了业务全链路的数字化在线合作。截至2024年底,“可乐Go”已覆盖210万家终端客户,通过该系统下单的交易金额突破300亿元。
面向C端,公司则通过“快乐会”会员体系等私域运营方式,定制线上专属包装。截至目前,“快乐会”平台粉丝数量已突破5300万大关,在“乐送到家”项目的试点城市也实现了近9000单的佳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粮可口可乐通过“多码合一”等策略打通了线上线下、B2C与D2C(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壁垒,实现了数据融合与营销精准度的飞跃。据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直营零售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50.1%,同比增加7.7个百分点;餐饮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2%。
这一切都标志着中粮可口可乐已从传统的、依赖人力的分销模式,成功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的全域精准营销与渠道管理新模式。
3) 智能生产与供应链协同,夯实效率与质量基石
卓越的市场表现离不开高效、灵活、稳定的运营体系作为支撑。中粮可口可乐的数字化转型已深入生产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构筑起坚实的效率与质量堡垒。
在生产端,中粮可口可乐的智能生产线建设成果显著,位于四川的全球最快易拉罐饮料线成为其典范之作。
据了解,这条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能26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也是全球可口可乐系统中唯一能同时实现多种不同包装规格自动化生产的高速线,它通过智能化升级与先进检测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卓越的运营效能。而这只是公司持续推进生产智能化,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的一个缩影,更大的蓝图正在绘制。
据悉,总投资10亿元的中粮可口可乐首家数智化工厂在陕西西安已进入投产倒计时。该厂深度融合数字化与智能管理,拥有7条饮料生产线和1条糖浆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量超112.9万吨,将成为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产能支点。
更为关键的是,数字化也赋予了供应链智能高效的预测与响应能力。
例如,供应链管理核心模块的建议订单系统以图嵌入模型为核心引擎,全面整合历史销量、天气、客流等多元数据,能为终端门店生成定制化的智能补货建议,有效破解了订单预测难题。
同时,在仓储环节,WMS仓储管理系统的部署也极大地优化了库存管理。据悉,2024年,中国食品整体总仓库位动态利用率从86%提升至90%,存货周转率显著提高,既保障了产品新鲜度,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而在物流方面,集团在19个省级行政区域推行联合物流,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和提高回头车使用率,降低了物流费用,同时减少了碳排放和固定成本。
综上所述,中粮可口可乐对数字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搭建,覆盖了从生产计划、质量控制、仓储物流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智能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效能与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
三、多轮驱动、组织进化,构建数智企业未来竞争力
中国食品的数字化转型,之所以能高效推进并持续产出成果,其根本在于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组织与战略进化。公司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企业基因的重塑。
中国食品在“守正”方面坚持以业务为根本,持续聚焦销量与收入双提升,不断强化市场执行与系统化管理,为数字化实践筑牢根基;在“创新”层面则以数字化为核心突破口,全面驱动发展动能升级。
以此为指引,中国食品在战略上确立了“AI赋能业务创新”的转型方针,制定了系统化的“六大核心策略+九大要素”数字化战略框架,聚焦于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决策三大关键领域。
这一顶层设计避免了“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常见陷阱,确保了每一分投入都紧密围绕业务价值展开。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公司采取了务实而高效的“双轨策略”:一方面循序渐进地对现有系统进行数字化更新,另一方面果断搭建面向未来的新数字化平台。
线上渠道销售平台“悦享会”通过混包产品营销和D2C渠道拓展,推动B端与C端协同发展,实现销售收入及销量双增长,会员总数超过5600万。
而专注于智能零售和无人零售领域的“中粮智尚”则坚持深化区域布局,设备规模已突破11万台,稳居自动售货机行业首位,借助自主研发的“蓝京灵”数字运营平台,实现了从智能选址、商品洞察、选品决策到精准营销的全链路数字化运营,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350个城市,直营销售收入对比去年同期增长 45%。
把一家传统快消品公司打造成有科技内涵的公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把顶层设计与多点创新结合起来。中国食品不仅在传统核心品类上持续优化,还积极拓展新产品组合与新兴消费场景,并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到经营的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成功构建了“传统业务重塑”与“新增长极创新”并行的双轮驱动格局。其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财报上的稳健增长,也指向了面向未来市场的可持续竞争力,更为传统快消企业如何在新时期行稳致远、蓄力未来,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扩展的进化范式。
来源/周口网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