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经销商流失,海天味业冲击港股IPO能否破局?
海天味业或将开创调味品行业A+H两地上市的先河
来源/快消前瞻
登陆A股10年后,“酱油茅”海天味业又有了新动作。
2025年1月13日,海天味业(603288.SH)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在"双标门"余震未消、新消费浪潮席卷的当下,海天味业此次冲击IPO能否在港股市场讲出新故事?
业绩波动,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据了解,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可溯源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开始鼎盛的佛山酱园,也是首批中华老字号。
目前,海天味业旗下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其中酱油、蚝油市占率均为全国第一。此外,还生产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等多种产品,共计1300余产品规格。
自2014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以来,海天味业公司发展迅速,市值曾一度突破7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企业,并被冠以“酱油茅”的美誉。
尽管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成就,但海天味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国内市场的变化和舆论风波的突袭,截至2025年2月19日,海天味业的市值已跌落至2277亿元左右。
截图自雪球
事实上,早在2021年,海天味业就已经显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水平,营收约为250亿元,同比增长9.71%。
截图自海天味业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海天味业经营状况更加趋缓,营业收入256.10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再次放缓;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98亿元,同比减少7.09%。这也是海天味业自上市以来净利润出现的首次下滑。
截图自海天味业2022年年度报告
对于该情况,海天味业在财报中解释称,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公司经营成本周期也在延续,同时2022年受到的舆情事件对于公司而言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及经济周期的波及,调味品行业也受到一定冲击。
而2023年海天味业的形势并未有所改观。财报显示,海天味业全年营业收入为245.59亿元,同比下降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进一步下滑至56.27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9.21%。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海天味业十年来首次同时出现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双下滑的情况。
截图自海天味业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10月29日,海天味业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2.43亿元,同比增长9.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增长10.50%。
截图自海天味业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
虽然业绩有所回暖,但仍有券商对海天味业的盈利前景给出了下调预测。
国信证券指出,考虑到海天味业下游餐饮需求较为疲软,下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68.9/296.4/323.6亿元(前预测值为275.2/303.3/331.2亿元),同比9.5%/10.2%/9.2%;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68.5/74.2亿元(前预测值为63.8/70.1/75.9亿元),同比11.0%/9.8%/8.3%。
为了寻求更大的增长空间,海天味业也正加速推进出海战略。
据了解,2024年4月,海天味业下属子公司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新增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据悉,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贸易、投资等,主要经营地在中国香港。
同年6月,海天国际投资又设立了全资子公司HADAY ID。HADAY ID的主要经营地、注册地均为印度尼西亚,主要从事调味食品的生产。
2024年8月,海天味业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公司目前正积极拓展出口业务。
2024年12月,海天味业正式公告拟赴港IPO,被市场解读为不仅是寻求资金支持,更是为实现国际化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
截图自海天味业公告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的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公司财报中并未单独列出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
据新消费日报报道,海天味业证券部接线人员表示,海外目前占比较少,具体以公开平台口径为主。
面对海天味业的国际化征程,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近年来,海天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核心产品酱油的营收出现下滑,这反映出其“护城河”已遭遇挑战。调味品特别是酱油市场极为细分,各国市场体量虽小,但调味品出口规则和标准各异,这无疑提高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门槛。加之过去二十年中国调味品市场增速迅猛,海天味业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有所忽视。
如今海天味业要拓展海外市场,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经销商流失,线上渠道布局缓慢
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是海天味业攻城略地的利器。
据招股书披露,在中国,海天味业已通过经销商触达近100%的市级覆盖和90%县级覆盖,并逐步向县级市、再向镇、村下沉。海天味业产品已触达多达300万个销售终端。
截图自海天味业招股书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九个月,海天味业通过经销网络销售的产品收入分别为233.8亿元、223.7亿元以及18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3%、98%以及97.5%。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海天味业与6722家经销商伙合作,其中合作时间超过五年的经销商数量超过3000家,收入贡献占比超65%。经销商中年度销售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的经销商贡献了40%以上的收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已经有下滑的趋势。
2021年末-2023年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分别为7430家、7172家、6591家。而且2023年海天味业新加入的经销商数量为672家,退出的经销商数量为1253家。也就是说,在2023年,海天味业基本每新增1家经销商,就有2家经销商退出。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为6722家,较2023年年末增长131家。但相较于此前巅峰时期的7430家,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已经减少了700多家。
与此同时,海天味业也尝试在线上销售渠道发力,但线上销售整体占比总营收仍然微不足道。
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海天味业线上销售营业收入分别为9.89亿和8.89亿,仅占总营收的3.86%和3.62%。2024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线上销售占比仅为4.60%,虽然较2023年同期有所上升,但整体占比依旧较低。
截图自海天味业公告
相比之下,同为调味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千禾味业(603027.SH),其2022年和2023年的线上渠道营收占比则分别为25.87%和19.68%。
随着年轻消费者网购偏好的持续增强,海天味业在线上渠道的布局短板日益凸显。如何加快线上销售布局,增强品牌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渗透力,将成为海天味业未来发展必须直面的关键挑战。
信任危机:从"双标门"到食安拷问
2022年国庆节期间,海天味业因国内外产品添加剂差异陷入了"双标门"旋涡。
有短视频博主称,海天味业在国内售卖的酱油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包括已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苯甲酸钠,而在国外售卖却是零添加,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其产品存在双标。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一时间,海天酱油因添加剂问题及“双标门”问题迅速冲上热搜,连续霸榜多日。
面对质疑,海天味业曾于2022年9月30日发布声明进行回应称,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表示会最近在事件中对企业恶意造谣中伤的行为进行取证,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次声明未对网友关心的“双标”问题作出回应,也使得消费者和商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话题彻底被引爆,“双标”风波在网络平台持续发酵。
2022年10月4日深夜,海天味业再次发文回应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尽相同,对应的产品标识也有不同。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
10月5日凌晨,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发声:“支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宣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告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显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配制酱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
截图自全国标准信息公告服务平台官网
而且支持海天维权的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其酱油专业委员会构架名单中,主任委员一职由时任海天味业董事长的庞康担任,秘书长同样也来自海天。
截图自中国调味品协会官网
受此事件影响,2022年,海天味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7.09%。2023年,海天味业的困境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全年营业收入下滑4.1%至245.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进一步缩减至56.27亿元,同比跌幅达9.21%,这也是海天味业上市以来首次遭遇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困境。
而酱油风波刚平息不久,海天味业又因耗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指尖新闻报道,2023年6月2日,一广东广州网友从海天耗油内发现疑似生蚝的不明物,表示觉得很恶心再也不敢吃海天的东西。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对此,海天方面的客服人员回复表示:“还不能判定是生蚝,先要核实情况是不是存在才能解决,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2023年6月5日,#海天品牌回应蚝油内疑发现生蚝#话题登上热搜,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也使海天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截图自微博
2023年6月6日,海天味业官网客服就此事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目前不能确定涉事产品为海天的产品,后续会调查处理。正常蚝油产品生产中都有过滤工艺,生产过程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海天官方旗舰店客服也表示此事已做记录,会有反馈。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曾有媒体曝出购买的海天蚝油中出现蝙蝠、酱油出现蛆虫等问题。
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在海天酱油商家主页,截至2025年2月16日,投诉量累计共有100条,有多名消费者反映海天酱油、耗油、拌饭酱等产品存在食品变质、食品有异物等问题。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食品安全不容小视,企业需要建立从危机预警到信任修复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方能在舆论风暴中守住市场根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坚守食品安全方面,海天味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酱油茅”海天味业能否在这场赴港上市的资本游戏中胜出?快消前瞻也将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