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来了!费率改革,基民持有10万基金可省300元
基金公司伴随阵痛,利润率或降20%-30%,基民持有10万元基金的话,每年可省300元管理费......
7月11日,多家基金公司响应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陆续发布了基金费率下调至1.2%、托管费率调降至0.2%的资料更新概要。
基金费率改革步入正轨,基金公司伴随阵痛,利润率或降20%-30%。
与此同时,基民持有10万元基金的话,每年可省300元管理费。
费率改革伴随着阵痛
此前7月8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90只产品下调费率,其中7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由1.5%调降至1.2%,89只基金托管费率降至0.2%。
易方达基金在7月11日发布了150条基金资料更新和80条新基金招股说明书。此外,华夏基金发布了基金资料更新和新基金招股说明书共计275条。
官网截图
官网截图
此外,还有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和中欧基金等20多家头部公募机构宣布下调费率公告,其中,下调基金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富国基金和广发基金,均为119只,华夏基金涉及到的费率下调产品为101只,中欧基金下调主动权益类基金70只。
数据来看,费率改革伴随着阵痛,也直接影响基金公司的收益。
据悉,公募基金投资者投资成本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认申购费等多类费用,收费主体包括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等多类金融机构。
其中,管理费是公募基金公司的一笔可观收入。
对于偏股主动基金规模比较大公司而言,降费对于利润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从2022年的净利润看,大多公司降低15-30%。
此外,基金公司主要成本是支付销售渠道的尾随佣金,如果管理费降低了,估计尾随佣金也会降低,所以收入降低的同时,成本也会降低。
这对基金公司来说,或许压力不小。
有业内人士指出,“短期来看,基金公司收入降低对公司来说是一场阵痛,比如维持运营、投研、人力的投入可能直接减少,但长期来看,在适应新的费率之后,行业内的优秀公司会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而对小型基金公司来说,或是一场较重的打击。”
上半年基金市场信心偏弱
基金费率的改革,伴随着基金市场上投资者信心的减弱。
业内人士对易简财经表示,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波动较大,给投资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亏损,导致许多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收取‘高额’管理费心生不满。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公募基金亏损达1.5万亿元,管理费收入却达到了1442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管理费收入达888亿元,占总管理费约66%。
一位基金观察人士提到,投资者对基金的信心也有所下降,表现在基金市场上,2023年新基金发行规模也有所下降,同比减少22%,其中6月发行创两年新低。
易简财经梳理发现,2023年上半年基金募集数据为近四年新低;平均发行份额8.68亿份,为基金发行史上最低水平,此前的纪录保持在2013年下半年。
上述观察人士还提到,基金发行不力,也直接导致股市缺乏后续弹药,股市下跌也就成为了正常的结果。
2023年上半年,股市总体呈现的是“指数承压,个股开花”特点。其中,创业板指、上证50、北证50,下跌均超过5%,沪深300指数也下跌了0.75%。
此外,在7231只混合基金中,上半年收益率的中位数是-0.11%,平均数是-0.39%,都是亏损的。
长此以往,公募基金“旱涝保收”,基民们却不赚钱的现象饱受市场诟病。伴随着基金市场的表现,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拉开序幕。
持有10万元基金可省300元管理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只债券型基金已降费。例如东方永泰纯债1年定开的管理年费率由0.7%降至0.3%,托管年费率由0.2%降至0.1%;创金合信聚利和中银福建国有企业债也将基金管理费年费率降至0.3%,托管费年费率降至0.08%。
目前来看,基金公司降低费率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降费率是确定的事情,但能不能给投资者创造回报是未知的。另外,即便降低了费率,也不影响基金公司给投资者创造回报。
的确,目前下调的是管理费率,和交易关系不大,涉及到基民申购、赎回费率的具体规定,目前暂未有规定。据证券时报,降低交易佣金费率相关规定,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
也就是说,目前下调的基金管理费率,从1.5%到1.2%,假如持有10万元基金则可以节省300元管理费。
不过,对比某些基金超过30%的亏损,少收千分之三的管理费对基民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财联社消息称,多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上报的合理让利型基金或将获批,让利型公募基金的产品形态为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管理费采用按照业绩分档收费的模式,即基金收益6%以下收取0.6%管理费;收益超过6%可在1.2%-1.8%之间收取管理费。
对基民来说,相比于下调基金费率,或许多加发行基金收益率与管理费率挂钩的让利型基金,才能更好地缓解基民心里对基金经理“旱涝保收”的不平衡感吧。
•END•
作者 | 心所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