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就是高收入,个人税的锅?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这个岁暮天寒季节,小拓只想沉浸在被窝的温暖中不愿起来,却还是抵不过可爱的毛爷爷召唤,强行上班。而说到毛爷爷这个话题,关注热点的宝宝们应该已经知道了。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有要求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
据悉,这是为了提低控高仍然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社会财富分配合理性。
而在9月24日,媒体披露,业界对个税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达成共识,即从高收入阶层入手实施增量调节,“渐进式”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渐进过程主要分为短期(1至2年)、中期(3至5年)、长期(5至10年)三个阶段。其中,短期和中期目标要求对年应税所得12万元及以上或者收入来源多元化的纳税人实施综合计征。也就是说,只要年收入达到12万就成为了高收入人群,而个人所得税也会相应的提高。
实际上,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平均工资数据,北京市的职工平均工资85038元,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71269元,深圳市职工平均工资81036元,离年收入12万元非常的接近。可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中,各种各样的消费都比其余的城市高出很多,而年收入12万并不能使生活变得多么轻松。
把高标准设在12万元,确有不妥,这样会使很多普通白领被划为高收入阶层,进而有可能承担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匹配的过高税收。
虽然说我国经济确实在平稳的增幅,但抵不过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各地的职工收入快速增长。根据拓天速贷平台财富师计算,以深圳为例,按照去深圳京市职工平均工资81036元的标准,以年均增长7%的速度计算,5年左右,深圳的职工平均工资就能都达到12万元的高收入标准了。
再者说,把高收入标准定的太低,会对中等收入群体造成影响,进而阻碍了“扩中”的脚步。你想想看,到时候一线城市遍地都是高收入者,每个人都承担的与自身不匹配的个人税,到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工作,罢工、游街一些列事情都会出现。
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谨慎的对待高收入标准,给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留下足够的沉淀时间。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