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房最后的大年

2023-04-17 17:23:43
地产知识橘
关注
2023-04-17

又是一年升学季。


来源/地产知识橘


图片


又是一年升学季。

又是各位焦虑的老母亲预备收房落户、为幼升小的孩子报名入读的时间了。

但今年,教育这一part,实在是不太平。

从深圳爆出公租房学位“特供”事件(具体可见《买不如租,成真了?》),到广州此起彼伏的新房学位爆雷……

买房时关于入学的承诺,兑现度越来越低,而为了优质学位买下新房的父母们,在教育配套交付时,竟然有了“历劫”般的心情。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图片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学位纠纷出现了一丝不同的气息。

过去,家长担心的是学校对口的适龄儿童太多,僧多粥少,学位不够,有被统筹到其他学校的风险。

但今年,学位坑花样翻新了——

有一种坑,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代表小升初能直升。

在大众的印象中,说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是真的“九年一贯”,读完小学之后就能无缝链接到初中,九年学位锁定,省去择校的诸多麻烦。

楼盘是这么宣传的,购房者也是这么理解的,依仗着配建了省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广州西部的金域曦府一直占据着热销榜的前几位。

但就在项目快清盘时,业主才发现内有乾坤——

原来,九年一贯制是小学和初中一体化管理的意思,具体能不能直升,要看所属地区的教育政策。

荔湾确实是教育平均化贯彻得比较彻底的片区,最后大概率是要摇号的。

但这种其实还好,至少小学六年问题不大。

另一种坑,是学校、官方都背书了,但到手的名校却飞了。

东部大盘罗兰国际,本就自带名校广州开发区二小。

在售的四期地块旁的新学校,早在两年多前,学校就在官方微信上明确了,属于其扩建的新校区。

图片


既然学校自己跳出来背书了,那就应该万无一失才对。

但在前几天的公示文件中,配建的小学突然变脸,称名字“尚未确定”了。

购房者赶紧一番沟通,才得知原来开发商和学校没有签订纸质协议,只有口头协议。

这下,学校名头的不确定性就大大增加了,也不知道最后会引入个什么学校。

最后,还有一种坑——

开发商明明在小区旁配建了学校,业主依然要摇号上学。

前两年,番禺创新城开卖时,业主看到小区旁边就规划着开发商配建的优质小学,也就安心买房了。

但直到今年,购房者咨询教育局后才发现,原来小区没有教育配套!

虽然有近在咫尺的教育资源,但要满足完高校职工子女后,剩下的才会考虑业主。

通过沟通,这件事情看上去有了不错的结局,但是,这样反常识的前车之鉴,足以让未来的购房者们提心吊胆了。

为啥爆雷年年有,但今年特别多呢?

图片


首先,今年入学的人数确实增加了。

从出生人口来看,受惠于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2017年,广州户籍新生儿的数字大幅攀升。

图片


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之间出生的孩子,掀起了今年幼升小的小高潮。

其次,在广州内部,也是有人口流动的。


不少刚需和刚改新盘扎堆于人口流入迅猛的新区,新增的购房者本来就偏年轻化,不少就是冲着新增的优质学位来的。

当人口结构和买房理由趋于一致,原本预留的学位就会显得特别紧张。

而在学位特别紧张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共识被打破了。

比如说,公立学校由开发商建设,并不一定代表业主一定优先,因为公立学校建设之后,要无偿移交给政府,由政府来进行学区划分的。

只是,理论上这样的学校都挨着项目,应该在学区范围内。

但学位是否充足?不充足的时候是优先业主还是大家一起摇号?

或者配建的如果是大学附近的学校,是否会对学校教职工优先倾斜?

这都是问题。

再比如说,项目公开或通过小道消息暗示,引入的是会挂某个牌子的学校。

这个,怎么说呢。

如果是公立学位,在学校没有移交政府之前,其实一切都还有变数。

更何况,现在卖房那么难,许多销售都是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就已经开始悄悄对外做宣传了。

图片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坑呢?

第一,尽可能等政府公布地段学校后再购买房源。

每年报名入学之前,各区政府都会官宣每个学校对应的街道和小区,是名校还是村小,一目了然。

但弊端是,期房本来推售就是有节奏的,等,意味着可能会错失看好的房源。

如果学校确实是名校,房价可能会普涨。

针无两头利,就看家长怎么权衡了。

其次,如果小孩着急入学的,一定要确认新校区的开学时间和楼盘交楼的时间。

近两年东部实地常春藤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多少孩子因为开发商延迟交楼,没办法人户一致,说好的开元学校可能要泡汤。

所以,如果对学位有急迫需求的,最好买学校已经开学,房子也是现楼的品种。

另外,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买成熟地段的二手房。

这样的区域,一般没有新盘入市,也没有小学待建,小学招生划片多半不会变动,所见即所得。

图片


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指标,辅助判断学位资源情况。

比如说,学位预警。

简单来说,发布了学位预警,就代表着教育局扒拉一番后,发现这个学校今年的报名人数可能远超实际容纳量了。

截至今年初,广州已经有多个片区发布学位预警了。

不仅天河、黄埔榜上有名,就连海珠、南沙、番禺、增城也位列其中。

图片


这里插播一句,白云和番禺最多踩坑,现在新盘的供应大户——海珠西是重灾区。

比如说,户数和学位的配比。

早在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曾对广钢新城做过一次测算——

按照两年有17281户入住、每户3.2人来预估,应配置不少于4424个小学学位。

算下来,户数跟小学学位的合理配比约是4:1。

随后在媒体整理的《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文件中,也是相似的配比。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安全边界,如果提供的学位与小区户数比例控制在4:1以内,大概率是能入读的。

又比如说,学位占用年限。

这个就因区而异了,有的行政区要求“同一房产地址6年内只能安排1名地段生就读”,而有的行政区锁定的时间要短一些。

理论上,锁定时间长,会拉长学位房的转手期限,只要有小孩占用了小学学位,新业主的小孩就不能使用了。

毫无疑问,竞争又加剧了。

图片


但讲真,2023-2025学年,或许是学区房的最后两个大年。

从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非常能生的广州,近几年的出生人数也已经断崖式下跌了。

几年后,广州的学区房的压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大。

这不,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因为招不满幼儿,如今一些城市的幼儿园已经面临关停潮了。

最后,近期光大证券发布了一组数据,人口峭壁的危机,可能真的要来临。

在报告中,券商直言2030年之后,我国将过渡至“人口负债”局面。

人口负债,首先影响的是住房需求。光大证券预计,2041-2050年,潜在住房需求会降至年均4.8亿平米。

图片


可供对比的是,去年我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是13.58亿平米,连脚踝斩都不止。

到时候,入学的孩子的数量,估计也得脚踝斩。

别的不说,现在很多小学可能都得合并,好的吞并相对一般的,四舍五入,大家的手上的学校名头都不差。

到那时候,所谓的教育公平,至少在名头上,怕是可以真正实现了。

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地产知识橘
76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