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套房源的渠道佣金,竟然涨了!

2023-03-27 14:05:16
地产知识橘
关注
2023-03-27

财报第一波,是属于好学生们的。

来源/地产知识橘


图片


财报第一波,是属于好学生们的。

从3月中旬开始,从越秀、龙湖到招商蛇口,一小撮优质房企相继交出了成绩单。

眼看不少往日的大佬们还在生死线上挣扎,与往年相比,这届房企年报季的声量似乎小了不少,吃瓜群众的关注度也沉到了谷底。

但行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已经藏在了好学生们的答卷里。

图片


先来看看这批交卷房企的成色吧。

从财务指标来看,行业最艰难的日子,或许已经过去了。

第一个发报的越秀,在去年行业向下的大背景下,数据几乎无可挑剔——

销售目标达成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稳定上升。

图片


甚至,还凡尔赛地表示,恰逢公司上市30周年和成立40周年之际,要向符合条件的股东派发特别股息。

Emmm……别的出险房企在努力筹钱,越秀却在这里撒钱,反差就还蛮大的。

随之发报的是龙湖。

作为民企中的扛把子,龙湖去年的底盘还算安全。

三道红线依旧飘绿,控制住了负债总额,也稳住了利润。

图片


对比之下,招商蛇口的答卷就略逊一筹了。

增收不增利是行业的通病。此次招商的年报中,这通病体现得淋漓尽致——

营收同比增加约14%,但归母净利润大跌近59%。

但无论如何,和其他动不动巨亏几十上百亿的同行们相比,招商去年没亏钱,就已经算是一种胜利了。

图片


但财报上的数字只能反映过去,更重要的是未来。

对于2023年,好学生们有什么展望呢?

我们发现,在业绩会上,各房企高管谈及最多的,还是两个字——

分化。

出现结构性行情本是意料之中,而当行业进入新常态后,这个趋势,是会越来越明显的。

就像越秀地产高层坦言,去年他们在广州、在全国各地拿地,好的地方还是一房难求,价格也在上涨,当然不好的地方还是很不好,“结构分化应该是越来越严重的”。

落到土地市场上,有能力拿地的这批房企,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了。

非常明显的是龙湖。

去年下半年开始,龙湖就只在重点城市拿地了。

近期,龙湖还重新梳理了一份城市聚焦清单,称今年将坚持在20个重点城市和14个机会城市买地。

图片


我查了一下,龙湖目前已经布局了69个城市。

这也意味着,其中有一大半的城市将被龙湖阶段性放弃,逐渐退出。

无独有偶,招商蛇口也有类似的操作。

招商本就是布局高能级城市的获益者,回顾2022年,公司在上海、合肥、苏州等一二线城市的市占率超过10%。

尤其是在上海,单城的销售金额就突破了740亿元——

图片


一座城市的销售,就抵得一个中小房企全年的业绩。

在拿地上,招商聚焦得更加明显,去年在“强心30城”和“深耕6+10城”的投资金额占比,分别达到了94%和90%。

而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过往,房企拿地相对分散。

低线城市虽然房价承受力低,但竞争不大,会有一部分全国性房企避开锋芒,选择在这些城市拿地,也带去更加先进的产品和开发理念。

但如今,房企已经认清了时势,鸡蛋只有放在有限的几个篮子里才不会亏钱。

无论以前的布局如何,现在都在喊着集中资源,押注前三四十个城市,甚至更少。

这是中心城市的狂欢,但是,全中国有大几百个城市呢……

接下来,对于绝大部分城市来说,除了少数有实力的本地房企,还有谁会来给土地财政兜底呢?

图片


此外,好学生们也一致认为,地产的下半场依然需要多元化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只靠卖房子了,商业地产、长租公寓和物业服务,通通都要搞起来。

龙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10月,新任接班人陈序平对外提及,未来5年,龙湖4个非地产开发类的经营性航道,产生利润占比要过半。

届时,龙湖将完成去地产化。

时至今日,昔日被质疑的业务已经开出了繁花。

2022年,龙湖的商业投资、长租公寓业务,分别实现租金收入94.3亿和24.4亿元,综合毛利率超过75%。

图片

在行业的下行期,这是龙湖非常重要的业绩稳压器。

在业绩会上,招商蛇口也发声了,接下来要坚持综合化发展,还要加大旧改力度。

具体而言,综合发展是什么呢?

招商给出了答案——

销售类、持有经营类和服务类。

图片


除了优质房企,被戏称为“中介头子”的贝壳,近日也发报了。

令人惊讶的是,经过这一轮过山车式的行情,在与开发商的斡旋中,贝壳正在变得越发强势。

去年,贝壳的新房交易总额同比下降近42%,但是,新房业务的净收入只下跌了38%——

新房业务的收入没有交易额跌得多,这也意味着,贝壳去年针对单套房源的渠道收佣,竟然涨了!

从其他数据也可以窥探一番。

2022年第四季度,一手房的快佣占比提升至44%,回款天数进一步下降至64天。

写到这里,多少有点理解当下房企们矛盾的心理活动——

一方面,出于业绩鸭梨,不得不给贝壳开出高佣;

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利润被蚕食,总希望能壮大自己的销售队伍,没有放弃与中介团队“抢客”的努力。

最后,贝壳还对外释放了一个新词——中性市场观。

简单来说,就是楼市供需相对平衡,既没有单边上涨的狂欢,也没有一片萧条的惨淡。

贝壳认为,这样的环境更利于有品质的中介崛起。

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恰好就是这样的市场。

以上为正文,来自局姐团队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地产知识橘
76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