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瘦香菇!第三方支付收费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支付宝&微信收费,别怕,还有手机银行爱婆婆(APP)
一个月前,9月12日,支付宝对外发布公告表示,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今日,支付宝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用户超出限额后,从支付宝提现最少支付一毛钱给支付宝。
小编顺势吐槽一下:支付宝宝,你还记得当年的承诺吗?
果然,太美的承诺,往往因为太年轻
比起半年前微信收费时引起的轩然大波来,用户对支付宝收费的反应要淡一些,半年前,另一位“马爸爸”给广大吃瓜群众打了一剂预防针——微信从3月开始收取提现手续费。从那时起,人们已经下意识地判定支付宝并不会将“免费午餐”提供太久。
对于此次支付宝的公告,解读自然不少,不过像小编这种搬砖工人,更关心如何省下这笔“巨额”的服务费。幸好,目前如何省钱的攻略层出不穷,小编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毕竟,码出来那么多字,也不会涨!工!资!
小编在这里还是想老生常谈,老调重弹,老不正经的聊一聊,第三方支付收费的决定,真的那么困难么?
对于收费的原因,两位“马爸爸”都把原因归结于成本压力。支付宝方面称是因经营成本压力,微信支付也将收费归结于成本。马化腾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时曾介绍了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商业模式:银行的钱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其实都是要收费的,转账的手续费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这是第三方支付一项很大的成本。
看到这里,不免有小伙伴会提问:那为什么以前不收费,现在却要收费了呢?
这里,小编要抛出两个概念:羊毛出在猪身上与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猪身上:
在理解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收入成本之后,就不难理解不管是支付宝也好,还是微信支付也好,所谓的网络支付免费模式,不过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用从商家那边获取的收益,为普通用户在支付平台上所产生的转账手续费兜底。
羊毛出在羊身上:
当第三方支付主要应用于电子商务场景时,这种兜底对平台方谈不上太大的压力。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当个人用户之间的转账提现频次大于支付买单频次,两者差距还持续拉升时,这种兜底压力显然不是某一家平台可以承受。因此成本回归到了用户本身。
成本压力如何?
个人用户和个人用户之间的转账现在到底有多普及,相信只要经历过春节红包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那么,这种兜底压力具体到手续费成本上又有多大呢?
今年“两会”期间,微信支付的大boss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说过,用户如果只是转账,没有产生消费的话,只要通过第三方账户一进一出,微信就要承担这千分之一的手续费成本。“我跟大家坦白,这个成本一个月超过3亿元”。
权威报告显示,在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比63.41%和23.03%。而财付通除了微信支付外,还包括QQ钱包。这样推算下来,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大致是微信支付的三倍。微信支付每个月手续费成本达到3亿,那就意味着支付宝对应的成本每个月至少超过9亿,年成本超过百亿!
100亿什么概念?一艘航空母舰的造价差不多2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支付宝两年的手续费成本就够造一艘航空母舰了。
那么,如果和两位“马爸爸”断绝关系,会不会有新的产品取而代之?
免费是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法宝,但企业想要做强,必须找到长期盈利的模式,靠“烧钱”并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有了盈利模式,才有可能为用户提供持续的好的服务。两家企业相继对提现收费,代表移动支付初步成熟,但是未来市场怎么发展,会不会有替代产品出现?或者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支付模式取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未可知。
要明确的是,支付账户有别于银行账户,去年颁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强调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主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其实依然是支付市场的补充者。
尾声
在2016年年初,国有五大行取消转账手续费,打响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反击战;近日,央行公布新政:同一银行异地存取现将取消手续费,小编建议,今后各个银行APP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