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失去的三年
又是一年收尾时,展望来年经济形势的时候到了。
来源/地产知识橘
按惯例,每年的12月份有两个重磅会议——
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月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为了给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根据政治局会议定下的基调,对来年的经济规划进行详细讨论和布局。
昨天,2023年的定调出来了。
有两个点还蛮值得注意的:
1、“稳增长”重回C位。
2020年疫情后,无论“六稳”还是“六保”都以“就业”为首,但这次,提法不一样了——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政策正在出现整体转向,“复苏”将重新成为主基调,2023年,不排除还会推出一系列提振经济政策。
被按下暂停键的三年里,很多人都忘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现在,纠偏开始了。
2、关于房地产,一句未提。
但这不代表房地产不重要,更不代表“房住不炒”的提法退出江湖。
事实上,房地产相关表述缺席政治局会议,本就是常态——
2018、2019年底的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房地产,而2020年底,“房住不炒”也曾经在政治局会议的通稿中消失过。
但接下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无一例外重提“房住不炒”,并对行业做出具体的安排。
基于目前对“稳增长”的强烈诉求,以及这个行业对整体经济不可忽略的拉动力,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政策方向,不会出现变化。
大概率还会有进一步的扶持。
地产知识橘
就是「地产知识局」,还是「局姐本尊」坐镇,我们还在!
38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另一个转变,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要更近一些。
昨天下午,防疫“新十条”来了。
比较重要的有如下几条:
1、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2、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3、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也就是说,除了涉及老人和孩子的几类特殊场所之外,去其他任何地方——
无论是商场还是写字楼,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都不用看健康码,更不用像这三年来一样,满大街找核酸点,一不小心就被迫隔离。
就算不小心阳了,只要是无症状或者轻症(这两项加起来大概占整体病例的90%以上吧),都是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养病的。
当疫情被逐渐“祛魅”,人员的流动一下子通畅了起来。
正常的生活秩序得以回归,各行各业也终于可以真正走上正轨。
接下来,无论对于整个中国,还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体,核心任务只剩下一个——
努力搞钱。
该如何追回这失去的三年?
我们看到,包邮区的外贸企业已经闻风而动,包机出海——
而事实上,大湾区也早早动手了。
11月,佛山重启海外经济交流活动,由政府部门组队,带着企业家飞欧洲“抢订单”……
再落到房地产这个行业上。
作为在这几年被“爆锤”的行业之一,政策上的纠偏早就出现了,但楼市的拐点迟迟没有出现,制约因素有二:
居民购房的短期信心不足,以及,购房能力的不足。
如今,又到推动巨轮重启的时间了。
这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还可能经历很多的反复和困境,但如果大多数人愿意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那么,楼市的拐点就不会太远。
而最快、最确定的回暖,一定会出现在人口扎堆,需求旺盛的一线城市,以及营商环境最好的包邮区和大湾区。
我们观察到,广州市场上,不同房企的营销策略已经出现了分化。
一部分项目开始尝试提价,锁定复苏红利。
比如科学城的保利锦上,开盘价格比吹风要高了2000元/平,而万科的项目也在预备调价,幅度大概在1%-2%左右。
而另一部分项目,开始低价抢跑。
之前我们写过的越秀天河和樾府,当时的吹风价还是千万起,而现在流出的内部认购价,打了个骨折——
106方的入门户型,上车门槛降到了770万,不到之前吹风价的八成。
市场似乎也接住了。
就说越天和吧,价格刚出半天就搞了个突击内部认购。有在现场的小伙伴发来图片说,爆了,大晚上的展厅内外全是人,估计一晚上卖了十几个亿。
我无法预测这个价格能持续多久,但显然,在品牌溢价差距不大,产品不拉垮的前提下,性价比依然是硬道理。
最后,如果最近有买房的打算,该注意点什么呢?
除了尽量选择大城市,跟着政府规划走这些被说烂了的方法论,还有两点可以额外关注一下。
首先,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优先考虑居住属性。
我不认为“房住不炒”会退出历史舞台。
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政策和市场教育,包括人口红利锐减、保障性住房持续扩容、以及悬在头上的“房产税”,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
对于大部分城市和区域而言,靠房子一夜暴富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
如果投资属性降低,那么买房更像是选择一种未来的生活状态,应该好好梳理自己对生活的需求,尽量一步到位,减少摩擦成本。
其次,在可选范围内,尽量选择产品力强的房子。
三年封控式抗疫剧终,并不代表疫情消失。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抗疫”刚刚开始——
在与病毒共存的路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如何居家消毒,如何照顾并隔离患病的家人,如何保护家中的老人和孩子……
一套楼龄更新,密度更低,设计更合理,通风采光更好的居所,会让hard模式的生活easy不少,如果有不错的小区园林和负责任的物管团队,还可以加分。
将来在二手市场上的流动性,也会更好一些。
以上为正文,来自局姐本尊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