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房地产业务 联想控股进一步聚焦蓝海
楼市、房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焦点经济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企的房价确另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无论是最近房市的再度火爆,还是万科、恒大、万达等优质房企在资本市场受到的追捧,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泡沫隐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进一步挖掘的价值。
作者:野马财经 缪凌云
2016年9月18日,联想控股(3396.HK)与融创中国(1918.HK)联合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显示,联想控股将向融创房地产集团转让除与融科资讯中心园区有关的资产负债权益以外的全部资产、负债与权益,交易涉及金额约为136.5亿人民币,相关业务将全部注入融创新成立的子公司中。
对此,联想控股向野马财经等媒体表示,根据公司总体战略,战略投资业务将重点聚焦于金融服务、医疗服务、农业与食品以及创新消费等新经济增长引擎。
“消费与服务”蓝海广阔
当前,宏观经济虽步入下行周期,但受益于数十年高速增长积累而来的财富及人们对消费品需求的日益提高,包括金融、医疗、现代农业等在内的“消费与服务”行业已经进入红利加速释放期。
根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2016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尽管经济增速下行等因素可能影响消费预期,但2016年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消费数量再跨两个万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在10%左右。
更加重要的是,品质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品质商品、品质服务、品质生活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
同时,从政策层面观察,在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红利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构建起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201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
顶层设计的明确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基于这一宏观大环境,联想控股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中期发展战略:坚持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将战略投资聚焦于“消费与服务”大主题,全力推动“战略聚焦”的企业战略的实施;财务投资业务则将继续布局新兴和创新行业,包括新文化、新生活、新医疗、共享经济。
此次与融创中国战略协议的达成,正是这一中期战略得到落地与实施的直观体现:交易的达成将更有利于联想控股将资源和能力配置在以“消费与服务”为大主题的“战略聚焦”领域内,实现整体组合价值最大化,为投资人提供长期良好回报。而对于两位直接“当事人”——融科、融创而言,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亦为双方在房地产领域的进一步深耕提供了有益契机。
房地产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楼市、房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焦点经济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企的房价确另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无论是最近房市的再度火爆,还是万科、恒大、万达等优质房企在资本市场受到的追捧,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泡沫隐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进一步挖掘的价值。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中国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主席张平女士认为:“随着商业地产存量去化白银时代的到来,提升项目运营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商业地产开发商应结合自身运营优势,及时把握消费需求及习惯的变化,加快梳理现有产品线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瑞银证券亦发布研究报告称,消费者对房屋升级需求强烈
根据联想控股发布的公告,此次协议的受让方融创中国是一家专事住宅及商业地产综合开发的企业,2015年位列中国房地产销售额企业排行榜第九。融创今日发布的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金额560.5亿元,同比增长106%,跃升至国内房企销售榜第八;上半年平均合同销售价格为19850元/平方米,为国内TOP20中产品单价最高的企业。
截至今年8月底,融创中国运营的项目数量156个,总土地储备4600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3097万平方米,足够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所需。这就为其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而融科智地作为联想控股旗下专事房地产业务的子公司,2015年全年收入超过100亿人民币。自2001年成立至今融科智地以“跑长跑”的心态,致力于打造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高素质企业,并已形成多个城市的业务布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无论是在发展理念、品牌战略,还是区域布局 、产品定位上,融创与融科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可实现无缝对接:在区域战略上,双方均已形成多地域布局,既能在核心城市发挥协同优势,又将在全国布局中进行优势互补;在品牌战略和发展理念上,双方多年来均致力于为业主创造高端生活与美好环境,更具有高度共识。
正是基于上述的契合,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社会舆论,对于战略合作事宜的发布反映都较为正向、乐观。截至9月19日收盘,联想控股(3396.HK)股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04%,融创中国(1918.HK)上涨7.12%。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融科融创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1+1>2”的协同效应将愈加明显。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