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名创优品创始人,曾创建30多个互金平台,大搞P2P信贷
火了,彻底火了!
来源/花朵财经原创
名创优品近来可以说火得一塌糊涂。
店内不允许放中文歌、将旗袍称为艺伎服饰、以及签约仪式悬挂日本国旗等,名创优品也真是够奇葩的。
更滑稽的是,2021年1月,名创优品入选《2020胡润品牌榜》200强最具价值“中国品牌”;2021年9月,公司又获“2021年度最佳国潮领军品牌”。
然而,作为一个国潮品牌,名创优品却屡屡因崇洋媚外翻车,名创优品怎么就如此“优秀”呢?
起底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曾先后创建了30多个互金平台,玩转P2P行业,甚至被誉为“互联网金融教父”。
好了,话已至此,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名创优品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日系”元气满满
名创优品其实充满着“日系”气息。
2013年,品牌创始人叶国富携家人前往日本旅行时,发现了当地火爆的百元店。于是头脑敏锐的叶国富,很快便从当地的生活家居专营店获得了商业灵感。
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叶国富那时是只要看到一家小饰品店就会钻进去,与店长探讨如何开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日本设计师三宅顺也,随着两人一见如故,最后两人很快便打起了合伙开店的主意。
回国之后,叶国富迅速敲锣打鼓地创立了名创优品。
一开始,由于产品和店面设计由三宅顺也来操刀,而叶国富主要负责开店招加盟,一门心思搞扩张。因此,名创优品也被深深打上了“伪日”的烙印。
例如,设计风格山寨“无印良品”、品牌定位撞脸“大创”品牌、以及酷似“优衣库”的LOGO,均曾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
对外界“山寨”的质疑,名创优品也曾因为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多次被告上法庭。
但靠着模仿日系风格,名创优品并没有因“山寨”而倒下,反而是迅速就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2013年9月开业,短短几个月后,名创优品就将店面开到了200家。到了今天,名创优品在全球范围内甚至已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
靠日式风格走红,但名创优品并未能一直都顺风顺水。
近来名创优品就被网友指责“媚日”,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有网友爆料,名创优品在巴拿马地区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账号介绍中公然表示自己是日本创立的品牌。
名创优品甚至将穿旗袍的娃娃称为日本艺伎,门店禁止播放中文歌曲,与国外合作方签约现场也悬挂日本国旗等。
以上种种,似乎都在说明名创优品在掩饰自己的中国身份。
“互联网金融教父”不是瞎叫的
相比“媚日”,P2P同时是名创优品的又一大争议。
叶国富曾声称创建了30多个互金平台,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约合34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P2P网贷平台“分利宝”、互联网催收平台“人人收”、现金贷平台“缺钱么”等等。
叶国富甚至因此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金融教父”。
而在这些平台中,分利宝则对名创优品的经营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分利宝投资理财平台由名创优品联合国内风控理财团队在2014年6月创建,平台于2015年9月上线。
而在2015年12月叶国富曾以分利宝董事长身份出席公开论坛,其表明,未来要在全球开6000家名创优品,如果一家加盟店有200万元的融资需求,10000家店就是200亿元。
之所以提及加盟店的融资需求,其实与分利宝和名创优品的关系密不可切。
分析发现,名创优品的扩张主要以线下加盟经营模式为主,而名创优品+分利宝的链条模式实现了资金内部的循环。
具体来看,在加盟商资金不足之时,名创优品可提供担保,让加盟商从分利宝融资开店,而贷出去的资金最后又将以保证金、加盟费等形式流回名创优品。
毫无疑问,通过这种方式,名创优品和分利宝将实现双赢。
但如此一来,势必将导致大部分风险都落在了加盟商的身上。比如一旦门店盈利难以为继,加盟商或不可避免地出现亏损风险。
名创优品的这一模式,也被外界质疑为假借加盟商之手“自融”。即平台借款人将借来的钱,又用于支付加盟费给P2P平台的实际控制人。
好在随着2018年监管收紧,P2P行业开启清退浪潮,分利宝也于2020年8月完成了清退彻底关停。
时至今日,整个P2P行业,更是一片哀嚎,大量参与者欲哭无泪。
沽空背后,业绩堪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名创优品已通过名创优品门店网络销售的产品GMV总计约180亿元,为全球最大的自有品牌生活家居综合零售商。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在全球拥有5000多家名创优品门店,在中国有3100多家名创优品门店,在海外有约1900家名创优品门店。
不过当名创优品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张之际,同时也引起了外界不少的质疑。
2021年7月,被称为“杀人鲸”的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发布了针对名创优品的做空报告。
根据该做空机构的说法,名创优品有620多家门店归属于公司高管或与董事长关系密切的有关人士。
“杀人鲸”同时认为,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富存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
具体表现为,上市后不久,叶国富与名创优品成立了一家英属维尔京群岛合资企业,叶国富在其中持股80%。
可最终结果不到一年,名创优品便以6.95亿元收购了董事长在合资公司中的全部股权,这里面或存在输送利益的嫌疑。
多年来,即便名创优品处于高速扩张中,其实也仿佛是纸面富贵。
截至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名创优品的营收分别为93.95亿元、89.79亿元和90.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2.62亿元和-14.15亿元。
不难看出,过去三年,名创优品不仅营收增长乏力,还累计亏损了将近20亿元。巨亏之下,难免让人怀疑其商业模式。
据媒体报道,还未上市前(截至2019年3月)名创优品的关店数量就达到了850家,占当时所有门店数量的1/3以上。
根据Wayback Machine数据,2020年名创优品在国内的加盟费为8万/年,一次性产品保证金为75万元。
但到了2022年,加盟费已经暴降至2.98万/年,一次性产品保证金也降到了35万元,同比暴跌63%和53%。
如今随着舆情的发酵,想必接下来名创优品的经营压力,或许又将会进一步增长。
目前,随着名创优品犯下的种种错误,已有大量网友写下留言:“ 这种企业如果是中国的真是太丢人了”“这样的企业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