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的100分和100次

2016-03-31 19:09:07
曾鹏宇
关注
2016-03-31

他们并没有把一件事做到100分,只是把一件事重复了100次。而且,即使重复了100次,他们也没有总结过这100次中的差异。

本文同时刊发与公号“刀少的人间界”(world4us)上,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两年前小何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公司上班。因为是新人,被安排到最基层的岗位,每天都是很琐碎的具体事。

开始还好,几个月以后小何就有点不开心了,说自己比很多人都能吃苦都兢兢业业,可为什么领导看不到。后来他忍不住跟领导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没想到领导反而把他调去负责看仓库。那仓库夏天热,冬天冷,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小可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不顺。

小何所在的公司是我以前单位的供应商,有一次我们联合做活动,正好由小何被派来负责活动物品的发放。我去仓库看过他一次,活动物品堆得满山满野,小何和几个志愿者在对接物品的领取和发放,忙得满头大汗,饭也顾不上吃。

活动做完,小何又过来跟我诉苦。我问他,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

小何说,至少技术含量高一点的,能学到东西的,现在这工作,真的什么都学不到。

我说,只有前一份工作做到极致,你换工作才有意义,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小何说,看仓库那样的工作,我当然做到了极致。

这次我特别直接地告诉他,不,你并没有做到。他很纳闷地问我,为什么?

我说那天活动我去看你,发现物品A数量比较少,你们放在很近的门口,物品B数量很多,你们放在比较远的里面,可是领取物品B的人远比A的多,结果你们光是来来回回去拿物品B的时间,就多了很多。你觉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小何想想说,是送货的人送来的时候就那么放的,如果重新码放,要花很多时间……

我说送货的人不懂,但是你是负责仓库管理的人,你应该懂。除了物品码放领取,你们一共七个人,领物的四个,看管的三个,领物的人忙死,后面看管的人却闲死,这样的人力安排你也觉得合理吗?

小何有点不服气地说,这是领导安排的。我忍不住笑,咱能不能别有委屈就是自己的,有问题就是领导的。对,是领导安排你来负责这块,那你就有责任把每一个人 安排妥当,是否需要轮换,是否需要增补人手,都应该是你提出来。你却只知道自己做事,对这里面的环节不动脑子,你真觉得自己做到极致了吗?

我说,你真的别看不上看仓库这个工作,仓库里的物品是什么?其实就是钱!这里活儿的确辛苦,但领导一般不会让不放心的人到这里工作,是不是锻炼你我不知道,但能不能把这看成锻炼的机会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何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一个月后他辞职了。

大约在七八年前,我还在媒体上班,负责的部门接收了一个实习生,名牌大学新闻专业本科生。按照惯例,他主要是做编辑记者的辅助工作。结果刚来一个月,他就来找我,想结束实习。

他的实习期应该是三个月,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倒也直接,我想当一个好记者,但是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学不到东西。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意外。他现在每天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从各个渠道整理新闻线索交给编辑,然后编辑从中选择出可以操作的题目,再进行采访或者整理,这是每个新闻专业学生刚开始所必须经历的一个历练环节。

“但是这一个月,我觉得自己每天都挺用心的,每天都整理出很多不错的线索,但是最后总是被编辑否掉,心里特别沮丧。”

我拿过他的工作记录本一看,可不是吗,这一个月他每天都搜集了大概20多条线索,结果一个月下来被采用的也不过三五条。

我问他:“编辑否掉你的线索时,你问过他们原因了吗?”他一愣,没有,被否本来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了,何况天天被否,他说,可能还是自己水平不够吧。

我说你是新人,经验水平不够很正常,正因为如此,才要多学多问,知道被否的原因,才能避免下一次被否啊。

“不过,你搜集的线索的确有些问题。”我又翻了一下他的记录,“你知道我们的读者群主要集中在什么年龄?他们的工作类型是什么?他们的学历和收入水平大概怎么样?他们主要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他一听就有点懵,摇了摇头。

我说你的线索一看就是大学生特别关注的领域,比如就业难、职场成功学等等,但是我们的读者却大多是成熟的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人,他们更关注跟社会、生活 直接相关的新闻,你连我们报纸是办给谁看的这一点都没去做了解,这应该是编辑否决的主要原因。编辑的工作很忙,如果你不主动问,他们可能没时间给你解释太 多,所以下次遇到自己闹不明白的事,希望你直接问出来。

他说,我怕他们不会告诉我。我说你问出来他们不告诉你,是他们的问题,但你不问就是你的问题,球不留脚下,这是工作的基本原则。

末了我忽然问他,你来了一个月了,知道部门每一位编辑记者的名字和座位吗?

小伙子又懵了,特别不好意思地摇头,真不全知道,这也是工作的环节吗?

我说当然是,好记者就要有天然的敏感,你来了这么久,部门就不到二十个人,你却连这些细节都观察不到,真要有重要采访,一定会顾此失彼乱七八糟。

小伙子听了点点头,第二天就坚决结束了实习。

在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有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做特别琐碎基础性的工作,无非是信息搜集、资料整理。

当时有一起实习的小伙伴,没多久就选择了离开,我一直留了下来。有人说不枯燥吗,我说不枯燥,因为有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第一周上班,编辑看我起的标题就笑,你是新华社出来的吗,这么明显的新华题。如果你是读者,会爱看吗。

第一次采访,被领导把稿子打回来无数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写给我们的读者看的。

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我写了一篇特别热血沸腾的稿子,被同事批评主观情绪太多,你的冷静和客观在哪里?

……你看,就这么一件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掰开成一个个细节来看,却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职业生涯起步那几年,真的就是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个细节,然后弥补,然后提高。然后再发现,再弥补,再提高。

当时带我的是一位非常严肃认真的领导,她的批评从来都不遮着掩着,很多人都特别怕她,因为她总批评人。有一次我被批评后,虽然心悦诚服但也有些不爽,就特别认真地跟她谈过这个问题:领导,你总是批评我们,就不怕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吗?

她回的话我至今记得,如果你做得足够好,我自然不会批评你。另外批评你并不等于否定你,就算是否定,我的否定对你来说也不可怕,外界的否定才可怕!

尽管我早已不跟她共事,但是后来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证明,她的话是对的。

那段起步的日子教会我两件事:一,注意每一个细节。二,从细节中寻找做成事情的关键。第一点会让你更敏感,考虑更周全。第二点则能让你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

慢慢地开始有人说,刀少,你写的稿子总和别人不一样。刀少,你为什么总能碰上一些稀奇古怪的事。

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做事,第一点尚做不到,更别提第二点了。每个人都知道尽全力做事,但是很少注意细节,很少动脑子,他们并没有把一件事做到100分,只是把一件事重复了100次。而且,即使重复了100次,他们也没有总结过这100次中的差异。

不仅如此,稍微碰到一点挫折或者外界质疑,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不过这样也好,这样我们这种人才能最终胜出。

一件事的100分和100次

本文同时刊发与公号“刀少的人间界”(world4us)上,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曾鹏宇
2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