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焦虑,是“不敢看上海人的朋友圈”!
真实且无奈。
来源/财视传媒
上海此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直牵动着太多国人的心。
尤其最近短短几天,“不敢看上海人的朋友圈”,也一度成为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几乎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从他们的朋友圈看到他们真实的状态:有分享社区团购日常的,团购到鸡蛋不舍得放开了吃的,希望可以团购到肉的,好不容易吃到豆腐的;有遇到困难向朋友圈求助的,也有当志愿者一天送了一百多份物资累到筋疲力尽的,还有家人在外地做手术不能陪护焦灼万分的……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9日)通报:2022年4月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609例。截至2022年4月8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800例,治愈出院899例,在院治疗4894例,死亡7例。截至2022年4月8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51例,出院4490例,在院治疗61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29例。截至2022年4月8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141827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1808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19例。
按照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的介绍,目前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
不过好消息是,4月8日,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已纷纷上阵助力,第一时间从各地增调人员和设备,驰援上海供应。饿了么、大润发、盒马、菜鸟等企业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尽快重返保供岗位,并从外地调集增援力量,新增人员主要由骑手、快递员、仓店拣货员构成,近期共计将新增抗疫保供人员3000人。
相信企业尤其是市场化力量的助力,也能为如今或是超负荷运转、或是部分区域运转失灵的上海分担一部分压力,而这或许也距离上海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更近了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
财视传媒访问了数位生活在上海的民众,不妨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真实而无奈。
贺先生:邻居什么菜都是用清水煮,每天都很痛苦
居住在上海浦西地区的贺先生是4月1日开始封控的,他表示自己平时有双十一囤货的习惯,生活物资方面问题不大。平时也会跟着志愿者进行一些团购,目前米、菜、肉、蛋等都能通过小区团购。
贺先生还向我们分享了邻居的故事。前几天社区发的带鱼,但是对面的邻居因为不会做饭,用清水煮带鱼,最后发现邻居什么菜都是用清水煮,每天都很痛苦。贺先生这两天会把邻居家的菜拿过来一起做,然后和邻居一起吃。
“他为了感谢我们,还给了我一包咖啡豆,……有些人不会做饭,真的会死。”他表示现在很多人去购买一些素食团购,但是又不会做饭,给再多的菜也没有用,因为家里连调料也没有,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哎,能活就是,但是你要说过得那么好,肯定是没有以前好,是不是?我也不想在网上看这些东西了,真的太心烦了。”
陈小姐:你需要的话,我就送一点给你
陈小姐所在的小区位于浦东新区,从3月23日一直封控至今,她表示生活物资方面主要是靠小区业主自己成立的团购群。当然居委会也发放过三次物资,菜、肉、药品等都包括在物资里面。
“现在大家就是相互理解。”陈小姐提到现在居委会就几个人管几千个人,既要组织核酸,还要组织做抗原,其中还要抽调一个人给负责的几个小区配药。居委会的人手是完全不够的,所以陈小姐所在小区的业主自己团结起来采购日常所需的一些物资。
平时小区里的一些老人,都会由各个楼里的组长还有志愿者进行帮扶。一些老人不会参与的团购,都会由这些组长或者志愿者进行代下单。陈小姐说到,“我感觉就是封控了这么些天,我们整个小区比以前要团结很多,而且有很多非常感人的这种事情。”
前几天有一个老人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子女又不在身边,小区里的医生马上赶到这位老人的家里对其进行了救治。但是第二天病情又突然恶化,起初叫不到救护车,小区里的人就拨打了110,有业主帮这位老人联系了一个私人医院,随后在警察的帮助下老人成功住进了医院。
“现在怎么讲呢,就是像这种寒冬时期,相互依靠取暖。”陈小姐一直强调大家现在非常的团结。小区里生活物资不太缺,但是像猫粮、狗粮一些宠物用品会缺,业主们也都会在群里相互帮助。“基本上就是你需要的话,我就送一点给你。”
刘敏娜:大家都在省着用、省着吃
欧洲音乐艺术交流中心项目总监刘敏娜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区有两栋楼被检测出了阳性感染者。小区断断续续已被封了20多天,第一个星期还可以下楼活动,之后便只有做核酸的时候可以下楼了。
刘敏娜表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属于中小型,平时的生活物资会有居委会在门板上贴通知,上面有采购相关物资的电话,如果有需要的就拨打电话,会有专人配送、消杀。
刚开始封控的那几天,刘敏娜的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因为得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但是后来政府的指导性文件下发到基层以后,现在社区里的人都可以正常去看病。
“大家都觉得物资比较紧缺,省着在用省着在吃。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家经常都在克服,比如说能少吃的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她说。
bobo:不会主动上网接收有关疫情消息,看多了难受
“我们在4月2号就收到了街道发放的蔬菜包,我和另一个朋友合租,还有一个朋友逃难来了我家,三个人吃这个蔬菜包今天还没有吃完。”目前住在公寓里的bobo表示自己已经居家办公一个月了,没有封控之前陆陆续续囤了很多吃的,物资足够,就是因为冰箱太小,没有囤很多肉。试过各种买菜软件,都没有成功。
“我们公司也在前几天给我们发放蔬菜包或速食包二选一,但是我觉得我的情况不危急所以没有领取。”bobo说。
但是因为bobo本人从事新闻资讯类的工作,上班也要一直阅览有关上海疫情的内容,常常感到很愤怒也很无力。“嘲讽上海的、捕杀确诊家庭动物的、因为医疗资源不够而危及生命安全的、还有前几天被网暴跳楼的,诸如此类的新闻,都让我感到非常难受。我已经不会主动去上网接收这样的消息了,看多了会很难受。”
bobo表示,毕竟每天还有那么多人在外面为了大家的生活生命努力,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希望能尽快度过这次疫情。谢谢所有支援上海的医护人员、地区、商家,也谢谢所有关注上海疫情的网友!相信上海很快就能迎接胜利!
马先生:今天小区刚发放了第一批生活物资
马先生居住的小区位于上海宝山区,4月1日开始封控。这是一个综合类社区,住户大约在5000户。目前采购的生活物资,尽管骑手不能进小区,但是社区和物业会对这些物资进行统一配送。马先生表示,目前生活物资比较困难,线上采购的软件基本瘫痪,能够抢到的物资比较少,今天(4月8日)小区刚发放了第一批生活物资。
“特殊情况下生活基本能保证,你想跟平常一样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在一线工作者全力保障下居民的基本生活是能够维持的。小区也有很多的年轻人去当了志愿者协助分发物资和协助医生进行核酸检测。”
马先生表示生活上其实没有太多困难,但是作为小微企业主,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就比较困难。
王女士:现在大家都特别焦虑,但并不是因为怕感染新冠
王女士最近已经离开了上海,但是因为一些同事朋友都在上海,所以也为财视传媒讲述了一些她所看到的故事。
“现在上海的(朋友)都特别特别的焦虑,拿我一个患癌的朋友来讲,他需要做透析。那现在医院也封了,他也没办法去做透析,所以就是人的情绪就特别崩溃,就感觉是在家等死一样。本来3月份要做的手术也无法实现。目前他妈妈在家陪他,但是爸爸因为当志愿者感染了新冠,已经被送去方舱医院治疗。”王女士说。
她表示,现在上海的朋友并不是焦虑得病,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许多人都属于“失业状态”。物资方面也是,部分人有一顿没一顿,弄得大家比较恐慌。有些人表示即使是社区配送的物资,也就够吃一两天,但是基本上七八天才能送一次,之前还可以团购,但是现在有一些社区也不让外面的菜送进来了。
(注:文中贺先生、bobo、王女士应被访者要求,均为化名。)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