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行”硬撑利润 只到苹果八成
工商银行2015年利润为苹果八成,失去最赚钱公司桂冠。
工商银行昨日发布了2015年业绩公告,净利润2777亿元,较上年略增长0.5%,勉强撑持住了增长的局面。这家位列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首,被尊称为“宇宙第一大行”的超级银行,去年利润不敌苹果,失去全球最赚钱公司的桂冠。
2015年苹果公司净利润折合人民币约3459亿元,工商银行净利润相当于苹果公司八成左右,在领先苹果一年之后,工行再次落后一个身位。
规模扩张背后:资产收益率逐年下滑
工商银行2015年末总资产约22.2万亿,约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1.14%,位列全球银行榜首,较上年增长超过7.7%。
资产规模膨胀与利润滞涨的背后,工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滑。根据财报:2015年工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1%,较上年下滑2.86个百分点,跌幅超过一成六。
尽管17.1%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仍然是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如果查看近年来其变动趋势则颇不乐观。
这已经是工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第4年下滑。2011年工行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3.44%,此后逐渐下滑。对银行业更为重要的总资产回报率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从2012年的1.45%下降到1.3%。
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工行近年财报整理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规模变动趋势图:
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不仅仅是工商银行一家,目前已经发布2015年报的另四家A股上市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均较上年下滑。其中光大银行与中信银行下滑幅度均超过一成,交通银行跌幅则接近一成。
资产收益率下降几乎是大型银行在最近几年面临的共同问题,之前发布年报的交通银行2015年总资产回报率只有1%。
超级体重与经济下行压力下,增长举步维艰
经济下行给工行的资产质量带来挑战。
在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同时,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呈现“双升”的局面。不良贷款率从上年的1.13%上升到1.5%,上升超过三成。
不良贷款余额的升幅较不良率更高,从上年约1245亿上升到约1795亿,一年上升约550亿;升幅超过四成。
2012年以来,工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三年上升,从0.85%上升到1.5%,累计升幅超过七成。
自身庞大的规模也造成了增长的压力,工行在业绩公告中坦言:“利润总量越大,增长难度也随之增加。现在本行净利润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的1.7个百分点、10年前的7.3个百分点。”
体量已经如此巨大的工行,未来盈利还能持续增长吗?未来几年是不是有可能看到“宇宙大行”利润下滑的财报?
银行业资产规模突破200万亿,扩张永无尽头?
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不仅是工商银行,过去十多年,整个银行业几乎都行进在规模扩张的车道上。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2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突破200万亿。自2003年银监会发布这一数据以来,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已经持续13年扩张。从2003年底的27.6万亿到2015年底的199.3万亿,增加了6.2倍;而同期中国GDP增幅不足4倍。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扩张远远超过了GDP的增加速度。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增速依然在15%以上,而同期GDP增长不足7%。
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银监会和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的银行业资产变动趋势图,更多银行业数据图可以关注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ID:mbcaijing),输入“银行业”即可调阅:
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近年来逐年下跌。银行业的资本利润率从2011年一季度末的22.4%逐年下滑,到2015年年底只有14.98%,是多年来首次跌破15%。
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率则在攀升。从2011年3季度末至2015年底,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从4078亿增加到12744亿,增加8666亿。
站在股东的立场,当资产收益率下跌,规模扩张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时,回购股票、增厚股东回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巴菲特重仓的富国银行一向对规模扩张极度谨慎,在次贷危机中依然稳固,几乎是美国唯一一个不受金融海啸冲击并且能逆势增长的超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富国银行一直在回购股票,巴菲特和其他老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因此增加。
不过回购股票、缩减股本必然导致核心资本减少,要保证资本充足率只能同步缩减资产规模。中国那些依然醉心于规模扩张的行长们,能做出这种选择吗?
已经在规模扩张的道路上狂奔多年的银行们,未来会怎样?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ID:mbcaijing)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请勿根据本文内容作出任何投资决策。作者及面包财经不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为面包财经原创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hezuo@mbcaijing.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