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酒业被诉虚假宣传,经销商警钟也来了
所谓百亿营收,不过是压货在经销商手里,远高于实际终端消耗?
来源/花朵财经
在春节前经销商大会上,国台酒业刚刚宣布完成百亿营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跨入百亿门槛的酒企,本以为国台将接棒茅台光环,但经过经销商一闹,国台仿佛已经秒变成下一个东阿阿胶。
遥想当年,东阿阿胶从业绩数十年持续增长的绩优生变成差生,东阿阿胶向渠道商压货才成就了业绩高增长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画风一变,来到国台酒业的世界,如今随着国台酒业经销商大规模“维权”,有关国台酒业压货导致经销商库存过大的消息此起彼伏,国台酒业的成长疑点亦开始渐渐显露。
向经销商压货
谈起国台酒业近几年的发展,其成长速度着实惊人。
2017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3亿元、11.76亿元、18.88亿元、40.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7亿元、2.4亿元、4.11亿元、8.18亿元。短短四年,公司营收利润分别暴涨约7倍以及17倍。
梳理发现,国台酒业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还在同行中处于绝对优势,将诸多同行远远甩开了。那么问题来了,犹如搭上火箭般一飞冲天与同行相差巨大的增长速度,其内在逻辑是什么?
1月9日,国台酒业在全国经销商代表大会上对外透露,2021年含税销售额已超过百亿,库存老酒超5万吨。2022年国台计划目标含税销售额为115亿左右。
然而就在刚宣布跨入百亿门槛后,国台酒业向经销商压货的市场消息陆续浮出水面。
据搜狐财经报道,近日多家经销商拟对国台酒业进行起诉。有经销商表示,国台酒业单方面变更产品配额,只发货价格倒挂的国标酒,销售较好的国台15年和国台龙酒延迟发货,造成其损失,并拖欠年终奖金。
某经销商同时坦言,国台酒建议零售价年年上涨,经销商早些年可以囤货,等产品涨价后低价卖给新的经销商,反反复复出货,靠新经销商挺价。但去年已经涨到高位,新经销商都是高位接盘,现在只能割肉或者把产品堆在仓库里。
另有媒体报道称,国台酒业为了亮丽的业绩而频频通过大幅提价的方式向经销商压货,完全把经销商当成了赚钱的工具。与此同时,还有经销商反馈称,国台区域经理、业务员等要求购买国台实控人关联企业天士力集团的帝泊洱茶、矿泉水产品。
“刷单”冲业绩?
事情被曝光后,国台酒业业绩是否存在刷单,亦充满遐想。
“上市画饼——经销商纷纷拿酒拿股权——经销商囤货远超市场需求——撤回招股书——经销商抛货——终端市场价崩塌——经销商惨亏。”目前的国台酒业,似乎在进行着这样一个循环。
据了解,国台酒业于2020年5月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沪市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华西证券。公司白酒产品销售模式分经销和直销,其中经销模式是主要销售模式,占比超95%。
而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台酒业经营开始通过优质经销商入股公司方式,实现公司与经销商的深度融合发展,相应筹备工作从2016年3季度开始启动。
根据国台酒业有限经营管理层的决策意见,公司选择入股经销商的主要标准为:已合作多年的优秀经销商、经销名酒的行业大商、有客户资源及销售渠道的行业外经销商,持股经销商最高时共有104家。
其中,102家经销商通过金创合伙、共创合伙和合创合伙间接持股,粤强酒业直接入股,该103家经销商于2018年4月前同次招商计划引入;卡特维拉直接入股,该经销商于2018年11月引入。
2017-2020上半年,这些持股经销商提供的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2.82亿元、6.29亿元、6.91亿元和4.17亿元,占当期收入分别为57.40%、55.70%、38.04%、31.94%。
既是股东,又是经销商,那这杆秤好平衡吗?
可以肯定的是,国台酒业亮眼的业绩增速,离不开上述经销商的销售贡献。但过多经销商成为酒企股东,为上市后套取更大利益,途中会不会有帮酒企“刷单”冲业绩的现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台酒业业绩飞奔增长的时期与2016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引入经销商入股的时间点是比较吻合的。
而且据媒体报道,随着2021年7月,国台酒业上市突然终止,上市预期一下子落空,大批持有股权的经销商“出逃”,大批抛货,产品价格直线下滑,国台百亿热销谜团也就更加深了。
公开信息真假存疑
国台所宣传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也有同行企业于近日提出了质疑。
日前,贵州恩台酒公司和江苏国心酒业公司向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贵州国台酒业集团和台州市路桥润台酒业商行“不正当竞争”。原告认为“国台酒”生产商国台集团官网存在“严重虚假宣传问题”。
一是产能宣传造假。国台集团在产品及官网简介部分宣称其为“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集团甚至对外宣传2002年8月获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人民政府授予“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称号。
但其实国台集团在2002年的企业字号根本不是“国台”。2002年时,国台集团公司名称为贵州仁怀茅台镇金士力酒业有限公司。因此,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人民政府不可能将“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称号颁给了9年后才出现的“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
此外,国台集团宣传称2020年再获仁怀市茅台镇人民政府颁发“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称号,但事实上,从实力出发,在贵州茅台镇,国台集团的生产酿造数量根本不是“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大约只能排名在前十名左右。
二是员工人数造假。国台官网一直宣传“解决就业3200余人”,然而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8、2019这三年,国台集团员工分别为1571人、1937人和2353人,远不及企业宣传量。
最后是纳税数额也涉嫌虚假宣传。国台集团官网宣传“累计上缴税费超过50亿元”,然而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8、2019年公司三年纳税仅约6亿元,并且该公司至今不过20年,且从2006年左右才开始正式对外经营至今,上缴税费总计恐不会超过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国台酒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理由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虽两天后就移除了名录,但国台酒业的公开信息到底有无水分,无不令人浮想联翩。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