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增收不增利亏损翻番 参股公司股权冻结执行超1300万
卖车利润不如理财收益,到底是实业还是金融?参股公司遇定作纠纷,司法执行超1300万元
来源/财经九号院 作者/跳跳
卖车利润不如理财收益,
到底是实业还是金融?
参股公司遇定作纠纷,
司法执行超1300万元
有人说,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每个月都要比销量、比行业排名,内卷到让人抓狂。
如果有,那就是新能源汽车。
或许,这就是研究一个行业的乐趣吧。
与房地产行业的惨淡相比,国内的几家主要的造车新势力在2022年都迎来了开门红。2月份的交付量延续了1月份的同比高增长,除蔚来以外,理想、小鹏、零跑、哪吒等单月度交付都实现了近2倍以上的增长。
数据上看,由于春节放假等因素,2月份交付环比有所下滑。但不管是交付的绝对数量,还是单月同比、环比等数据,理想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日前,理想汽车(HK.02015)也率先发布了2021年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业绩,数据上看喜忧参半,更大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不说,亏损还亏得更大了。
用白云大妈的话说,“‘饥荒’变四万了!”
增收不增利,单车亏损超万元
先看整体情况,2021年理想汽车交付量达到90491辆,比2020年的32624辆增加了177%;总营收达到270.1亿元,同比大增185.6%;毛利率则由2020年的16.4%增长至21.3%。
特别是2021年第四季度,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单季度营收首度突破百亿,达到106.2亿元,实现净利润2.955亿元,同比增加175.9%。也达到上市以来最优表现。
此外,在代表公司自我造血能力的经营现金流方面,理想汽车2021年净流入83.4亿元,较上年同期31.4亿元大幅增长;在手现金及等价物达501.6亿元,也处历史高位。
这些数据,是理想汽车交给资本市场的优秀答卷。但同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有着绕不过去的短板,那就是整个年度仍然处在亏损状态,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21年全年,理想汽车净亏损3.215亿元,较2020年亏损额翻番扩大至111.9%。
而全年累计经营亏损额10.17亿元,同比扩大52%,如按照9.05万辆车的交付量计算,单车亏损额在1.1万元以上。
帮助理想汽车扳回亏损幅度的,并不是汽车销售的主营业务,而是其投资理财收益。
业绩公告显示,2021年理想汽车的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净额由2020年末的2.55亿元增长至7.4亿元,足足增加了4.9亿元;其他收入净额也增加了1.67亿元。
卖车不挣钱,手上大把的现金流倒是可以钱生钱。今年,手握超过500亿现金的理想汽车,或可以在投资理财上有更多斩获,谁说一定要靠主营业务盈利?
一款车型研发却成无底洞,三费增长更惊人
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理想汽车的车辆销售成本为207.55亿元,如按9.05万辆的交付量计算,平均每辆车的销售成本为22.93万元,较2020年的23.79万元每辆,少了近8600元。
这一平均车辆销售成本,即便放在行业看,理想汽车也是较低的。但理想汽车平均每辆车的售价2020年为28.45万元,2021年提升至28.85万元,一边降销售成本,另一边提销售均价,结果怎么还做亏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理想汽车2021年飙涨的研发成本,和销售、管理及一般费用,即上市公司所称的“三费”。
尽管理想汽车此前在售和交付的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但并不妨碍他的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费用为10.998亿元,2021年增加到32.86亿元,同比增加199%,特别是4季度研发费用就达到12.3亿元占全年研发费用的近4成;
据其业绩公告披露的研发信息,2021年理想汽车主要在“在下一代增程平台和高压纯电平台的车型开发上取得良好进展。此外,还利用全栈自研软件开发能力对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实现优化。”
以及“凭借12月在2021款理想ONE上推出NOA及视觉融合AEB功能,成为全球第三家能够全栈自研NOA的汽车制造商。”
后者即是业内俗称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至于上述这些研发技术,是否需要这么多成本,公告未披露更多信息,业内也暂时没有找到参照物。
但公司在公告中对研发费用增加的解释:
“主要由于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僱员薪酬增加,及本公司新车型研发活动增加令有关开支增加”,首要理由还是薪酬增加。
另一个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三费”的增长,从2020年的11.1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4.92亿元,增加幅度212%。
这一块,理想汽车的解释是
“主要由于人员增加导致僱员薪酬增加,以及随着本公司销售网络的扩大,营销及推广活动及租金支出增加。”
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们于102个城市拥有206家零售中心,并于204个城市运营278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其中零售中心是2020年底的4倍。
这样整体看下来,作为理想汽车主业的汽车销售,成本在下滑,反倒是三费、研发层面的高速增长,是否合理还有待观察。
可见向管理要效益并不是一句空话。
参股公司股权遭冻结,司法执行超1300万
理想汽车的麻烦还不止于自身,对外投资也遭遇了合作风险,自身也陷入司法执行,遭到法院冻结股权和司法执行。
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2月份,由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1%)和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49%,理想汽车公司主体)共同投资的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与合作方的定作合同纠纷,被朝阳区法院判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385.96万元(案号:2022京0105执7824号)。
据了解,北京小桔智能是由车和家(理想汽车)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后,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车还没见着,先跟供应商闹翻了……
而理想汽车在北京小桔智能的股权,也在去年底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了部分,冻结股权数额240万元人民币(裁定文书号:2021京03执保835号),冻结期至2024年12月16日。
“短工”CTO离任,理想ONE频陷“起火门”
就在理想汽车发布业绩公告的同一天,同步发布官方通告称,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王凯因个人原因离任,据了解,这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离开的最高级别高管。
事实上,早在2月中旬,36氪就曾报道王凯可能离任的消息,而此时距离王凯2020年9月15日入职理想汽车刚刚一年半时间,可以说是打了个“短工”。据媒体报道,王凯的离任或与公司内部业务分配及参与度不高相关。
不管怎样,于外界的观感而言,CTO 的离任还是会给理想汽车的研发之路蒙上阴影。毕竟李想在近期电话会议中强调的智能驾驶、语音AI、域控制器、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团队等内容,理想汽车目前还没影呢,更何谈落地。
倒是近期发生的几例理想ONE自燃事件又将理想汽车的质保问题拉进视野。
据媒体报道,2月24日、25日,理想ONE接连两天发生起火自燃事故:一辆理想ONE在正常停放、未充电的状态下,突然起火,整车被迅速烧成空壳;
另一辆理想ONE则是在行驶途中,撞上道路中间的水泥墩后起火,现场火势凶猛,车辆零部件散落一地。针对两起事故,理想汽车仅回应称“正在调查中”,至今未看到有详细的官方回应。
就在作者成稿当日,理想汽车港股大跌近9%收盘,盘中一度跌幅超过10%。
END.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