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轻资产”模式的主要玩家雀巢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2016-03-29 23:34:43
阳光情报 马骏昊
关注
2016-03-29

摘要:雀巢是“轻资产”模式的主要玩家。作为该公司核心产品的咖啡,其原料端“轻资产”模式也在成型。近期,该公司位于云南的咖啡中心落成。该公司还将中国锁定为其咖啡最大市场。

作者:马骏昊

本文首发于野马财经(yemafinancial.com),如需转载,请联系野马财经取得授权。




在业内人士眼中,雀巢是一家“财务型”公司、“轻资产”模式的主要玩家,上游原料端直接向养殖户收购,下游销售端采取经销商制度。之所以这么做,雀巢此前曾给出过解释:“自己的优势只在生产环节。”截至目前,雀巢的奶源“轻资产”模式在内蒙古、黑龙江及山东已经形成一定气候,作为公司核心产品的咖啡,原料端“轻资产”模式也在成型。

 

3月23日,刚参加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雀巢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和该公司亚洲、大洋洲、非洲区总裁龚万仁,赶到云南普洱,为他们刚刚建成的咖啡中心剪彩。

 

雀巢咖啡中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它的“轻资产”模式体现在,并非公司雇佣工人种植,而是分出两大功能区,一个为雀巢咖啡种植培训中心和生咖啡豆检验室,为咖农、农学家和咖啡专业人士提供交流和培训;另一个为品质保证实验室与综合处理仓储设施。

 

已经在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拿下过半市场份额的雀巢,其建设咖啡中心背后,隐含着更大的野心“毫无疑问,中国将会是雀巢咖啡最大的市场。”保罗•薄凯如是说。

 

锁定最大市场的两个方向

 

100多年前的1908年,雀巢就已在上海成立销售处,截至目前,中国是雀巢第二大市场。早在1988年,雀巢决定支持云南省的咖啡种植。

 

如今刚刚落地的咖啡中心项目也是“雀巢咖啡计划”共享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该规划启动于2010年,规划在2020年前投入26亿元在全球各地开展咖啡项目,在增加直接采购量的同时,也为咖农提供技术支持。如今,全世界范围之内,雀巢与近70多万农户直接打交道。

 

有行业内人士分析,作为“财务型”公司,往往是利润至上。雀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购原料方面,相较于自己建厂,通过技术支持、从农户直接采购的模式,可以实现“创造共享价值”。

 

至于如何在生产端发挥优势,如何在中国建设最大市场雀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国华介绍,雀巢非常重视对消费者口味和消费追求的变化,进而研发出新产品。如今,雀巢在北京、上海、厦门、东莞都有研发中心。“我们看到有两个非常清楚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健康,一个高端化。”在高端化方面,雀巢近几年推出了馆藏系列、多趣酷思胶囊咖啡机等,另外还有超高端咖啡产品Nespresso奈斯派索

 

上述雀巢负责人进一步告诉记者,随着与诸如阿里巴巴等电商的合作,雀巢计划将更多海外产品引进中国。“近几年雀巢咖啡在电商渠道的增速已超过咖啡品类的增速。我们了解到年轻消费者非常喜欢尝试新产品,因此电商平台是我们推出新产品的重要平台。”该负责人说。

 

雀巢和阿里巴巴于2015年第四季度签署了合作协议,前者将“天猫”作为其在中国大陆市场部分新品的首发平台,与此同时,雀巢集团旗下的营养品、咖啡等产品通过“村淘”平台拓展农村市场。

 

原料端竞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至于做成最大市场,雀巢确有其市场基础,但今非昔比的市场情况也隐藏着不小的压力。

 

在中国,咖啡仍然是个很小的品类,中国的人均年饮用量只有4-6杯,而日本已达到360杯,中国市场潜力很大。”上述雀巢负责人对中国市场前景颇为乐观。

 

事实上,看到这一潜力的企业不在少数。尤其是近两年,星巴克、统一、娃哈哈、可口可乐、怡宝等纷纷加码即饮咖啡,乔雅、雅哈、火咖……市面上突然冒出了不少颇受年轻人喜欢的瓶装咖啡。其中一大劲敌当属同样是外国籍的星巴克,该品牌2015年联手康师傅进军即饮咖啡领域根据协议,星巴克负责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发展,康师傅负责生产、销售星巴克即饮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和雀巢一样,星巴克在原料端也是“轻资产”打法。1999才进入中国市场的星巴克,2012年在云南普洱建立了亚洲首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星巴克预计,今年还将有3000多名咖啡种植者获得培训。

 

越来越的咖啡市场竞技,不仅是终端的新品牌层出不穷、价格战,原料端同样是充斥火药味。云南是中国最主要的咖啡产地,每年超过90%的咖啡来自这里。对于这里咖啡豆竞争,当地一位李姓咖农向记者形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接着表示,“这两年,来云南买咖啡豆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国际巨头。除了雀巢和星巴克,还有麦斯威尔、丹麦伊卡姆、日本UCC上岛等。”由此引发竞争加剧,但对于咖农可选项更多,他们自然会选择价格对自己更有利的买方。反过来,咖啡企业们的原料收购成本则被抬高。

 

在本世纪初,雀巢与星巴克还曾正面交锋过。一位王姓咖农种咖啡已经20多年,他们每年会把一定量咖啡豆卖给雀巢,价格略高于市场均价。他回忆,十多年前,星巴克曾经找到过他,“一万元/亩”买断他的咖啡田,但这和他每亩一年收成有1.3万元的差距。他拒绝了。

 

这位曾经历过被批判、离婚的咖农,如今已年过古稀,他在普洱买了小洋楼养老,已经把咖啡事业传给了儿子。每年到收获时节,他会以200元/天雇佣工人帮忙, 这样的工钱相比于在外务工的同乡3000多元的月收入,已经是非常阔气。而他所在的农村,大部分都在种咖啡。与茶叶相间而种,满山是一排排整齐的绿色,连 成片。去年4月的一组数据显示,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5.7万亩,总产值12亿元,该市已经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

 

在这片土地上,咖啡巨头及当地后起之秀们在原料端的“战争”还在持续,他们要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通过竞争抢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将牺牲一定利润


尹振茂对此文亦有贡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阳光情报 马骏昊
2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把新闻当故事讲给你听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