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增速断崖式下滑 但商业银行不会坐以待毙
在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急剧下滑,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转折时刻,该如何应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
在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急剧下滑,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转折时刻,该如何应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
从已经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的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看,商业银行抓住新经济时代下的变革机遇,以“海纳百川”的综合化发展和“百舸争流”的特色化经营,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蝶变之路”。
蝶变之一:战略先导,应对市场剧烈波动
2016可谓是各商业银行的“战略执行年”。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型商业银行,先后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业务发展战略,面对形势变化,保持战略定力,稳步实施,不断前行。就已经发布中报的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而言,中型银行对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的确定,更加注重全行的资源整合。例如,招商银行在“轻型银行”的战略指引下,发挥传统零售客户群体广泛的业务优势,推进“一体”与“两翼”的协同发展,设立体系化的交叉销售指导标准,以私人银行转介对公业务,以资产管理反哺零售业务,攻克“资产荒”下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利率市场化下负债成本上升等难题。
浙商银行则是立足于在江浙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区域优势,按照“全资产经营”战略方针,将“成为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作为发展愿景之一,提高差异化竞争力,加强前中后台的协同管理,将业务辐射至全国及全球市场,以资产经营能力驱动负债经营,减弱利差收窄、新金融分流银行存款的不利冲击,最终将实现“最具竞争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
蝶变之二:调整结构,持续优化盈利模式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的发展都存在较大的“规模情结”,即过度注重资产和负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资产负债结构对经营能力、盈利模式、资产质量等影响。在新经济时期,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意识到一味的规模扩张已经不再能帮助银行实现可持续的经营发展。根据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8991亿元,同比仅增长3.2%。
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中型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上升,盈利模式不断优化,净利润实现稳步增长。例如,2016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2.4%,其中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79.9%。由此可见,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市场频繁变化的重要措施。上半年,4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达40.2%;浦发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幅最大,为43.9%。
欧美成熟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通常达40%以上,甚至有超过利息收入成为利润收入主要来源的个例。而现在,我国大陆地区正在经历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商业银行提升真实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迫在眉睫。
蝶变之三:补充资本,缓解资本金的压力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银行信贷成本增加,由于商业银行前期信贷规模增速较快,应收账款类投资期限较长,对资本金造成较大的消耗,反映在当前的问题就是银行资本金压力较大。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寻求资本补充途径,满足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的要求,同时也缓解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压力,增强发展后劲。
上半年,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一年末有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其上半年顺利完成H股上市工作,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及时补充银行资本金,获得继续扩张的空间,银行流动性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上年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15年底分别下降3.7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这两家银行已在A股上市多年,股权融资对资本金补充的积极作用逐渐淡化,再加上其不良贷款在当期会计年度不能及时收回或得到进一步消化,银行的经济资本受到一定程度挤占。
蝶变之四:强化风控,逐步稳定资产质量
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总体而言,2016年上半年这5家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生成速度放缓。从行业上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增速放缓,从区域上看,不良贷款高发地华东、华北地区的不良贷款增长趋于平缓,甚至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远低于另外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33%;而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与逾期90天以上余额比值达109%,显著高于另外4家上市股份行,表明不良贷款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实现充分覆盖。原因在于该行对逾期贷款采取审慎分类标准,同时该行拨备计提充足,6月底该行拨备覆盖率高达229.3%。
此外,华夏银行与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增长也趋于平缓。上半年,华夏银行与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为1.56%,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得益于两者通过压缩产能过剩等领域风险资产,加大优质公司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等低风险资产投放,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手段,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作者:董希淼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