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生艾芬“硬刚”爱尔眼科 2000亿医疗白马股到底“行贿”了吗?

2022-01-12 16:14:53
黑池财经
关注
2022-01-12

2000亿医疗白马股爱尔眼科陷入“行贿”风波。

图片

来源/黑池财经


1月6日至1月10日,知名抗疫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连续在微博发布四份名为“爱尔眼科,行贿中国”的名单,质疑爱尔眼科存在贿赂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图片

 

在艾芬的爆料名单中,涉及江苏范围内多个县市区的医生、公职人员、社会人员和500多名患者,涉及回扣金额从70余元至2000余元不等,总金额近80万元。

 

事件一经曝光,便引来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爱尔眼科必须彻查”,还有网友直言,“为什么这么多确凿的证据,这么长时间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艾芬还爆料,“爱尔不是在一家医院这样做,而是在全国几百家医院这样做,爱尔不是短期这样做,而是长年累月这样做”。

 

图片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名单中的涉事医院为江苏省宿迁市爱尔眼科医院,涉事公司为宿迁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爱尔”),那么这家涉事公司与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到底有何关系?

 

回应:2019年已整改

艾芬:为啥衡水爱尔眼科2020年还有类似行为被罚?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宿迁爱尔成立于2015年6月,原名为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更名为宿迁爱尔,而据2021年爱尔眼科中报显示,宿迁爱尔尚不是爱尔眼科参控子公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宿迁爱尔的法定代表人名为周铭,与爱尔眼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铭曾经任职十堰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大同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阜阳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而这三家公司目前均是爱尔眼科控股子公司。

 

1月8日晚间,宿迁爱尔的内部人士的回应让外界震惊,据红星新闻报道,该名人士表示,所谓的回扣在医院就是转介费,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是个行业潜规则,任何行业都有,就算我们两个是兄弟,给你介绍个活干,总要感谢我一下”。

 

该回应迅速点燃了舆论,网友们纷纷谴责,有网友直言,“把医疗当赚钱的行业,那站在医生的角度,病人的病越多,病的越久越好啊!这就是反人类”、“民营医院就是一个笑话”、“每看到这些就气从心中来惡打胆边生,这些病人从哪里来的?”......

 

图片

 

1月9日晚7时,名为“宿迁爱尔眼科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目前网传的信息,我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

 

图片

 

对此,今日午时,艾芬提出了十点质疑,“声明中说的2019年已经整改,可否出示相关的整改文件出来?”、“既然2019年爱尔眼科董事会就已经要求整改,为何在2020年河北衡水爱尔眼科还有同样类似的行为被行政处罚?”......

 

图片

 

据悉,2020年6月,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因为“该单位通过医生介绍患者,按手术费用一定比例转账给推荐医生”,对衡水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处以19万元的罚款。

 

图片

 

而衡水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湖南亮视长银医疗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是由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拉萨亮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1900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设立,换句话说,衡水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由爱尔眼科间接参股。

 

而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尚未对以上种种作出回应。

 

每年并购医院超30家

研发支出占比仅为1%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爱尔眼科目前在全国拥有超过600家眼科医院及视光中心,仅在中国内地的年门诊量就超过1000万人次,2009年,爱尔眼科作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登陆创业板,12年来,公司市值一路飙升,从最初的69亿元不断突破百亿、千亿大关,去年一度突破3600亿元。

 

作为一家迅速扩张的民营医院,上市十余年时间,爱尔眼科总营收从2009年的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9亿元,增幅近19倍,净利润也从2009年的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2亿元,增幅超18倍。

 

“爱尔眼科业绩和股价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并购投资的模式,其主要通过并购基金先进行体外培养,等到医院运营成熟后,再收购进入上市公司体内,这种模式可以避免新建医院盈利爬坡期对上市公司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而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通过引入产业基金进行资产并购,平均每年并购医院超30家。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爱尔眼科以工业流水线式的手术为主的发展模式背后,几乎不做深度研究,据其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9月,爱尔眼科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1.22%、1.53%、1.38%、1.36%。

 

股价方面,爱尔眼科于2021年7月1日达到72.27元/股的高点后,便开始一路下跌,截至1月10日收盘,其股价暂报37.29元/股,接近“腰斩”。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黑池财经
219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聚焦资本市场,为你轻松解读财报,帮你看清表象背后的商业价值。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