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自掏腰包提供29亿无息贷款,房企开启信用保卫战
多家房企陆续出现美元债违约,房地产雷声滚滚,整个行业都受到波及
来源/易简财经
11月14日晚,融创中国和融创服务公告称分别配股筹资。同时,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向集团提供4.5亿美元无息借款资金。此次融创共筹资近90亿元。
10月份以来,多家房企陆续出现美元债违约,房地产雷声滚滚,整个行业都受到波及。但绝大多数房企选择不躺平,哪怕还没有发生实质性影响的房企,也都在未雨绸缪,融创就是其中之一。
配股筹资近90亿元
先来看看融创此次配股具体措施。
公告里的融资部分涉及融创中国和融创服务两家。其中融创中国以每股15.18港元配售3.35亿股配售股份,融创服务以每股14.75港元配售1.58亿股融创服务股份。
两笔股份配售合计募资折合人民币60.76亿元,一半会被用于公司一般运营资金,一半用在偿还贷款上。
孙老板则选择了另一种直接的方式,在公司配股融资的同时,自掏腰包,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借给融创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9亿元,以此补充公司现金流。
董事长自掏腰包,还是无息的那种,在如今风声鹤唳的房地产行业实属罕见。
目前融创股价正处于历史底部,再折价配股算是利空,但老板亲自掏腰包,且不说这4.5亿美元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孙老板这30亿最起码摆明了自己的决心,又补偿了折价配股给小股东带来的损失。
孙老板的这波操作,一方面使公司成功融资,同时又保住了市场信心,也体现了他一贯强调的“保持现金流的安全”。
孙宏斌曾公开表示,过去自己因现金流失败过,知道现金流的重要性、重视现金流,把公司安全放在首位。
房企开启信用保卫战
下半年以来,在信贷及政策多重调控下,房地产迅速下行。没有融资能力或者成本较高的只能节衣缩食,甚至裁员停工。而像融创这类大型民企,更多的是迅速反应,开启了信用保卫战。
首先是市场风声鹤唳的美元债,不逃废债成为共识。
早在9月,融创就率先回购了3360万美元优先票据。
10月以来,禹洲、德信、融信、金辉、中梁等企业都先后披露美元债回购计划,以稳定市场恐慌情绪。11月7日,新城也发布公告称将提前回购3.5亿元美元债。
除此之外,多家房企也开始通过出售或者分拆资产,来回笼资金。
融创从10月底公告的卖贝壳部分股权,再到上周将商管公司出售予融创服务,加上本次融资及股东借款,短短半个月里,融创中国动作频频,不断强化现金流安全度。
同样在14号,奥园也发布公告称,拟出售部分香港资产,预计回笼9亿港元。前不久奥园还引入了恒基地产4亿战投,也给予了投资者一剂强心丸。
再往前,11月5日,万科宣布要将旗下的万物云分拆上市。此时并不是物业上市的好时机,但若上市,大概率可以改善万科财务结构。老大哥万科也在努力维稳,提振市场信心。
现今的困难对于地产而言是前所未有,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投资者,大家没有明确方向的预期。目前,像融创这类,未发生债务违约和展期,也没有发生商票逾期未兑付,甩卖资产等容易引起市场恐慌事件的房企,此刻公司积极出预案,快速调整,都是提振市场的关键。
民营房企等待春天
房地产行业面临着部分房企违约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评级下降、投资机构出走、甚至银行抽贷。无论是折价配股、提前偿债,或是出售分拆资产等,这些举措都是房企在目前的环境下作出的积极反应。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冷,多个城市成交出现下滑,而房企资金链紧张等也容易使得行业出现“硬着陆”。近期央行对信贷、融资等进行表态也说明后续行业压力会有所缓解。
有消息称,“三道红线”的管控有所放松,房企资金压力得到缓解。此前暂停的ABS、中票发行,未来或有松动可能性,收并购过程中的“承债”部分,也可能不计入三道红线。
保利、中海等底子厚的央企率先感受到暖意,打开了融资关口。但市面上不乏像龙湖、融创等稳健且用心打磨产品的民企,也同样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调控政策正在逐步转暖,这轮调整周期过后,房地产业将迈向理性,成长出真正健康的房企。
当下,房地产企业只要能继续积极应对起寒冬中的“阵痛”,哪怕未来利润增长再放靠着优质的土储和产品也是能扛的。所以,不妨给行业多一些信心,这也将会是整个行业恢复的动力所在。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