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拍电影,卷款不出声,野风药业掌门人俞蘠被指诈骗?

2021-11-10 16:45:06
花朵财经
关注
2021-11-10

投资者能找谁说理呢?

图片

来源/花朵财经

1957年出生在浙江东阳的偏僻小村里,俞国生经历了很久的穷困生活,于是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外出打工挣钱。但真正开始起步,还是要到1980年改革开放浪潮开始涌动,俞国生这时已经赚了100元,在当时,10元是农村家庭一年到头的花费,100元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100万,俞国生就用这100元买了十几台缝纫机,开始在东阳石潭村做服装加工。

慢慢地发展起来,到1988年,俞国生已经可以与中国纺织品总公司合作服装出口,这当然也是政策对他的照顾,1992年,俞国生成立了浙江野风服装集团公司,这给浙江当地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很多中老年人到现在都坚持认为野风是做服装的。

事实上,1993年,俞国生将野风集团总部搬到杭州,看到了城市化发展大潮中的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就开始做房地产经营,在野风集团内部,这叫二次创业,房地产于是很长时间成了野风集团的主营业务,一度占到70%。

1996年,俞国生多元化布局,成立了野风药业的前身野风化工,不过在很长时间都比较低端。直到2003年,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药物创新研究所所长吴范宏与野风药业展开合作,开始研究生产高血压的原料药甲基多巴。从化工到医药产业链来说,先是生产医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再加工成原料药,但原料药并不能直接医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成品药。吴范宏教授帮助野风药业转型到高血压原料药甲基多巴上,甲基多巴从此成为野风药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吴范宏教授也因此在野风药业占了1%的股份,当然野风药业总经理周卫国拿的更多,占到了4.35%。

俞国生把服装、房地产、野风药业这些业务的局面都搭建好,也到了开始逐步退休的时候。首先是女儿俞红接管房地产,俞红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6年进入野风集团,从野风海天城项目总经理开始干起,2016年正式成为野风房产的董事长。此时随着房地产的几家巨头进入浙江杭州,野风房产已经逐步式微,俞国生将野风房产交给俞红,应该主要是守成的想法,局面摆在那里,开拓是不可能的,能把现在的项目维护好就不错,这些项目俞红跟了10年,当然是更合适的人选。不过,俞国生却并没有交给俞红任何股权,不管是野风集团还是野风房产,俞红都没有任何股权。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俞国生是非常重男轻女、称得上极其偏心了,又让俞红帮弟弟俞蘠经营着公司,却又把财产的继承权都给了俞蘠。

弟弟俞蘠呢,似乎很擅长包装自己,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是说他好话的。但事实上,俞蘠喜欢赚快钱、热衷搞金融,一度涉足P2P。2013年,国内P2P行业狂乱奔跑,俞蘠找了几位合伙人创立了“点点搜财”,但最终“点点搜财”也只能黯然清退。不知道最后兑付时是不是俞国生在背后支援了一把,当时很多P2P因为不能兑付酿成事件,如果点点搜财也不能兑付,会给整个野风集团带来风险。可能考虑整体风险,俞国生支持点点搜财完成兑付,并未形成风波,但至此,俞蘠所谓做大金融的雄心也告破灭,只能老老实实回去接班。能力虽然不足,但老爸留下的资产还算庞大。

爱折腾的俞蘠还做过幕客,这是在众筹比较火热的时候干的项目,大体上是幕客发布影视项目,投资者看好哪个,就可以投资入股,门槛只需几百元。这个实际上有点变相发行证券了。

图片

图片

但如果真能做成,那也还好,但是俞蘠根本就没做成,于是投资者的钱就打了水漂。这几乎相当于诈骗了,有关部门不查,投资者自然不满。于是黑猫投诉上充满了对幕客的声讨。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这些参与者来说,金额有的高达近万,关键人数众多,幕客APP显示超过2万笔交易,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俞蘠置之不理,这种态度实在让人寒心。如今俞蘠已回家接管野风药业,这药业能让人放心吗?

俞蘠还卷入商业票据诈骗。上市公司仁智股份开具商业汇票时未履行内部程序,并且遭遇诈骗,其中6张票据金额近1亿元,最终转手到了俞蘠投资的麦鼎投资和俞蘠合作伙伴的九当资产手中。为此,仁智股份发起诉讼。

俞蘠的公司还曾经参股浙江纵横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一家P2P,2020年被杭州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看起来,俞蘠的做事风格是,什么火起来就去跟风一把,但是虎头蛇尾,事情做烂了就一走了之,还惹下不少风险。俞国生辛苦一生闯出来的基业,很大概率会败在俞蘠手中。

在俞蘠主管的野风药业,做法也令人侧目。本次上市募集资金5.4亿元,据称是要扩大生产。但问题是野风药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构成主要收入来源的多巴系列原料药,疫情前几年的产能利用率在60%附近波动,疫情期间才超过80%。疫情期间赚了钱,就声称要扩大生产,合适吗?募集资金除了拟投入甲基多巴2.5亿元,还有2.4亿元准备投入醋酸中间体等产品的生产,而这些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更低,即使疫情期间也没超过20%。

更重要的是,赶在上市前夕,俞蘠在2020年12月31日让野风药业分红5000万元,半年后,2021年6月30日再次分红7000万元。这吃相是不是有点难看?

就算融资成功,俞蘠会不会像对待幕客投资者一样对待野风药业的投资者?那投资者又能找谁说理呢?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花朵财经
298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国内新锐财经全媒体平台,用崭新的财经视野为用户提供包括宏观、行业、经营管理内参、区块链等在内的第一手信息。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