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9万散户的格力电器三季报出炉 净利润重回4年前 股价创年内新低
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与2017年相当的财报。
作者/求实 来源/黑池财经
旺季不旺 净利润重回4年前
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与2017年相当的财报。
10月26日,格力电器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83亿元,同比下滑16.5%,净利润61.88亿元,同比下滑15.66%,净利润水平直接回到2017年同期。
再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情况,格力电器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44亿元,同比增长14.21%,这一净利润水平同样回到了2017年,彼时,格力电器净利润为154.6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净利润相当的情形下,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却已大不如四年前,2017年三季报的格力电器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5%,毛利率达到了31%,而如今这份三季报其净资产收益率与毛利率则分别下滑至15%、24%。
与此同时,格力电器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从格力电器以往的营收数据来看,每年三季度一般为旺季,所创造的营收一般为该年最高,同时夏季炎热导致空调高需求、618购物节等因素均能带动公司营收,然而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却环比下降超过100亿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电器曾于今年6月份发布首个员工持股计划,格力1.2万名员工可以股价的五折购买格力电器股票,但其业绩考核指标之一是: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 10%。
格力电器2020年净利润为221.8亿元,若要完成指标,2021年净利润必须达到244亿元,这样的一个业绩指标对于格力电器而言,很难言乐观。
格力电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6.45亿元,距离股权激励的业绩承诺还差87.55亿元,而在空调企业业绩通常最好的第三季度净利润仅为61.88亿元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实现“逆袭”的难度不小。
关键财务指标恶化
其他关键财务指标方面,存货、长期借款以及应付票据均出现不良信号。
格力电器存货已达396.75亿元,逼近4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2%,而且与今年初相比也增加了42%,而格力电器今年三季度的营收增速仅仅只有9.73%,这也就是说,如果以整个三季度营收470亿元来测算,意味着这些存货大约需要一个季度才能消化完。
长期借款由去年同期的15.7亿元猛增至88.4亿元,增幅高达460%,虽然长期借款绝对金额与格力电器账上近1200亿的现金相比微不足道,但要知道格力在2020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无长期借款,而且这已经超过了格力电器今年前三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6亿元。
而应付票据一项也由年初的214.27亿元猛增至408.16亿元,去年同期则仅有189亿元,也就是说格力电器三季报应付票据额同比增幅超过一倍,格力电器在三季报里也仅表示系“本期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增加所致”。
股价创年内新低 散户却增加了40万
业绩下滑、关键财务指标不良,导致格力电器遭市场“用脚投票”,格力电器的股价也自2020年底冲上66.79元/股的高位后,便一路震荡下行,即便是今年连续启动的三次大规模回购,分别耗资60亿元、60亿元、150亿元,也未能阻止股价的下跌。
截至10月27日收盘,格力电器报36.77元/股,较最高点已经跌超44.9%,市值蒸发近2000亿元,仅剩2212亿元。
从十大股东来看,多位股东选择在三季度大幅降低仓位,其中,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于今年三季度大幅减持2.04亿股;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减持1745.65万股;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中报的8448万股减仓至三季报的4004.8万股,减仓超一半持股,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也由二季度末的51.09%下降至46.10%。
据东方财富统计,格力电器的机构数量从2021年中报863家下降到2021年三季报63家。
而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在第三季度却增加了17.33万户散户,总股东数达到了887991户,增幅24.25%,较今年初则增加40万户,增长82%,而近89万的散户不仅是目前A股散户最多的家电股,更是在目前已经发布三季报的公司中位列第二。
而格力电器今天36.77元/股的收盘价,更是创下了年内新低,这也让很多散户苦不堪言,有投资者直言,“被套牢了”,还有的投资者表示,“47的本,有人高过我吗?”
不仅许多散户“被套”,连高瓴资本也没逃过,2019年,高瓴斥资416.62亿元,以每股46.17元的价格,受让了格力电器15%的股份,按照今日股价,高瓴资本已经浮亏约70亿元。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