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面临淘汰,研发投入低,华塑科技想靠圈钱续命?

2021-08-28 10:21:54
花朵财经
关注
2021-08-28

业绩不行,产品升级无望,全指望上市后靠股民维持?

图片

来源/花朵财经

1996年,杨冬强从杭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当时,互联网大潮才刚刚兴起,并未如后来般如火如荼,通信电子才具有硬科技的光环。抱着学到了技术就要运用、就要精通的念头,杨冬强选择一直从事电器电子设备工作。一开始只是底层的技术研发,从杭州松下厨房电器到杭州摩托罗拉移动电话,杨冬强逐渐升级为技术主管。在杭州依赛通信负责采购工作后,杨冬强对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当时叫杭州华塑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是与杨典宣、韩水珍三人合伙,持股股份相同。尽管后来忽然注销,但这家公司是杨冬强创业的开端。

对外宣传时,杨冬强一般是说2005年创业,因为在这一年杨冬强成立了华塑科技的前身——杭州华塑加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做电池设备监测模块,最初当然是不容易的,杨冬强作为老板,晚上走得晚、早上来得早,自然员工也不敢晚来早走,于是一起加班。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加班费这一说?

但不管怎样,这一招总是有用的,经过一段时间,华塑科技完成了初期H3G系统的研发,有了这个开头,杨冬强继续推动员工前进,至今已经创造了二十多项专利技术。

有了产品还要有市场,有点较为难得的是,作为技术员杨冬强还和销售团队出去做市场。有了技术员的支持,销售就比较顺利,华塑科技的销售额如今已经在奔着上市的路上了。

那么,华塑科技又会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呢?

产品业务单一   铅酸电池领域面临淘汰

华塑科技宣称,产品系统包含H3G-TA系统、H3G-TV系统和H3G-TS系统等产品体系,此外还有动力铅蓄电池BMS、储能锂电BMS等产品体系。但实际上在华塑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中,将近98%都是H3G体系,其中,连续多年将近90%的收入来源是H3G-TA,这实际上是依赖单一产品,几乎称不上有开拓新的产品体系。

更严重的是,这些产品都是属于铅酸电池领域,而铅酸电池在电池领域却是属于要淘汰的产品。这是因为铅蓄电池比较消耗资源,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同时,铅蓄电池的重量也是很大的缺点,铅蓄电池提供的动力还需要拉动自身的重量,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国标都是鼓励锂电池,对铅酸电池则采取逐渐淘汰的态度,那么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对华塑科技的铅酸电池产品系统显然是不利的。

图片


华塑科技申报上市的底气来自近年来业绩的成长,而这个成长是由5G通信、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需求带动的。但5G实施到今天,缺点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首先速度并没比4G快多少,但是流量却比较贵,导致很难普及推广,再者对运营商来说,5G基站实在太耗电,导致5G的运营收入甚至覆盖不了成本,因此对5G的投资呈放缓的态度,这无疑将影响华塑科技的成长。

另一方面,锂电池的快速发展,不断占领储能和电源领域的市场。即使在通信业,以往像中国铁塔等运营商主要采购铅蓄电池,但近年来铅蓄电池占地大、承重要求高、循环寿命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特点颇受诟病。中国铁塔明确表示以后将不再招标铅酸电池,逐渐更换为锂电池。

无独有偶,华为推出的能源解决方案也是采用锂电池,华为表示,锂电池3到5年将占据数据中心和5G通信的主导地位,铅蓄电池的份额必定被锂电池挤压。

那么华塑科技的依赖铅酸电池的单一产品体系,很可能成为未来衰落的起因,代价会由谁承担呢?

研发薄弱,专利储备低

要摆脱单一产品依赖,自然需要靠研发。遗憾的是,华塑科技的研发是非常薄弱的。以2020年为例,华塑科技仅投入共1150万元研发费用,一千万元在如今的通信电子领域要想有所作为是非常难的。即使从比例看,华塑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只有5.59%,几乎在同行均值10.39%的一半附近。

本身投入额度就小,投入资源占比上还比同行低很多,华塑科技想往锂电池的方向发展,困难不小。

从专利角度看,华塑科技已获得各种专利授权20项,可比公司中,盛弘股份共有120项专利,星云股份则有150项专利,即使派能科技也有105项专利,这样,即使从专利角度看,华塑科技也远远落后于同行,这还没考虑华塑科技的专利多是处于被淘汰路线的铅酸电池领域。

应收周转慢,供应商品质低

高度依赖税收补贴

由于技术上存在弱点,经营上自然也处处受制。2020年,华塑科技应收账款余额1.38亿元,占到营业收入的将近70%,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降到了2.3。应收账款占比逐年上升,周转率逐渐下降,正好与华塑科技处于面临淘汰的技术路线互相印证,反映公司的经营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正因为这种困难,华塑科技不得不用较差的供应商。闽达电子连续三年是华塑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但是,连续三年显示社保缴纳人数是0,裁判文书网显示,合同相关纠纷有35篇,显然,这不是有品质的供应商。那么传导到华塑科技的产品和服务上,客户能满意吗?

用低品质的供应商,靠向客户赊销赢得订单,就导致华塑科技现金流量非常糟糕,2020年,华塑科技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909万元,与净利润的差异达到3706万元,可以说是巨大的差异。

华塑科技能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税收补助,2020年收到的政府补助有724万元。但在财政吃紧的当前,华塑科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迫在眉睫。

不过,华塑科技似乎没有这个意识,而是把目光转向股市,根据招股说明书,华塑科技本次拟募集5.19亿元,难道华塑科技就指着股民的钱来维持?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花朵财经
298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国内新锐财经全媒体平台,用崭新的财经视野为用户提供包括宏观、行业、经营管理内参、区块链等在内的第一手信息。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