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一下:从经济学角度看傅园慧为何一夜爆红的
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拥有“洪荒之力”的奥运网红
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红已经作为一个行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这几天有一个人,让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中一边倒的对她崇拜,使她成为网红,而且既没有负面消息,也没有撕逼发生,这可是全无古人,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来者的事情,她就是那个拥有“洪荒之力”的傅园慧。
说实话,小拓拓之前不知道傅园慧是谁。直到在朋友圈看到她刷爆朋友圈的采访视频后,用时没有半分钟,就把我牢牢地圈成死忠粉,并且彻底征服了我,而且是彻底的征服,毫无保留,和朋友圈里的许多人是一样的。
如果说一百万的粉丝可以称之为网红,那么傅园慧可以说是一夜爆红。截止小拓拓写稿,傅园慧的微博粉丝数量为320万,在爆红之后一天时间内又涨了100万+的粉丝,她红的是那么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她为什么会一夜爆红?原因简单的每个人都清楚,因为采访时她说的话,她说的话都是老百姓的话——都是人话。
看惯了很多运动员的赛后采访。比赛赢了感谢国家栽培、感谢教练培养、感谢家人支持,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但凡能说点别的还听的像官方回答;比赛输了,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教练、对不起家人,同时再加上一句对不起全国人民,但凡说点别人,也是对不起。在这样的采访大环境下,傅园慧可谓是赛后采访界的一股清流,不,她是话是泥石流。
没有任何掩饰、没有任何包装、没有任何顾虑,她说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话。对于官方回答来讲,她所有的回答都错的出边,但是所有的回答都是她发自本心的真实感。我们活在别人的剧本里太久,以至于忘了自己剧本中的台词。当傅园慧以洪荒之力宝刀出鞘的时候,她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原来采访还可以这么回答,原来采访也可以这么任性,原来人话是这么好听。
从经济角度分析,傅园慧红的原因也非常简单。是一个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稀缺”——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傅园慧采访时说的人话就是稀缺资源。
从价值本身来讲,傅园慧的话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没有套用任何套路、没有拐弯抹角,就那么随性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话的成本是很低的。反观那些把全国人民感谢一遍或者对不起全国人民的参访,经过了加工、套用了套路、就算忘了感谢哪个人到最后也都要补上,这样的话的成本是高的。
可是稀缺并不代表着成本价格,而是代表着少数的、人们所缺少的东西。影响供需平衡的不是物品的本身价值,而是物品的数量,傅园慧的话显然是当今采访界中最稀缺,也是观众最想要的东西。
有一个叫“卖脑子”的著名经济学故事:一位游客在食人族聚居的岛上旅行,路过一个人脑专卖店,见其橱窗上贴着一张价目表:艺术家脑每磅9元,哲学家脑每磅12元,科学家脑每磅15元,经济学家脑每磅219元。游客因此得出经济学家的脑袋最受食人族欢迎的结论。因为根据供求定律,只有越多人要买,价格才会越高,询问店主,哪知答案完全相反:经济学家大多无脑,不知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有一磅脑,物以稀为贵,经济学家脑的价格因而较高。
这是一个对经济学家调侃的故事,也是诠释“稀缺”这个词含义的故事。当资源稀缺时,才需要研究如何有限的分配资源,是人类的福利达到最大化。对于傅园慧而言,世界上就一个傅园慧,而且人是无法被分配的,当一人变成稀缺的以后,一夜变网红就不是什么很难解释的事情了。
最后,有必要做一下风险控制:说真话虽然很容易圈粉,但是模仿傅园慧也很容易出现危险,尤其是在单位和同事之间,想跟领导提意见的时候更是要注意,真话要这么说:领导,我认为你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了公司为了员工,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以后能不能不要那么拼?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