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董秘突发辞职,股价暴跌60%!永辉超市真“老”了?

2021-07-12 10:36:51
互联网爆料汇
关注
2021-07-12

“所有的新消息,都不是好消息!”,大约是永辉超市当下最真实的写照。7月6日夜,永辉一连发出“董秘离职”、“回购股份用途调整”和“取消股权激励”等多则公告,条条劲爆,震惊了行业和媒体圈,尤其是62岁的前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的辞职,引发浮想连绵……

“所有的新消息,都不是好消息!”,大约是永辉超市当下最真实的写照。7月6日夜,永辉一连发出“董秘离职”、“回购股份用途调整”和“取消股权激励”等多则公告,条条劲爆,震惊了行业和媒体圈,尤其是62岁的前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的辞职,引发浮想连绵……

年薪396万高管闪辞疑云!

没有无缘无故地离开,2021年7月6日晚,永辉超市一纸公告实锤董秘张经仪已递交离职申请,随后,张经仪本人的辞职文案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了屏,张经仪称自己已在永辉奋斗12年,眼睁睁看永辉爬上高峰,又一路滑下,“我们正在下山”无不透露出几份伤感与不甘。

好,伤痛文学到此为止,张经仪辞职的真正诱因,才是我们需要探索的真相,“回家孝敬父母”更像是一句万能的托词,懂得都懂。

对多数人来说,张经仪这个名字都是陌生的,但稍关注财经新闻的,一定不会陌生,就在3个月前,这位永辉董秘就曾以雷人言论,遭到了央媒的痛批!随后,永辉才就食品安全问题正式致歉,一改之前的傲慢与敷衍。

这件事当时对永辉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连带造成股市重挫,损害了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我们诚然不能将永辉如今的江河日下全赖到张经仪身上,但是,永辉遭遇央媒重锤,声名扫地的“锅”,必须得有人背,也就是说,当时永辉的决策层,可能就已经有了“安排”。

作为副总裁级别的高管,而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居然能说出如此不负责的言论,其实也从侧面反衬出其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这种偏离的价值观,非常危险。此外,我们坚称网友千万不要被62岁闪辞的前董秘的伤离别文案所蒙蔽还有一个更扎心的数据印证:

据永辉2020年年报显示,张经仪当年的薪酬高达396万,近400万的综合工资收入,轮得着996社畜来共情来心疼他的不易?如果他算不易,那想必有千千万网友愿承担这份“不易”。在永辉工作十余载,人家早实现财富自由了。

回顾这起高层辞职事件,没那么简单,但也不复杂,总结就是,张犯了大错,如果不走人,永辉没法向股东交代,而且我们注意到,张前脚提离职,后脚永辉就公告官宣了新董秘,这还不明显?如此高级别的岗位,没有提前数月的尽调与摸排,能物色到合适人选?张出事是在4月份,新董秘上任是在7月份,时间逻辑一下子就对上了。

但对永辉而言,核心点在于,前董秘辞职也好,新董秘上任也罢,如果永辉的业绩与股市仍无起色,那么摆在永辉面前的,就不仅仅是高层振荡这么简单的问题了。张经仪的闪辞,只不过又一次揭开了永辉的“伤疤”。

永辉超市步步惊心!

从昔日光辉到今日“四面楚歌”,永辉到底做错了什么?

业绩巨震

查阅永辉2020年年报,我们发现,永辉超市2020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4亿,同比增长14.76%,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和扣非净利润,只有5.8亿,同比下降45.35%。说明营收和毛利率均在下滑,而到2020年Q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更是双双出现了亏损。

更恐怖的是,到2021年Q1,归属上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史诗级暴跌98.51%,仅有0.23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也是持续阴跌至1.72亿,跌幅超80%。如此疲软的业绩表现,自然也无法提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信心,那反映在股市上,就是惨不忍睹的结果。

股价暴跌

2018年1月25日,永辉盘中创下11.93元纪录,市值高达1179亿元,成当年最大白马股之一。而截至2021年7月8日,永辉的总市值仅剩451亿。较巅峰时足足蒸发了728亿元。

回购调整、激励取消

那业绩和股市遭遇双杀,说永辉不急不怕是假的,依据2020年经审计的年报数据,永辉并没有实现股东对公司的业绩预期,公司干脆不做股权激励,直接将回购的股份注销了,据永辉超市公告,已将原本用作员工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的27亿股份,现在改为直接注销,而这距离永辉超市去年发布27亿股份计划才刚过去了8个月。罗永浩曾说,企业家不怕打脸,对企业来讲,保存实力远比打脸更有意义,所以,永辉此举也不是不能理解。

永辉迎来至暗时刻,与“超级物种”的探索失败和社区团购的挤压不无关系。

2018年12月,永辉超市创始人张氏兄弟因在公司发展方向与战略及组织架构与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为避免矛盾激化,张轩松和张轩宁最终签署《关于解除一致行动的协议》,同时,永辉超市以3.94亿元的价格向张轩宁转让永辉云创20%的股份,此后,张轩宁以29.6%的股份成为永辉云创第一大股东,永辉超市以26.6%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本来被寄予厚望的“超级物种”(即高端超市+生鲜餐饮+O2O的永辉云创),在一系列的跑马圈地后,却亏损不断,2016~2018年,分别亏损达1.16亿元、2.67亿元及9亿元。最终不得已,砍掉“超级物种”。

这背后的原因便是以实体店起家的永辉难以承受超级物种这种新业态模式带来的阶段性战略亏损,但却在一开始制定了“蒙眼狂奔”的冒险战略,可以说,本质上还是张氏兄在赌一个输赢,不是因为永辉各方面水到渠成才做超级物种,而是永辉想通过超级物种来化解实体超市日趋下行的危机,不行,非但没能成功,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使得元气大伤。

一方面,新业务没能做到风生水起,还加剧了亏损,一方面,传统的超市零售早已经在触及天花板之后逐年萎缩。

2021年 一季报数据显示,永辉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9.99%和-98.51%,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末的63.96%攀升至79.84%,短期借款已高达144.71亿元。造成这一局面还有一个外部原因。

巨头支撑的社区团购平台业务竞争的白热化与巨额隐形补贴,抢走和分流了原属于永辉超市的客户,说白了,买菜买肉买酒,可以不用去线下超市,直接在各类生鲜APP平台下单,又有优惠,又免费送货上门。更重要的是,烧钱补贴,这些巨头们玩得起。

相比之下,无论现金储备,供应链和运营层面,永辉超市已变得毫无竞争力了。

王兴曾说,就在淘宝和京东打得不可开交,以为是各自的宿敌时,最后却被斜刺的拼多多教做了人,而当下永辉的境遇,何尝不是传统零售赛道萎靡不振又遭到了生鲜赛道玩家的强力狙杀?

当下,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等已陆续上市,留给永辉的机会已不多了。

资本只看结果,2016年刘强东和2017年的马化腾在永辉身上分别砸了超40亿,分别占到总股本的5%,可按当前永辉的股价,京东和腾讯这几年基本上是白忙活一场,腾讯旗下的林芝腾讯甚至浮亏40%,刘强东沉默,马化腾流泪,资本市场,还有谁敢追永辉?

后记:

始于2000年7月的福州,在2010年上市前就做到了135家线下门店和123亿的营收规模,2019年更是壕开205家门店的永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500强和传统零售大哥。如今的永辉正在谷底蓄力,时代前进的巨轮,对每一个积极求变的企业都是公平的,还是期待永辉能力挽狂澜,抓住翻身的机遇。

原创不易,你的支持是对我们的万分鼓励。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原创文章,记得阅读完以后点赞转发哦。坚持是一种态度,加油,奥利给!

参考资料:

1,永辉官方公告

2,昔日白马股跌得刘强东沉默—商业那点事儿

3,“回家孝敬父母”,永辉高管辞职,背后藏着怎样的隐忧?—ZAKER新闻

4,62岁董秘发文辞职,股价暴跌60%,永辉超市真的老了—老坛财经

5,永辉超市年薪396万老董秘闪辞尽孝!朋友圈发文有暗示?—首席财务官

6,图源网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互联网爆料汇
117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另眼看互联网,挺有意思
个人主页